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夏銀川一中2019屆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現存的中國最早的文,是商代的蔔辭。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節的。後來《周易》卦爻辭和《魯春秋》也是如此,不過經蔔官和史官按著卦爻與年月的順序編纂起來,比蔔辭顯得整齊些罷了。便是這樣,王安石還說《魯春秋》是“斷爛朝報”。所謂“斷”,正是不成片段、不成章節的意思。蔔辭的簡略大概是工具的緣故,在脆而狹的甲骨上用刀筆刻字,自然不得不如此。卦爻辭和《魯春秋》似乎沒有能夠跳出蔔辭的氛圍去,雖然寫在竹木簡上,自由比較多,卻依然只跟著蔔辭走。《尚書》就不同了。《虞書》、《夏書》大概是後人追記,而且大部分是戰國末年的追記,可以不論;但那幾篇《商書》,即使有些是追記,也總在商、周之間。那不但有章節,並且成了篇,足以代表當時史的發展,就是敘述文的發展。而議論文也在這裏面見了源頭。蔔辭是“辭”,《尚書》裏大部分也是“辭”。這些都是官文書。
記言、記事的辭之外,還有訟辭。打官司的時候,原被告的口供都做“辭”;辭原是“訟”的意思,是辯解的言語。這種辭關系兩造的利害很大,兩造都得用心陳說;審判官也得用心聽,他得公平的聽兩面兒的。這種辭也兼有敘述和議論;兩造自己辦不了,可以請教訟師。這至少是周代的情形。春秋時候,列國交際頻繁,外交的言語關系國體和國家的利害更大,不用說更需慎重了。這也稱爲“辭”,又稱爲“命”,又合稱爲“辭命”或“辭令”。鄭子産便是個善于辭命的人。鄭是個小國,他辦外交,卻能教大國折服,便靠他的辭命,他的辭引古爲證,婉轉而有理,他的態度卻堅強不屈。孔子贊美他的辭,更贊美他的“慎辭”。孔子說當時鄭國的辭命,子産先教裨谌創意起草,交給世叔審查,再教行人子羽修改,末了兒他再加潤色。他的確很慎重的。辭命得“順”,就是婉轉而有理;還得“文”,就是引古爲證。
孔子很注意辭命,他覺得這不是件易事,所以自己謙虛的說是辦不了。但教學生卻有這一科,他稱贊宰我、子貢擅長言語,“言語”就是“辭命”。那時候言文似乎是合一的。“辭”多指說出的言語,“命”多指寫出的言語;但也可以兼指。各國派使臣,有時只口頭批示策略,有時預備下稿子讓他帶著走。這都是“命”。使臣受了“命”,到時候總還得隨機應變,自己想話說;因爲許多情形是沒法預料的。——當時言語,方言之外有“雅言”。“雅言”就是“夏言”,是當時的京話或官話。孔子講學似乎就用雅言,不用魯語。蔔、《尚書》和辭命,大概都是曆代的雅言。訟辭也許不同些。雅言用的既多,所以每字都能寫出,而寫出的和說出的雅言,大體上是一致的。孔子說“辭”只要“達”就成。“辭”是辭命,“達”是明白,辭多了像背書,少了說不明白,多少要恰如其分。辭命的重要,代表議論文的發展。
(節選自朱自清《經典常談》)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3分)
A.《周易》卦爻辭和《魯春秋》也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節,但是比作爲現存中國最早的文的商代的蔔辭顯得整齊些。
B.鄭國子産辦外交讓大國折服,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辭命引古爲證,婉轉有理而態度卻很堅強。
C.外交語言中,各國所派使臣,受的“命”可以是口頭批示,也可以是預備好的稿子。即使帶走的是預備好的稿子,他到時候總還是會有要說的話。
D.訟辭是打官司時候的口供,是被告辯解的言語,陳述的時候得很用心,審判官也得很用心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尚書》有章節並且成篇,代表了當時敘述文的發展,這裏面也可以尋見議論文的源頭。
B.根據選文,中國古代蔔辭和《尚書》都是“辭”,它們記言記事,都是官文書。另外,訟辭和外交的語言,都可以稱爲“辭”。
C.卦爻辭和《魯春秋》寫在竹木簡上,自由比較多,但是依然只跟著蔔辭走,大概是沒能跳出蔔辭的氛圍去。
D.孔子認爲辭命“順”“文”不是件易事,但從他教學生有這科可以看出來,孔子是可以辦到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至少在周代,訟辭兼有敘述和議論,如果原被告雙方自己辦不了,也可以請教訟師。
