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在發酵,在某種程度上沖淡了中美談判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和英國“脫歐”形勢明朗在2020年開年暫時呈現的一片向好態勢,成爲世界經濟增長新風險新挑戰。截至3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在內已有10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萬人。受此突發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開局不利,全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加大,最終影響程度仍將取決于疫情蔓延的範圍和結束的時間以及各國應急措施的效果。
一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受到諸多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困擾,國際組織之前對2020年世界經濟的預期本已不盡樂觀,中美談判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和英國“脫歐”形勢明朗一度成爲新一年經濟增長的期望和動力,而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突然爆發,且不斷蔓延和持續發酵,則令2020年世界經濟開局即面臨新威脅新挑戰。
2月17日,世貿組織(WTO)速報顯示,新冠病毒疫情加劇全球貨物貿易低迷態勢,集裝箱海運和大宗農産品交易減少、汽車産品指數停滯,最新前瞻性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只有95.5,繼續低于100,且低于上期。世貿組織預計第一季度全球貿易同比增速可能再次下降,未來幾個月全球貨物貿易很可能繼續疲軟。
3月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2.9%下調至2.4%(見表1),將二十國集團(G20)國家經濟增速預期從3.2%下調至2.7%,OECD報告認爲疫情已成爲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危險”。
3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得2020年實現更強勁經濟增長的希望落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9個成員國中,目前有二分之一以上成員已報告有感染病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低于2019年的2.9%,並將在未來幾周內發布修正後的預測。IMF在2020年1月曾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爲3.3%。
亞洲是本次疫情波及人數最多的地區。3月6日,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報告預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減少0.1個至0.4個百分點,財政損失預計將在770億美元至3470億美元之間。受疫情影響預計拖累中國GDP增長率0.76個百分點,除中國以外的亞洲發展中地區2020年經濟增長可能減少0.2個至0.5個百分點。
表1:2019-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率(OECD預測) 單位:%
注:1.該預測以PPP名義GDP計算;2.截至日期:2020年2月28日;
3.印度以4月起的財年計算;4.“#”爲2019年11月預測值。
英國牛津經濟咨詢公司根據模型預警,如果疫情擴散到亞洲以外地區,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減少1.3%,即産出減少1.1萬億美元。穆迪公司預計,疫情將加大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和韓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可能全部陷入衰退。
二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截至3月9日,全球確診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的國家和地區爲105個,遍及五大洲。其中,世界前10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荷蘭、韓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均名列其中,其經濟體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
美國3月9日,確診病例547例。盡管美聯儲認爲美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活動仍然構成不斷演變的新風險。全美零售商聯合會和哈克特聯盟發布的月度預計,2月份美國港口的入境集裝箱數量將同比下降12.9%,3月份料同比下降9.5%。近期內,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國股市一度出現暴跌,出現了自1997年以來的曆史上第二次熔斷。3月3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較大幅度降低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將基准利率下調50個基點,幅度超出過往的25個基點的一貫謹慎做法,也打破美聯儲之前試圖停止減息的承諾。經合組織將美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從2.0%下調至1.9%。
