德州儀器回應裁撤傳聞,風波從何而起?
近日,德州儀器(TI)將解散上海MCU研發團隊的傳聞引起廣泛關注。
對此,德州儀器辟謠稱,其爲不實報道,並強調了中國是德州儀器全球重要的市場,德州儀器將會在中國市場持續投資和履行承諾。
德州儀器官方聲明
前不久,安森美(OnSemi)全球配送中心將離滬轉移至新加坡的消息一經傳出,就被官方辟謠。
此前,美光科技也有解散上海研發團隊的類似傳聞,甚至還傳出公司幫助核心技術員工通過技術移民至美國的消息。
那麽,爲什麽外資半導體企業撤離中國的消息頻出?其謠言的背後還有哪些深層次的邏輯?
01爲什麽外資撤離傳言頻出?
隨著終端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以及 “芯片荒”等影響,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並加大對芯片産業的扶持力度。例如,美國兩院就通過了520億美元半導體産業扶持法案。同時,歐盟、日韓等國也均推出各自的法案,以扶持半導體産業。
尤其重要的是,這些半導體強國也推出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本國企業回流到本國,從而把控高端技術,並增加就業率。
另一方面,國內半導體産業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于人才的需求自然迫切。而外資半導體企業一直是公認的“黃埔軍校”,向新興企業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彙頂科技總裁胡煜華等知名高管均來自德州儀器,爲整個半導體産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外企業自然也擔心核心技術的外流,對其自身帶來損失。一旦轉移至東南亞、印度等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勢必會導致自身優勢的減弱。
降低人力成本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提升,讓一些低端産能的競爭力大幅下降,通過轉移至其他國家,也已成爲全球科技企業的慣例,當然無可厚非。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轉移的都是低端産能必定對應低端技術,而將更多研發人員和資源投入到更高端的技術研發上。以MCU芯片爲例,其爲一種重要的模擬芯片,在汽車、工業電子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目前在國內需求量龐大。顯然,轉移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外資從中國轉移的一般都是低端技術和産能,並不會涉及高端技術,屬于企業正常的經營策略。當然,這也與世界各國對本國技術的保護和國內産業發展的需要有關。
然而,某些外資撤離傳言往往“添油加醋”,顯然是別有用心之舉。
02國産替代進程真的已經加速?
相對來說,外資撤離很容易讓人與國産替代加速對應。
近年來,國外對中國的尖端技術限制,一直困擾整個科技領域,其中首當其沖就是半導體産業。以華爲爲例,高端的5G等芯片被“卡脖子”,只能使用4G芯片應對,導致市場占有率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國産替代在半導體産業鏈成爲共識,更成爲一種共同的呼聲。近年來,國內半導體新興力量不斷湧現,不僅傳統大廠投入自主創新,還有一大批初創企業冒頭,融資和上市的消息層出不窮。
在熱門的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半導體、汽車半導體領域,國內出現了不少新老玩家,以撼動國外巨頭的地位。在資本市場上,相關概念股隨即受到追捧,股價、市值暴漲,讓國産替代越來越成爲關注的角度。任何國産替代的利好消息,相關概念股均迅速上漲。
然而,半導體國産替代進程真的已經加速了嗎?是否真的能夠替代外資的地位了嗎?
從IC Insights最近推出的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來看,前十強分別爲三星、英特爾、現代、美光、高通、英偉達、博通、聯發科、德州儀器和AMD,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大陸。
而Omdia發布的全球十大功率半導體企業營收排名中,英飛淩、安森美、意法半導體、三菱電機、富士電機、東芝、瑞薩、Vishay、羅姆9家均來自歐美和日韓,唯有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排名第八位。安世半導體原拆分至恩智浦,于2018年被聞泰科技收購。
從排名就能清晰地看出,國內半導體企業雖然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國産替代雖然有突破,仍然任重道遠。
03半導體概念股大漲背後的邏輯
5月10日,半導體概念大幅上漲,立昂微(605358.SH)漲停,賽微微電(688325.SH)、斯達半導(603290.SH)等20多支個股漲幅逾5%。
消息面上,有機構觀點稱,當前半導體估值水平低于過去五年曆史估值均值,接近2019年初的上一輪底部位置。
同時,今日上漲的立昂微、賽微微電、斯達半導等個股,均疊加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半導體、汽車半導體等多個熱門概念,自然也可涉及當下最火爆的國産替代概念。
所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日半導體概念的大幅上漲,與熱門概念的炒作不無關系。
雖然無法斷定,外資撤離謠言,與資本市場炒作有關,但對國産替代相關概念股的上漲,顯然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盡管國內半導體産業已經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相關産業鏈企業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但真正達到國産替代,還有一段很長路要走。
一時的炒作,對國産替代毫無益處,僅有投機者能從中收益。資本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但也往往需要分辨炒作的雙眼。■
福布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精彩資訊永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