B.孔子更贊美子産的“慎辭”,因爲子産的辭命非常慎重,需要他自己創意起草、審查、修改,最終再加以潤色。
C.孔子講學、蔔、《尚書》和辭命,大概用的都是當時的京話或者官話,而訟辭也許不同些。
D.雅言每字都能寫出。子曰“辭達而已矣”,意思是用辭命明白就成,辭的多少要恰如其分。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年關歲末
徐建英
摩托車燈刺破漆黑的村莊小道,留下一路突突的轟鳴聲,吱地一聲停在一個農家小院前。
摩托車剛停穩,“嗵嗵”的腳步聲一路從小院裏迎出來。小院的鐵門“嘎吱”一聲在娘手中拉開一條縫,不等何水清發問,娘就幫著他支下車腳墊,後退,又向前一著力,摩托車倏地滑進了小院。
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著旱煙,煙和過往一樣,一袅一袅地繞著,打著轉兒,旋成一道道細細的煙圈。何水清松了口氣,爹好這口自家産的老煙葉,煙杆兒是爹的命。瞧這煙霧,節奏還是過往的那幾出,看來爹好著呢。
看到何水清推摩托車進屋,爹連說:好!好!然後磕了磕手中的煙杆灰,食指頭小心地伸向煙窩裏戳了戳又說:自個兒騎車回,好!
何水清剛坐下,爹的話頭就開始了。他還是習慣地把年頭到年尾的事兒倒豆子般敘一遍。末了,爹說:我和你娘就是想你了,想和你唠唠話兒。知道年關來了,你審計局的工作會比平時忙,若不說我病了,興許你還不見得回吧?
春種秋收,爹指不上他這獨生兒幫上忙。逢年過節,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熱,眼角開始癢癢的。他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煙絲,殷勤地從爹手上邊接過煙杆邊說:我一早計劃過,忙完這陣就休年假回來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黃的新煙杆,問:爹,你換了新煙杆?
小伍昨兒一早捎來的,煙杆兒說是純銅的哩……這小伍也真上心,你從小到大的同學論桌兒地數,誰也不及小伍識禮數,懂情義。都當上大主任的人了,還常來咱家幫這幫那的。上次來咱家送冬柴時,瞧見你爹的銅煙杆兒豁了口,特地請五金廠的師傅打的。娘在一旁接過嘴道。
何水清摸著煙杆沉吟半晌,又默默地對著煙窩一撮一撮地捺煙絲,摁著摁著,煙絲紛紛飛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過來時,發現爹在盯著他看,忙不叠地“噗”地一下幫爹點上火,看了看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話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著旱煙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
年終的審查工作剛開始,他就接到了舉報,伍思源負責的城市中心花園項目財政資金收支有問題,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點。這中心花園本是政府斥資打造的,是給老百姓提供休閑用的。這幾日他正猶豫著要不要派人勘查此事以及怎麽樣來查這事。娘突然來電話說爹病了。
院子裏的柴垛高高地碼著,足夠娘和爹燃上兩個冬的。自從他去外地上大學起,在本城上大學的高中同學伍思源就代他照顧著爹和娘,感激的話他在心裏說了不下八百次。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動點手腳,伍思源就會平安。只是,原本爲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園,會遭人唾罵。而他的心中,從此會多了一處汙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歎了口氣。
不知幾時起,爹捧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過來。
爹說:唠也唠過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還是趁黑趕回去吧,明天還得繼續上班呢。你娘呢,特意備了些辣椒幹,都是你愛吃的。這些個辣椒幹啊,別看著土裏土氣的,冬天裏佐上菜,吃了熱乎,腦子跟著靈醒呢!