歐元區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蔓延,27個歐盟國家全部發現確診病例。截至3月9日,歐盟國家中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確診病例7375例,意大利政府已宣布“封城”。法國和德國分別爲1126例和902例。疫情持續蔓延,已開始影響歐盟國家制造業供應鏈、運輸業、紡織業和旅遊業。經合組織將歐元區經濟增速從1.1%下調至0.8%,其中,法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3%下調至0.9%,德國經濟增長預期0.3%,意大利將爲零增長。歐盟委員會3月4日就新冠病毒的影響,警告稱法國和意大利可能遭遇技術性衰退,第一季度或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經濟萎縮。標准普爾報告認爲歐洲經濟的短期前景已經惡化,將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一半,從此前的1%降至0.5%,並預計受新冠病毒疫情嚴重影響的意大利經濟將萎縮0.3%;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今年增長可能陷入停滯。
日本3月9日,確診病例483例(不含鑽石公主號696名感染者)。根據日本內閣府最新數據,日本去年四季度GDP同比下降7.1%,超過此前報告的6.3%,爲2014年二季度以來最大降幅。疫情沖擊正值人們對日本今年經濟疲軟的擔憂加劇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損害了日本的産出和旅遊業,加劇了人們對于日本經濟可能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從而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擔憂。中國遊客赴海外旅行的首選目的地是日本。2019年春節期間當月,共有65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訪日,消費額達到1.7718萬億日元(約合160億美元)。疫情發生後,根據日本旅行業協會的調查,3月份之前取消原本赴日旅遊行程的中國團體遊客可能會超過40萬人。經濟學家普遍認爲,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即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萎縮。安倍政府誓言“利用一切手段抗疫”,日本已出台2輪經濟救助計劃。其中第二輪涉及27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的救援計劃。日本政府表示將根據需要毫不猶豫地采取措施。日本央行也表示將通過適當的市場操作和資産收購,向市場提供充足流動性,確保金融市場穩定。但經合組織最新預計仍將日本增速從0.6%下調至0.2%。
其他亞洲國家對于其他亞洲國家而言,基于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它們受到這次疫情的打擊無疑也將是最大的。亞洲開發銀行預計,持續的疫情通過多種渠道(旅遊、貿易、産業鏈、供應鏈和健康衛生)影響亞洲其他經濟體,包括韓國、泰國、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亞行預計疫情將分別拖累上述國家GDP增長分別減少0.13個、1.11個、0.57個、0.41個、0.30個、0.23個、0.22個百分點。其中,泰國財政部已在1月29日將2020年本國GDP增長預期從先前的3.3%下調至2.8%。泰國經濟高度依賴旅遊業,GDP的近2成是旅遊業創造的。而中國遊客又是赴泰國遊客中最多的,占到3成。泰國國家旅遊局預計今年泰國旅遊收入將減少15億美元。新加坡預計今年中國赴新加坡旅遊的遊客數量將減少25%至30%,這將沉重打擊新加坡經濟。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報告,東南亞將是受中國遊客人數下降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其旅遊收入損失將達70億美元。該報告預計,前往東南亞國家的中國遊客數量將普遍下降30%-40%。而且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回升,真正恢複估計要到2021年第二季度。
三中國率先走出疫情意義重大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蔓延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顯現,中國防控疫情的經驗以及及時複工複産對世界經濟意義重大。因爲中國在經濟規模、國際分工、産業鏈、供應鏈及貢獻等諸多方面已經位居世界經濟重要地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進口國。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4.4萬億美元,在全球經濟的占比達到16%;中國占世界進出貿易的11%。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三成左右。2019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供應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幾乎所有門類的制造業在中國都有其産業集群或核心企業,中國制造業關系到全球制造業布局。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重疊,停産或半停産、停工和半停工,已迫使中國經濟按下“暫停鍵”,供給和需求端同時快速降溫,短期內對中國自身經濟必然産生影響。世界是平的,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或影響發酵則通過旅遊、消費市場、運輸、産業鏈、供應鏈而逐漸廣泛溢出。
旅遊業和消費首當其沖。中國遊客是當今按國別計算的最大旅遊和消費群體。2018年,中國的出境遊客上升到了近1.5億人次,在境外的支出超過2270億美元,在國際旅遊支出中占16%。春節期間正值出遊旺季,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導致130多個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出入境管制措施,主要涉及航班調整或取消,口岸及港口管理、簽證服務暫停等。全球至少30家航空公司停飛或削減了中國航班,遍及五大洲。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航空公司收入很可能減少50億美元以上。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一份報告指出,由于中國人因擔心感染病毒而取消或推遲度假安排,世界旅遊業可能將遭受大約800億美元的損失。在中國限制出境遊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加強針對中國人的邊境管制後,從東京到倫敦的酒店、賭場、航空公司和零售商都遭遇了一股強寒流。受這次疫情沖擊最大的毫無疑問還是那些中國遊客出境遊人氣最旺的鄰近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地以及這些國家的奢侈品銷售、其他零售和酒店業務。
