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蘭德公司發布《利用新興技術爲適用于未來戰場的日本多域防衛力量做好准備》報告
據學術plus8月20日消息,蘭德公司發布《利用新興技術爲適用于未來戰場的日本多域防衛力量做好准備》報告。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低成本衛星、定向能武器和無人系統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及未來防禦行動的組織實施,各國政府需據此調整投資方向。報告概述了中俄新興技術發展現狀,探索日本爲增強國防實力需重點投資的新興技術領域,分析技術投資的考慮因素。報告指出,俄羅斯致力于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和現代電子戰能力,但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落後于中美;中國技術投資規模巨大,最有可能成爲全球新技術領跑者和主導者,目前已在網絡信息體系、現代化聯合部隊、空間和電子戰能力、先進計算和量子信息科學等關鍵技術、高超音速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先進軍事能力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報告強調了網電空間和防禦性網絡能力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爲日本自衛隊提出十大優先投資領域,包括網絡攻擊、電子戰和微波定向能武器及反制技術;信息技術;無人駕駛;定位;網絡空間域;陸海空天及網絡和電磁作戰域;欺騙與反欺騙技術;增材制造和納米技術等支撐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輔助作戰技術等。
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日本的打擊能力:美國聯盟的安全優勢及需克服的挑戰》報告
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網站8月16日消息,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日本的打擊能力:美國聯盟的安全優勢及需克服的挑戰》報告。報告指出,日本發展打擊能力可以增加對手的攻擊成本,使對手處于危險之中,進而增強威懾力和區域穩定;還可以增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能力,實現美國對盟國的安全承諾;與聯盟結構相結合,可減輕日本對依賴美國“延伸威懾”的擔憂。報告建議,美國應敦促日本重新評估其取消岸基“宙斯盾”導彈防禦計劃的行爲,確保對朝鮮導彈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對日本打擊政策、戰略、手段、系統、部署和培訓方法等進行徹底評估;將日本打擊能力與作戰計劃和指揮控制相結合,增強聯盟能力;尋求聯合作戰能力的方法;建立美日韓三邊安全倡議,制定針對共同威脅和目標的聯合戰略;加強公共外交努力,闡明對手的威脅使日本認爲其有必要增強防禦能力。
信息
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Liquid遭黑客入侵,9400萬美元加密資産被盜
據紅位數公衆號8月20日消息,日本貨幣加密貨幣交易所Liquid表示,黑客入侵了其服務器並竊取了價值約9400萬美元的加密資産。Liquid稱,黑客從該公司的新加坡子公司Quoine實施入侵,並控制了用于存放日常交易資金的熱錢包。作爲後續措施,Liquid表示,隨著公司采取行動將黑客從其內部網絡中踢出,它正在將其剩余資金轉移到冷錢包(離線賬戶)中。此前,Liquid曾在2020年11月遭遇黑客攻擊。
美國格芯公司秘密提交美國IPO申請
據Ofweek網8月19日消息,美國晶圓代工商格芯(GlobalFoundries)已經秘密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了在紐約啓動首次公開招股(IPO)的申請 ,估值約爲25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格芯正與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以及瑞士信貸集團合作准備IPO事宜。2021年7月,格芯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在紐約州北部的馬爾他鎮總部擴廠,增加芯片産能以解決全球各産業芯片短缺的問題。未來該公司計劃建造一座新晶圓廠,爲當地創造1000個工作職位和數千個相關供應鏈的工作職位,作爲幫助提振美國芯片行業的措施。
韓國LG公司創下6G傳輸距離新紀錄
據NewAtlas網8月19日消息,韓國LG公司創下6G傳輸距離新紀錄,成功地在2座距離超過100m的建築物之間傳輸6G信號。該記錄超過了三星公司幾個月前創造的15m紀錄。預計當6G最終在全球推出時,將提供相比5G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延遲。6G的峰值速率預計將比5G快50倍,而延遲降至5G的10%左右。隨著6G的頻率擴展到100GHz以上,進入當前未使用的太赫茲 (THz) 頻譜,更寬的使用頻率帶寬將有助于這些提升。而6G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它的傳輸距離較短。爲了克服這一問題,全球各地研究人員正嘗試通過自適應波束成形技術和高增益天線等手段進行改進。
生物
美國研發基于CRISPR的新技術,可加速識別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基因
據phys官網8月19日消息,美國猶他大學健康科學家Randall Peterson開發出一項名爲MIC-Drop的新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將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有效部署到斑馬魚身上,從而可以在一次實驗中快速評估數百個基因的功能。目前,Peterson的團隊已經使用MIC-Drop識別出了對心髒健康發育和功能至關重要的許多基因。這一技術進步標志著人類第一次可以在任何動物模型中使用CRISPR技術進行篩選。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期刊。
美國科學家呼籲采取類似建立9/11反恐機構的大流行防範措施
據國防雜志8月18日消息,美國防部前新冠病毒問題顧問表示,美國需建立一個大流行防備系統,來應對未來新出現的生物威脅,如在9/11襲擊後建立的龐大而持久的反恐機構一樣。國防部流行病應對協調員表示,美國需彌合新興傳染病檢測、最初的非藥理學反應和藥理學創新間的差距。大流行防備系統需對新疾病進行廣泛的監測和排序,加強供應鏈,建立關鍵個人防護裝備的儲備,擴大國家生産疫苗的能力;政府應投資建立疫苗工廠和儲存關鍵醫療用品的倉庫,使國家能更好地滿足口罩、手套或檢測用品等基本醫療設備需求,爲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做好准備。
德國科學家用實驗室幹細胞培育出“迷你大腦”,包含基本的眼睛結構