爹動手把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綁在摩托車後座,邊捆邊自言自語地唠開了: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著裹著的,誰包准就沒人曉得?工作上的事兒,我們也不懂,也幫不上啥忙。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記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
何水清輕輕地推過摩托車,車燈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莊小道,向城裏駛去。
坎坷的土路上,車身一顫一顫的,屁股被後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疼。猛記起,他自幼就不愛吃辣椒幹,這個,娘怎能就忘了?他趕忙停了車,塑料袋被解開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嶄新的“銅”煙杆就放在辣椒幹上,在車燈的照耀下,泛著刺目的金色光芒。
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幹,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銅”煙杆兒。爹的話還在耳邊回響,一股暖意湧上心頭,他輕輕跨上摩托車。
4.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煙絲紛紛飛了一地”,暗示何水清在往煙鍋裏摁煙絲時不專心,聽了母親的話,爲自己曾想要查伍思源的想法感到慚愧。
B.小說在結尾處把銅煙杆的“銅”字加了引號,是因爲它的材質並不是銅,而是金子的,這暗示何水清想把煙杆據爲己有。
C.何水清因爲工作繁忙而無法在農忙時節幫父母的忙,這讓何水清內心深處有愧疚之意,同時這樣的內容又爲介紹伍思源代替他照顧父母埋下了伏筆。
D.何水清離家回程之時,爹給了他一包他娘特意准備的他愛吃的辣椒幹。之所以給他辣椒,是要提醒他,在處理事情時應該像辣椒一樣“辣”。
5.“銅煙杆”在小說中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6.你認爲何水清最後會審查伍思源嗎?請結合小說內容說明理由。(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7~9 題。
步步向生,時時可死
“我還有十年的世壽,我要全部用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2006年,葉曼老師如是說。
北京時間2017年2月15日,葉曼老師于美國洛杉矶往生。享年103歲。大德離世,人天共悲。記得葉曼先生曾說:“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負來人間走了一遭。”縱觀先生此生經曆,應當對得起“不負此生”一說。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祖籍湖南。她6歲以《左傳》開蒙,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濟系,後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世人尊她爲“當今世界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其傳承國學各類經典課程數千講,並著有多項著作文集,在海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葉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她卻對佛教非常反感,認爲它只是士大夫階級的另外一種消遣品。8歲那一年,葉曼開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爲憐惜那些被宰殺的動物,從此下決心不再吃有生命的東西,所以她吃的並不是佛家素。這樣的食素,她一堅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戰”開始,離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對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來處與去向,葉曼從小就有許多疑問。但是列強入侵,國難當頭,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在一些超現實的問題上。上大學後,受到北京大學思想自由氛圍的熏習,葉曼慢慢地又開始注意到超自然的問題。她開始試著用邏輯的方式,借助歸納法和演繹法,推論人生是什麽、人應該怎麽活的問題。但她並沒有從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漸回歸到了東方思想,進而靠近宗教範圍。
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葉曼認識了南懷瑾。葉曼問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問題。南懷瑾告訴她這是許多人共有的問題,它的答案就在佛法裏。
葉曼開始跟隨南懷瑾學習《楞嚴經》。之後的幾年裏,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嚴經》後,她才發覺,過去自己把唯識誤認爲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竟不知道這裏有這麽好的東西。
大學畢業後,葉曼與同年考入北京大學的同學,當年的全科狀元田寶岱結爲伉俪。後跟隨身爲外交官的夫婿,作爲大使夫人輾轉于美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地駐外總計二十五年,後旅居美國洛杉矶。葉曼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西方宗教,並研學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對東方和西方文化、哲學與宗教有獨到的見解。中年爲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等。