國際貿易及國際航運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影響,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國際貨運業方面,丹麥海事數據提供商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疫情引發的貿易量減少正導致集裝箱航運公司每周損失3.5億美元運費收入。自1月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貿易網絡中的集裝箱數量已減少35萬個。中國和美洲之間至少有21次航行被取消,相當于19.85萬個集裝箱,亞歐貿易圈中也有10次航行被取消,預計未來幾個月的航運量還將大幅下降。海運業的蕭條會直接導致全球供應鏈的中斷,還可能累及造船業。
受疫情影響,跨國公司接連受到幹擾,危機的短期影響已經顯現,甚至帶有影響長遠之勢,制造商和零售商紛紛考慮調整供應鏈。由于缺少中國零部件,日産公司已經在日本對汽車進行限産。韓國現代汽車公司也關閉了國內工廠,並強制2.5萬名汽車工人休假。蘋果公司承認,新冠病毒將影響全球範圍內的收入。該公司的蘋果手機産品是在中國制造的。擁有3萬多名工人的英國品牌捷豹路虎公司警告說,除非中國的供應鏈恢複,否則生産將被迫停止。
隨著限制措施的實施影響的擴散,全球汽車生産和銷售下滑,石油、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的價格也將因中國工業需求下降而下降。《日本經濟新聞》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的國際産業相關數據估算,中國制造業生産規模減少100億美元,將令海外生産和銷售的規模減少67億美元,特別是韓國、日本和美國等國受影響較大。多家車企發布的産銷快報顯示,2月份車企産銷量下滑。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預計,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同比減少80%,1-2月累計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1%。
中國國內需求短時期內急劇下降,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形成沉重打擊;若長時期停工造成以中國爲中心的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吃緊,甚至局部癱瘓,則將使全球産業鏈陷入連鎖反應式的空前混亂。
對中國企業調查顯示,七成企業認爲疫情將持續2個月以上。鍾南山認爲全球疫情至少延續到6月份。據中金公司估算,國內疫情的爆發及防控措施的執行可能拖累全年GDP增速減少1-2個百分點,其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瑞銀集團和高盛集團分別下調中國經濟第一季度增長預測至3.8%和4%。經合組織大幅調低202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至4.9%。
四警惕疫情誘發的“次生經濟災害”帶來的外部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擴散,引發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的擔憂,全球經濟增長環境面臨新威脅和新考驗,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出現也呈現新的風險和挑戰。
一是外需市場萎縮風險正在加劇。隨著疫情的加速擴散升級,全球主要經濟體陸續采取隔離防疫措施,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占據我出口市場的重要份額。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占據我出口市場份額超過四成,若疫情在中東和歐洲加速蔓延、美國疫情進一步升級,各國的隔離防控措施也逐步升級,歐洲、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由于疫情而出現的經濟放緩,反過來必將影響我國出口和對外投資。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海外投資項目面臨長期政策不確定風險和供給沖擊,可能反過來減緩中國企業在全球産業鏈布局的進度,對中國外需及全球投資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根據模型推算,若2020年全球貿易增長減速10-15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加值占GDP12%左右,出口萎縮將拖累中國全年GDP增速減少1.2-1.8個百分點。考慮到出口減速對國內就業、消費及投資的影響,則對GDP影響更大。國內疫情可控後,制造業企業複産修複獲得延續,將帶來國內貿易的短期改善,特別是出口短期或出現反彈。但是,若海外疫情集中爆發,擾動全球産業鏈,外需或出現整體性回落,對國內出口將造成新壓力。
二是新的債務風險。爲了應對突發事件,各國政府首當其沖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以應對。目前看,意大利政府緊急撥款36億歐元,用以支持經濟發展,同時還將出台力度更大、適用範圍更廣的經濟政策,包括增加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資金,對遭受重大損失的公司減稅,加強衛生服務和醫療資源分配等。德國財長也表示,如果形勢惡化,德國政府擁有刺激財政的手段。日本也已出台兩輪經濟救助計劃。這些措施短期內可以發揮救急作用,但若疫情持續惡化,各國政府財政負擔繼續加重,捉襟見肘,對本已債台高築的各國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世界銀行一直擔心新一輪的債務危機的爆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BIS)和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8年10年間,全球債務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2019年全球債務(主權債務、企業債務以及家庭債務)創下逾250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2020年1月份債務余額再度增加10萬億美元。未來一旦出現金融環境收緊,利率上升,風險溢價不可避免地飙升,致使資金鏈斷裂,償債及再融資風險極易引發全球債務風險。
