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順正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印媒稱,印度和新加坡11月29日簽署了一項海軍協議,主要內容是使用對方基地,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協議同時強調了“尊重國際水域的航行和貿易自由”的必要性。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印度與新加坡的軍事合作的深層原因是印度“東進”的戰略訴求與新加坡的大國平衡戰略不謀而合與相同的利益。
印度在1991年啓動了“東向政策”(莫迪上台後改爲“東進政策”),該政策是印度外交戰略的重要部分,是印度冷戰後針對國際形勢和國內危機所做出的戰略調整,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拉近與東盟國家間的距離。所以隨著東進的深入,印度更加強調自己與東盟國家間進行的單獨的合作,試圖借用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
新加坡則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小國,地處世界戰略咽喉馬六甲海峽出入口,是各大國爭相競爭的戰略要地。由此,在外交政策上,新加坡提出大國平衡戰略,通過建立和引入區域外各個大國力量,實現區域內的力量平衡和彼此制約,以求在地區力量平衡狀態下獲得生存和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制衡”外交與印度“東進”戰略一拍即合。其實往前追溯,印度和新加坡在曆史、文化方面本身就有很深的淵源,印度東向政策確立時,正值新加坡經濟蓬勃發展,引領亞洲四小龍創造亞洲奇迹之際。
印度早期僅想通過與新加坡、泰國等幾個經濟發達的東南亞國家建立經濟聯系,以實現東進戰略最首要的目標和訴求。
隨著印度東進戰略在 2003 年之後進入第二階段,印度新加坡之間的關系向更深處擴展,加大了政治、安全方面的合作。
以軍事層面來說,早在 1990 年代初,新加坡和印度就在對抗反恐和宗教極端主義方面有交流並形成不少共識,這些共識促成了雙邊安全合作框架的形成。
在與所有的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合作中,印度與新加坡的防務合作是最爲全面的。這一點首先從兩國在海、陸、空三軍上都有全方位的合作或聯合軍演上表現出來。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個和印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國家。
在軍演的同時,兩國還進行了多項軍事協定的簽署。
2003 年 10 月,新加坡國防部長首次訪問印度,兩國簽署了首份雙邊防務合作協定,號召印度國防企業、軍火制造商與新加坡國防企業加強國防産業方面的合作,並確定了今後每年輪流在兩國間展開的防務對話機制,把兩國軍事合作提升到了新的層次上。
2008 年 8 月,印新兩國簽署了關于陸軍的重要雙邊協議,印度允許新加坡使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基地進行陸軍裝甲部隊練習,並且同意新加坡武裝部隊人員可以一年在印度訓練兩次,每次 8 周時間。
而據新媒報道,根據此次新印簽署的協議,兩軍同意加強海事安全合作,提高互訪軍港的次數,相互提供後勤支援。
《印度時報》11月30日的報道更明確稱,協議簽署後,印度軍艦和飛機在停靠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時可獲得該基地提供的物流支持和燃料補給服務。“該協議將有利于印軍擴大在馬六甲海峽以東地區的活動範圍。”
可以明顯的看出,隨著印度與新加坡在馬六甲的“對接”,在今後一段時間,圍繞南海的博弈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