六十年代,葉曼爲傳播中國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灣成立“文賢學會”。七十年代,在美國洛杉矶位于哈岡的家中成立“文賢書院”,每周六免費開講《四書》、《道德經》、佛教的故事等課程,身體力行,爲海外僑胞講說中國文化,期待能帶動更多修心向學的風氣。八十年代中,葉曼曾代表中華佛教居士學會(台灣),當選世界佛教友誼會副會長,期間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戲劇性的相識,讓他們成爲摯友。後經樸老邀請到北京拜訪北京雲居寺時,發現雲居寺已在日本侵華時被毀損,當即發下宏願,要重建雲居寺。1990年,葉曼來往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共籌得三十二萬美金善款。其中三十萬美金捐贈用于重建雲居寺,受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何魯麗以及十世班禅大師的接待,樸老也特意作一條幅贊其功德。其余二萬美金捐助雲南以及貴州興辦希望小學,迄今爲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賢希望小學。一九九二年,葉曼獲得世界佛教協會及二十七國代表參加的佛教大會贈予的金獎。
葉曼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婦女雜志主編,並以葉曼信箱爲讀者所稱頌。其豐富的東方與西方人生經曆、通達的處世態度與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愛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標與問題的抉擇上,爲現代人傳道解惑。藹藹學者的風範和對國學的了解,更讓她成爲無數海內外朋友的精神導師。葉曼傳承國學各類經典課程數千講,並著有多項著作文集,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
2006年11月,葉曼先生曾接受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節目專訪,回顧自己早年求學、中年向佛的經曆,並說曾有大師預言自己能活到103歲,希望能把預言中的後十年過好,努力工作成就心願。
“人生猶如演戲,即使我是跑龍套的,也要跑好。”這是葉老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後則是她90歲高齡後還在做著很多事情,在爲自己未了的心願奔走。
今天,大師離我們而去,但大師的智慧及風采長存世間。願葉曼老師往生極樂,願您乘願再來。
7.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葉曼先生富有佛緣,不僅與父母信佛有關,更重要的是她日後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疑問,並不斷地追問下去,最終在南懷瑾那找到了答案。
B.全文不僅在寫葉曼先生的人生事迹,更在寫她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探索,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在當今物質至上、利益爲先的商品時代,葉曼先生的這種追求,是照鑒我們靈魂的一面鏡子。
C.“人生猶如演戲,即使我是跑龍套的,也要跑好”一句,以謙卑的語氣,很好地體現了葉曼先生在追尋人生路上的感悟,體現出了葉曼先生的無所畏懼而又有點戲谑的人生態度。
D.本文運用了引用、倒敘等藝術技巧,語言樸實華美,全面地把葉曼先生的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8.下面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八十年代,葉曼先生與趙樸初先生結識,後又籌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學,因此被世界佛教協會及二十七國代表參加的佛教大會贈予金獎。
B.葉曼先生討厭佛教,認爲它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後來經過學習《楞嚴經》,認爲唯識是很好的東西。可見,在這裏,唯識與佛教意義是相同的。
C.葉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寶岱的身份職業有密切的關系,說明葉曼先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客觀的結果,而不是葉曼先生主觀追求的。
D.“步步向生,時時可死”的意思是,隨時隨地准備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費,盡量利用它,時時可死,步步求生。
9.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葉曼先生這樣的國學大師?請結合文本並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楊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閩爲義軍校。家世尚武,父澄獨折節爲儒,終浦城令。徽之幼刻苦爲學,邑人江文蔚善賦,江爲能詩,徽之與之遊從,遂與齊名。嘗肄業于浔陽廬山,時李氏據有江表,乃潛服至汴、洛,以文投窦儀、王樸,深賞遇之。
乾德初,與鄭玘並出爲天興令,府帥王彥超素知其名,待以賓禮。蜀平,移峨眉令。時宋白宰玉津,多以吟詠酬答。複爲著作佐郎、知全州,就遷左拾遺、右補阙。太宗素聞其詩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數百篇奏禦,且獻詩爲謝,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問姓名”語。太宗覽之稱賞,自是聖制多以別本爲賜。遷侍禦史、權判刑部。嘗屬疾,遣尚醫診療,賜錢三十萬。
時劉昌言拔自下位,參掌機務,懼無以厭人望,常求自安之計。董俨爲右計使,欲傾昌言代之,嘗謂徽之曰:“上遇張洎、錢若水甚厚,旦夕將大用。”有直史館錢熙者,與昌言厚善,詣徽之,徽之語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寵,謂徽之遣熙構飛語中傷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質其語。出徽之爲山南東道行軍司馬,熙落職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鎮安軍行軍司馬。