三是寬松貨幣政策導致資産新泡沫風險。疫情的加速擴散,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加大。國際貨幣基金呼籲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在2020年維持寬松貨幣政策,避免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使用“所有合適政策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並防範經濟下行風險。歐洲央行表示准備在必要時采取適當及有針對性的措施。日本央行表示將密切監視未來的發展,並將努力通過適當的市場運作和資産購買來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並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
3月3日,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央行)率先宣布將基准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0.5%的曆史新低。在澳央行宣布降息後的幾個小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也宣布了今年以來的首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到1%至1.25%的水平。上一次美聯儲緊急降息還是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的10月將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多國降息反映出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嚴重性。目前全球很多國家采取超低利率,甚至已有17個國家出現了負利率的情況。全球負利率國債已經達到17萬億美元,其中有4萬億是最近3個月新增的。特別是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倒挂。低利率暫時緩解企業借貸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緩解壓力。但是,在市場一片恐慌情緒下,減息的作用弱化,影響力大打折扣,不及預期,而同時又將伴隨市場産生新的資産泡沫。
四是全球産業鏈重置風險。中國産業門類完整,在全球産業分工和産業鏈及供應鏈各個環節占有重要位置。中國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和銷售市場,還生産了全世界65%的智能手機和45%的個人電腦,當然也是絕大多數這些産業上下遊的零部件及相關産品的最大生産國。實際上,從低端的服裝到中端的化學制品,再到高端的科技産品,特別是主要的電子消費産品,它們産業鏈中最重要的生産基地都在中國。長時期停工造成以中國爲中心的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吃緊,甚至局部癱瘓,進而使全球産業鏈陷入連鎖反應式的空前混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工業企業停工停産已造成一些影響。世界上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正面臨由于工廠關閉時間延長和中國勞動力短缺而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的問題。電子電信和半導體公司都依賴在中國的工廠,全球數據公司指出,亞馬遜微軟和蘋果等大型科技企業在中國都設有零部件工廠,很多産品包括電腦手機和遊戲機等的制造過程都離不開這些零部件。由于配套零部件短缺,包括現代、日産、豐田、本田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在內的跨國車企,部分工廠不得不選擇暫時性停産。而近日,由于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國家確診病例的增長,上述車企一些生産基地面臨的停産風險增加。2月初,蘋果在中國的許多供應商被迫停止生産。美國鄧白氏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指出,以北美公司爲主的近5.1萬家企業在中國受冠狀病毒感染最嚴重的地區都有直接供應商,全球有500多萬家公司則在這些地區至少有一個二級供貨商。
疫情危機的短期影響已經顯現,甚至帶有影響長遠之勢。“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念頭在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産生,制造商和零售商紛紛考慮調整供應鏈,反思是否過于依賴中國。蘋果公司正在重新規劃供應鏈,小米公司稱已將一部分訂單轉移至越南和泰國生産,有些企業也開始尋找其他供應商。雖然短期內無法真正實現産業鏈和供應鏈的轉移,但不排除未來做此布局的可能性。
中短期來看,全球供應鏈不會因爲一次疫情就能發生大規模調整和重組,中國的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是沒有哪個或哪幾個國家能夠替代的。疫情平息後,這些供應鏈會逐漸恢複。但長期來看,將供應鏈更加分散化的呼聲一定會成爲各國經濟決策者認真考慮的一個重要選項。這也意味著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霸主地位可能被削弱。
作者:梁豔芬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本文寫于2020年3月)
編輯:羅偉
審校:周義升
▼
▼
宋思源:數字要素貿易優勢在疫情期間凸顯
任吉蕾:歐盟數字經濟戰略簡析
範舒雯:簡述國際組織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現狀
周義升:淺析印度個人數據保護法草案
尹文淵:夯實數據安全基礎 推動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
孫 建:數據,驅動經濟增長新要素
王雨青:日本數據跨境流動現狀簡述
李鋼 張琦:對我國發展數字貿易的思考
任吉蕾:德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與監管
周曉劍:深刻理解數據納入生産要素的戰略意義
李 峄:五舉措應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
李曉雪、路紅豔、林夢: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