據中國科學報8月19日消息,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可用來生成包含眼睛中的視杯結構的大腦類器官。該類器官能自發地從類腦區前部發育出雙側對稱視杯,最早在30天內出現,並在50天內成長爲可見結構,與人類胚胎中視網膜發育的時間框架相似。此外,含有視杯的大腦類器官也包含晶狀體和角膜組織,且視網膜與大腦相應區域相連,這在體外系統中從未被展示過。該研究顯示出iPSCs在高度複雜的生物學過程中固有的自我模式形成能力,可使某些類型的發育神經生物學實驗更有效。
能源
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創造了聚變産額新紀錄
據中核智庫8月19日消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國家點火裝置(NIF)進行的實驗創造了聚變産額新紀錄。NIF實驗的原理是,利用192束激光束將能量聚焦到直徑只有幾毫米的氘氚燃料靶丸上,激發聚變反應,從而産生類似于恒星和巨大行星內核以及核爆炸時的溫度和壓力。在實驗中,裝置産生了1.3兆焦的聚變能,是該裝置在2018年1月創造的55千焦紀錄的25倍,這一突破是該裝置處于聚變點火的裏程碑。
海洋
美國第三艦隊完成“大規模演習-2021”
據國防科技要聞8月20日消息,美海軍第3艦隊已成功完成包含多個編隊類型的“大規模演習-2021”(LSE 21)。據悉,該演習是美國防部“大規模全球演習-21”的一部分,由美印太司令部執行,共持續12天,近36支艦艇部隊參加了演習,旨在提高海上協同作戰能力,以支持聯合部隊行動,並通過演習來評估和完善“分布式海上作戰”“遠征前沿基地作戰”“對抗環境中的近海作戰”等新型作戰概念。
美媒稱俄羅斯或將在北極圈試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
據環球網8月20日消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道稱,美國米德爾伯裏國際研究所防擴散研究中心的專家表示,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卡佩拉空間(Capella Space)拍攝的衛星圖顯示,俄羅斯正准備在北極圈附近一個已知的發射場測試“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這是一種旨在擊敗美國防禦系統的武器。另有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也意識到俄羅斯可能正在准備進行一次“海燕”導彈的測試,但目前美國中央情報局、五角大樓和俄羅斯國防部都沒有對此進行回應。
日韓船企合作推出新一代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系統,能夠降低50%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據國際船舶網8月19日消息,日本商船三井與大宇造船合作推出新一代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系統,能夠降低50%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據了解,這種新技術通過在FSRU再氣化過程中使用有機朗肯循環,以低沸點有機物作爲工作流體將熱能轉化爲功,從而利用過去被排放到海水中的LNG冷能用作發電能量,因而減少了FSRU本身所需的燃料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大宇造船玉浦船廠成功進行了示範測試。
航空
美國陸軍計劃開發高空電子戰系統
據電科防務8月20日消息,美國陸軍電子戰能力主管丹尼爾·霍蘭德上校表示,陸軍希望開發一種可飛越敵方領土的高空情報、網絡、電子戰傳感器,以提供情報數據及幹擾能力。該系統名爲高空擴程長航時情報觀測系統(HELEIOS),屬于多域感知系統(MSS)系列的一部分,是一種搭載在氣球或太陽能滑翔機的可消耗傳感器,在60000英尺(18288米)或更高的空中工作。陸軍尋求的概念及技術包括分布式電磁相幹攻擊,多種低功率發射機,可搭載在不同氣球或滑翔機並及時協調相位以便對單個目標形成疊加幹擾的效果器。
航天
美國諾格公司開設導彈防禦未來實驗室
據星際智慧8月20日消息,美國諾格公司在亨茨維爾市開設了新的導彈防禦未來實驗室(MDFL),將用于開發、試驗和部署綜合導彈防禦系統。該實驗室采用綜合建模、模擬和可視化功能來加強開發人員和作戰人員之間的創新和協作。通過定制化服務器以及處理和中繼來自導彈預警衛星和地面站的數據,導彈防禦未來實驗室可支持導彈防禦系統工程師進行研究、建模和模擬以及開發跟蹤軟件,以應對核威脅和其他威脅。
新材料
韓國研究人員將人工光合作用變爲現實
據Phys.org 8月19日消息,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清潔能源研究中心與慶熙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人工光合作用變爲現實,以實現碳中和或實現淨零排放。研究人員開發了可從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系統中獲得一氧化碳的納米級分支狀鎢-銀催化劑電極,與傳統的銀催化劑相比,一氧化碳産率增加了60%以上,並且在100小時的實驗後仍保持穩定。新催化劑也可用于將二氧化碳轉化系統與硅太陽能電池相結合,以實現可在真實太陽能環境中運行的大規模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期刊上。
研究人員成功打造性質獨特的二維“超固體”
據NewAtlas 8月19日消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二維形式“超固體”。超固體的原子排列在剛性晶體結構中,與普通固體一樣,但其也可以像超流體一樣以零黏度的方式流動。幾支研究團隊使用了處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制造了超固體,其由冷卻到幾乎爲絕對零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雲組成,並且表現出了獨特的量子特性,但在之前的實驗中超固體只是一維的。因斯布魯克團隊創造出二維“超固體”,選用了镝原子組成的BEC,由于原子之間存在磁相互作用,原子自主排列形成了基于液滴的網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先進制造
美國科學家爲腦部手術開發可操縱導管
據TechXplore 8月19日消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一個由工程師和醫生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可操縱的導管,這將首次使神經外科醫生能夠在深入大腦動脈和血管探查的同時將設備轉向任何方向。新型導管有望對動脈瘤手術的實施方式産生重大影響。研究團隊下一步將進行具有統計意義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期刊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爲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爲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