未幾,以足疾請告,上取名藥以賜。郊祀不及扈從,錫赍如侍祠之例。車駕北巡徽之力疾辭于苑中上顧謂曰卿勉進醫藥比見當不久也及駐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車駕還,又遣使臨問。卒,年八十。
徽之純厚清介,守規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幹進者。嘗言:“溫仲舒、寇准用搏擊取貴位,使後輩務習趨競,禮俗浸薄。”世謂其知言。徽之寡諧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與石熙載、李穆、賈黃中爲文義友。自爲郎官、禦史,朝廷即待以舊德。善談論,多識典故,唐室以來士族人物,悉能詳記。酷好吟詠,每對客論詩,終日忘倦。既沒,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進。徽之無子。後徽之妻王卒,及葬,複以缗帛賜其家。
(《宋史·楊徽之》,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車駕北巡徽之/力疾辭于苑中/上顧謂曰/卿勉進醫藥比/見當不久也/及駐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B.車駕北巡/徽之力疾辭于苑/中上顧謂曰/卿勉進/醫藥比見/當不久也/及駐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C.車駕北巡/徽之力疾辭于苑中/上顧謂曰/卿勉進醫藥/比見/當不久也/及駐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D.車駕北巡徽之/力疾辭于苑/中上顧謂曰/卿勉進醫藥/比見當不久也/及駐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爲字,以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B.駐跸:皇帝後妃外出,途中暫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關的事情。
C.通判:宋太祖創設的官職,主要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同時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擁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
D.太宗:谥號名,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後世亦用以稱父殁後在宗廟所立之木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徽之自幼學習刻苦。他跟從善寫賦的江文蔚、會寫詩的江爲遊曆,逐漸與他們齊名。後又到廬山自修學業,期間,到汴、洛地區後,深得窦儀、王樸的禮遇。
B.楊徽之深得皇帝賞識。太宗曾經向他索要詩集,看後大加贊賞,並把自己寫的詩直接賜予他。楊徽之生病時,太宗派醫生去診療,並賜錢撫慰。
C.楊徽之處事常無心機。他並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話告訴劉昌言,借此搬弄是非。但還是得罪了張洎,自己因此受到牽連,被調出京城任職。
D.楊徽之品性淳樸耿直。他崇尚務實進取,肯定溫仲舒、寇准的晉級途徑;他極少與時俗合汙。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劉昌言拔自下位,參掌機務,懼無以厭人望,常求自安之計。(5分)
(2)徽之純厚清介,守規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幹進者。(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5題。
謝池春
陸遊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顔青鬓,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歎流年又成虛度。
14.下列對這首詞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氣吞殘虜”“擁雕戈西戍”是作者回憶早年的軍旅生活,寫得極爲豪壯,令人振奮。
B.下片一、二句寫作者求取功名的願望落空,被迫隱居家鄉,泛舟吳楚以自我解愁消悶。
C.“望秦關何處”寫大好河山沒有收複,作者不禁産生了“年華虛度”的傷懷之感。
D.全詞思想上始終貫穿著報效國家的主線,筆調上則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結,動人心弦。
15.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麽手法?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離騷》中 ,兩句表明當時社會中人們違背道德准繩而隨意歪曲,把苟合取悅他人奉爲法度。
(2)蘇轼評價王維雲:“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诘之畫,畫中有詩。"在《使至塞上》中,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
(3)諸葛亮《出師表》 文尾處與文首“開張聖聽”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題。
(選自易中天《國家》有刪改)
17.把下列成語填入文中劃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循規蹈矩 勢不可擋 水到渠成 大快人心
B. 蕭規曹隨 勢不可擋 馬到成功 大快人心
C. 循規蹈矩 勢在必行 馬到成功 皆大歡喜
D. 蕭規曹隨 勢在必行 水到渠成 皆大歡喜
18.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既然益的資曆深、功勞大,比啓還要德才兼備,那麽也沒用,除非益的實力大大超過啓。
B.盡管益比啓還要德才兼備,資曆深、功勞大,但是也沒用,除非益的實力大大超過啓。
C.就算益的資曆深、功勞大,比啓還要德才兼備,恐怕也沒用,除非益的實力大大超過啓。
D.任憑益比啓還要德才兼備,資曆深、功勞大,卻也沒用,除非益的實力大大超過啓。
19.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都說我們的締造者大禹的兒子不愧爲領袖啊!
B.都說締造者大禹的兒子不愧爲我們的領袖啊!
C.都說我們的領袖不愧爲締造者大禹的兒子啊!
D.都說領袖不愧爲我們的締造者大禹的兒子啊!
20.下列一段話中有五處錯誤,請找出並作修改。(5分)
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日印發了《對于做好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品醫保支付標准和采購價格調整的通知》,根據通知顯示,我國下降了14種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的支付標准和采購價格,要求9月底前後各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台都要按照調整後的新價格公開挂網采購。這14種抗癌藥材均爲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的品種。
21.下面是某醫院門診“一卡通”挂號流程圖,把這個流程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得當,表述准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00字。(6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15年6月,十余名在美的中國留學生,將一個中國女生衣服扒光、強迫其吃沙子、剪掉她頭發並逼她吃掉等。主犯被判刑後,家長難以接受:不過是孩子間的打打鬧鬧,怎麽就要判刑?一家長憤怒地表示,爲官司自己已花了200多萬人民幣。另一家長竟飛到美國行賄想私下以金錢擺平此事,結果被警方逮捕,锒铛入獄。
2018年8月11日,“河南高考答題卡被掉包”的鬧劇終于真相大白:四名考生的成績都是真實的,不存在調包的事件。核查期間,舉報人之一的蘇某不僅對女兒的謊言信以爲真,甚至面對其女論文涉嫌抄襲造假的質疑時,竟然大言不慚地辯解:天下文章一大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銀川一中2019屆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
語文試卷答案
1.D(概念理解有誤。“兩造”指原告和被告雙方。應是“原告和被告辯解的言語,雙方在陳述的時候都得很用心”。)
2.B(範圍擴大了。原文是“《尚書》裏大部分”。)
3.B (錯解文意。需要經過他人創意起草、審查、修改,最終子産自己再加以潤色。)
4.C(A項錯在對原因的分析不正確。何水清並非感到慚愧,而是在想,正當要查伍思源的時候,伍思源送了他父親一個“銅”煙杆,他擔心父親會替伍思源說情,內心産生了憂慮。B項錯在“想據爲己有”。D項錯在“他愛吃辣椒幹”。後文交代他從小就不愛吃。另外,給他辣椒,是希望他心明眼亮,頭腦清醒。父親的話“冬天裏佐上菜,吃了熱乎,腦子跟著靈醒呢”即是證明。)
5、“銅”煙杆的作用有二:①作爲線索,串起了情節(推動情節發展)。小說的對話、人物的行爲等基本都是圍繞“銅”煙杆進行的。②表現人物性格,它暗示了伍思源的貪婪,寫出了“爹”的深明大義,表現了何水清的不徇私情。(意思對即可,答對一點給3分)
6、會審查伍思源。理由如下:
①何水清是一個正直有責任感的人,他不願意心中留下“汙印”。
②伍思源的問題已被舉報,“爹”已經用“那包著裹著的,誰包准就沒人曉得”的話提醒他紙裏包不住火。
③何水清得到了“爹”的支持,他“爹”最終沒有要那支“銅”煙杆。
④小說結尾處寫他“一股暖意湧上心頭。他輕輕跨上摩托車”,說明他已經放下了心理負擔,下定了審查伍思源的決心。
(觀點2分,理由4分。意思對即可)
7.B(A“最終在南懷瑾那找到了答案”錯,應是“佛法”;C“體現出了葉曼先生的無所畏懼而又有點戲谑的人生態度”錯;D“語言樸實華美”錯,文章沒有體現出華美的語言。)
8.D(A前後不構成因果關系。B“唯識與佛教意義是相同的”錯,應爲“不同”。C“而不是葉曼先生主觀追求的”錯。)
9.需要。(1分)①她的品質具有超越時空的特質,任何時代都需要她這樣的大師,其精神不朽。(1分)②她豐富的東方與西方人生經曆,通達的處世態度與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愛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標與問題的抉擇上,爲現代人傳道解惑。其藹藹學者的風範和對國學的了解,更讓她成爲無數海內外朋友的精神導師。(2分)③當今的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浮躁,功利主義盛行,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忘記了什麽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什麽才是應該摒棄的。而葉曼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經曆,人生智慧,告訴了我們,人生所應有的價值與意義,是我們應該追求與堅守的。(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
11.D.錯在“谥號”,應改爲“廟號”。
12.B“把自己寫的詩直接賜予他”錯,原文“自是聖制多以別本爲賜”。
13.(1)當時劉昌言從低下的位置提拔上來,參與掌管機要事務,擔心無法滿足民衆的期望,經常尋求自保的辦法。(“拔自下位”是狀語後置句,1分。厭:滿足,1分。句意3分。)
(2)楊徽之性情純厚清正耿直,遵守標准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通過非正常渠道謀官的人。(介:耿介、耿直,1分。疾:痛恨,1分。幹:求取,謀求,1分。句意2分。)
【古文翻譯】
楊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父楊郜,在福建做官,官職爲“義軍校”。其家世代尚武,父親楊澄改變志向成爲文人,終老于浦城令這個職位上。楊徽之從小刻苦學習,同一個城裏的人中,江文蔚善寫賦,江爲會寫詩,徽之跟從他們遊曆,逐漸與他們齊名。曾于浔陽廬山自修學業,當時,李氏據有長江以南地區,于是就偷換士兵衣服到了汴、洛地區,把文章投給窦儀、王樸,深得他們的禮遇。
乾德初年,楊徽之與鄭玘一起當上了天興令,府帥王彥超早就聽說過楊徽之的盛名,以賓禮相待。蜀地平穩以後,改任峨眉令。當時,宋白任玉津縣宰,他們之間多以詩詞吟詠酬答。後又擔任著作佐郎、全州知州,升遷爲左拾遺、右補阙。太平興國初年,調回京城。宋太宗趙光義早就熟知他的詩名,因而向他索要詩集。徽之把數百篇奏折獻上,並專門寫詩表示答謝,其最後章節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問姓名”的句子。太宗看後加以贊賞,從此,太宗自己寫的詩詞大多另外抄寫一本賜給他。後來他遷升爲侍禦史、權判刑部。楊徽之曾生病,太宗派太醫診病治療,並賜錢三十萬。
當時劉昌言從低下的位置提拔上來,參與掌管機要事務,擔心無法滿足民衆的期望,經常尋求自保的辦法。董俨那時是右計使,想要搞垮劉昌言取而代之,曾對徽之說:“皇帝對張洎、錢若水很器重,早晚將有大用。”直史館有一個叫錢熙的人,與昌言交情深厚,一次拜訪徽之,徽之在談話中提及此事。錢熙趕緊告訴了劉昌言,昌言又告訴張洎。張洎正被皇上寵信,聽劉昌言說楊徽之讓錢熙造謠中傷自己,就告訴了皇帝。皇帝很生氣,召劉昌言核實原話。于是將楊徽之調出京城,擔任山南東道行軍司馬,錢熙降職爲朗州通判。徽之還沒有成行,又改任鎮安軍行軍司馬。
不久,(楊徽之)以腳痛不方便爲由請辭,皇帝取名藥來賜給他。城郊祭祀,來不及跟從,賞賜跟侍祠一樣。皇帝驅車北巡,楊徽之極力推辭留在苑中。皇帝憐惜地對他說:“卿應當加緊醫治,等到再見面,不會很久的。”等到在大名停留的時候,特意降下手诏留下谕旨。第二年春正月,皇帝車駕返回,又派遣使者當面問候。去世時,年齡八十歲。
楊徽之性情純厚清正耿直,遵守標准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通過非正常渠道謀官的人。曾說:“溫仲舒、寇准用拼搏奮進來獲取高位,使後輩競相學習這種趨競的精神,使舊的禮俗(通過關系升官)趨于淡薄。”世人說這是實話。徽之極少與世俗合汙,唯受李昉、王祐等推崇敬服,與石熙載、李穆、賈黃中等爲文友、義友。自從任郎官、禦史,朝廷即以其先人的舊德相待。善于談論,多知典故,唐朝以來的士族人物,都能詳細地記住。酷好詩詞,每當與客人談論詩作,從早到晚忘記疲倦。去世後,有作品二十卷留在家中,皇帝令夏侯峤取來保存在宮中。楊徽之沒有兒子。後來徽之妻子王氏去世,等到下葬時,(皇帝)又把錢財賜給他的家人。
14.D.應當是“以慷慨之情起,以沉痛之情結”。
15.對比。在上片,作者回憶了早年的軍旅生活,慷慨激昂;在下片,作者寫現在泛舟吳楚的生活,閑淡無奈。上片和下片構成了對比,突出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苦及強烈的愛國之情。(答虛實結合也可以,但總分不超過6分)
詩歌大意: 壯年從軍,曾經有一口吞下敵人的豪邁氣魄。濃重的雲層高挂在天上。原來是烽火狼煙點著了。紅潤的面龐、頭發烏黑(的年輕人),捧著雕飾精美的戈向西去戍邊。譏笑自古以來的儒生大多耽誤了寶貴的青春時光。
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夢想已經破滅,卻只能在吳楚大地上泛一葉扁舟。漫自悲歌,傷心地憑吊古人。煙波浩渺無際,邊關到底在何處?感歎年華又被虛度了。
16.①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爲度
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③以咨诹善道 , 察納雅言。
17.D(1蕭規曹隨: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2循規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爲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3勢在必行:行:做。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4勢不可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5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 6馬到成功: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7皆大歡喜:人人都高興滿意。 8大快人心: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18.C(據文意看,表假設關系最恰當,且此句與原文語體風格相協調。)
19.C. 根據文意,句子重心應強調“啓是大禹的兒子”,故排除A.B。“我們的”應修飾“領袖”,故排除D。
20.(1) 對于/關于
(2) 根據通知顯示/通知顯示
(3) 下降/下調
(4) 9月底前後/9月底前
(5) 抗癌藥材/抗癌藥
21.【參考答案】患者到院後,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診台或在收費窗口充值挂號。無卡患者,如果帶著身份證,先到收費窗口辦卡,然後充值挂號;如果未帶身份證,則先到導診台填寫辦卡申請單,然後去收費窗口辦卡,最後去收費窗口充值挂號。
22、立意指導: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收獲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父母不僅需要謹言慎行,更需要有一個好三觀。家長的三觀裏,藏著孩子的未來。三觀正的家長,像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牌,在迷茫時給孩子指明方向,又像是指南針,把偏航的孩子及時拉回正軌。三觀不正的家長,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者,阻擋著孩子人格的健全,又是摧殘者,催促著孩子誤入歧途。教育的延時性在于:教育好這一代,就是教育好下一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