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官網對外發布消息:一艘裝載著1.6萬噸化肥的中型貨輪首次停靠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並順利完成所有貨物的卸載、裝倉、入庫等工作,這標志著中巴雙方期盼已久的瓜港阿富汗轉口業務正式啓動。
其實,早在2016年11月13日,這個位于巴基斯坦的中資港口——瓜達爾港已經正式開航。
在開航當日,巴基斯坦總理、陸軍參謀長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等高官親自到場,親自見證首批中國商船從瓜達爾港揚帆起航。
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從2002年3月開始正式開工興建瓜達爾港,到2016年11月才投入全面運營。
但根據巴基斯坦與中國達成的港口租賃協議,中國公司自2015年起,對瓜達爾港的管理經營權僅僅只有43年。
根據港口規劃顯示,瓜達爾港一期工程中方總投資1.98億美元,主要做港口基礎建設,包括3個世界領先的標准化多功能碼頭,還有總長4.35公裏的進港航道等。
二期工程總投資5.24億美元,主要工程爲修建10個船艦停泊位,其中還包括3個大型的集裝箱碼頭建設,另外還有兩處油輪停泊區以及與地下輸油管道相連的煉油廠。
如此規模浩大的工程,單單瓜達爾港修建時間就占到了總租期的三分之一,另外花費14年功夫建成後,還要再花費時間完善並擴展港口功能,這樣才能完全滿足現代化港口的需求和功能。
人們不禁要問,耗費如此長時間,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瓜達爾港,值嗎?
如果單純從商業與回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正常的對外港口商業開發與運營的合同中,一般租期普遍在99年左右比較常見。
99年的租期相對較長,剔除港口的建設時間,仍有大量時間進行港口運營,獲取運營收益,這也是比較合理的。
但如果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等大方面考慮,那麽即便租期只有43年,也是絕對值得的。
說到瓜達爾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那我們首先就來談談中國目前窘迫的能源供應問題。
曾有學者把人類現代的文明比喻成“石油文明”,充分說明了人類目前對石油能源的依賴。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有句著名的論斷:“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而美國作爲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把控制世界石油貿易的目標,通過戰爭和外交脅迫等手段一步步變成了現實,美國幾乎已經完全壟斷了號稱“世界油井”的中東石油。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人的手段是強硬的,強行在中東打入以色列這根楔子,然後又打了4次代理人戰爭,也就是4次中東戰爭。
而後又陸續發動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控制了這些國家的石油,對于不服美國的中東産油國伊朗也是步步緊逼。
然後,美國在1974年與沙特達成了一個以軍事保護換取沙特石油用美元結算的方案,並逐漸與其他OPEC成員達成類似協議,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控制石油交易。
在控制石油及貨運航線方面,美國也不遺余力,其目前多達374個軍事基地,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很多就駐紮在世界石油與貨運繁忙航線的咽喉要地,隨時可以掐斷世界海運貿易的咽喉。
其中在亞洲地區,日本、韓國等半島國家,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海運航線要地國家,均駐紮著大量的美軍。
美國海軍常年在南海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比如核動力航母戰鬥編隊,基本隔一段時間就要在南海地區興風作浪,嚴重威脅了中國的石油能源安全與貨運貿易的安全。
而中國自從1978年進行大刀闊斧的深度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了完善的工業門類,國民生産總值飙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爲現代經濟的“血液”,石油能源的使用量也連年攀升。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從2015年開始,我國對原油的進口持續走高,僅在2019年一年,我國進口原油達到 50572萬噸,同比增長9.5%,2018年至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耗資超過2400億美元。
可見中國目前對進口石油依賴非常嚴重,超過70%的原油都需要進口,而作爲“世界油井”的中東石油,自然是我們獲得進口原油的重要來源。
中國目前大約從44個國家進口原油,其中占據重要份額的國家,中東地區有9個,非洲地區有4個,裏海地區有3個,南美洲地區有5個。
這些進口石油超過90%以上,都是以大型郵輪跨越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後穿過美軍掌控下的新加坡馬六甲海峽達到中國。
這就是一條完整的中國石油能源供應和運輸路線圖,它其實從源頭到運輸路線都是非常脆弱的。
中國的高速發展顯然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圍堵、打壓中國就成了美國的常態。
而已經控制石油貿易、並控制世界海上石油運輸線的美國,理所當然就把控制並威脅中國石油供應安全排在了優先位置,波斯灣與馬六甲海峽兩個海航要道就是中國的巨大威脅。
一旦美國與中國發生摩擦,美軍僅僅聯手其“黃皮白心”盟友新加坡封鎖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線路和貨運線路,以中國目前對馬六甲海峽這條水道的依賴程度來看,這就等于扼住了中國經濟的喉嚨。
那麽長時間的話,中國的經濟必定會遭到嚴重打擊。
另外,馬六甲海峽還有猖獗的海盜,也時刻威脅著我國能源和貨運的安全。
中國如何擺脫被美國挾制能源供應的劣勢局面?
除了源頭上擴大原油進口國範圍以外,縮短海上石油運輸線,或者改成陸地運輸也就成了中國必須的選項,畢竟陸地上中國是沒有敵手的。
而瓜達爾港,就是中國打破脆弱的能源運輸線局面其中的一個關鍵支撐點。
那麽,爲什麽說瓜達爾港可以增強中國石油能源供應的安全呢?
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德爾城,港口位置距離石油富國伊朗不足100公裏,距離號稱中東石油貿易咽喉的阿曼灣也只有380公裏,距離全球石油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僅400公裏,占據著南亞、中亞和中東之間的戰略要地。
可以說,在“石油文明”的今天,瓜達爾港這樣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占盡了天時地利。
首選,中國控制瓜達爾港,就等于開辟了一條能有效避開受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的新的能源和貨運通道,這也是中國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建設瓜達爾港的主要目的。
在中國擴大化的原油采購貿易中,從中東、非洲等國采購的石油,可以不必再繞道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可以直接通過瓜達爾港從陸路進入中國新疆,在依托中國早已建成的東西部能源大通道送往全國,比起走馬六甲海峽更加安全和便捷。
貨運也是如此,從瓜達爾港可以鐵路直達新疆喀什地區,特別是在阿富汗國內局勢逐漸穩定以後,這條貨運大通道變得更加的安全和便捷起來,比起繞路馬六甲海峽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其次,瓜達爾港爲中國有效掌控印度洋提供了支點。
長久以來,中國並沒有直達印度洋的便捷通道,但隨著中國與世界貿易的日益擴大,就要求中國有掌控印度洋的能力,以保護本國正常的貿易來往。
而中國此次駐軍瓜達爾港,就直接具備了監控印度洋的能力。
要知道,印度一直視印度洋爲自家的“內院”,而且印度這些年在陸路邊境上屢次故意與中國制造摩擦,與歐美越走越近,對中國的敵意也越來越強。
中國駐軍瓜達爾,不但能有效威懾印度,還能有效保障中國貨輪在印度洋的安全,避免海盜侵擾。
再次,瓜達爾港的建成也將成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個落地成果,具有重大的帶動意義。
瓜達爾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將成爲附近諸國如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最近的出海口,這些國家的工農産品將通過瓜達爾港走向世界,能極大推動區域內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再次,中國運營的瓜達爾港的建成和使用,能從戰略上對新加坡進行威懾,避免新加坡完全聽從美國,對過經馬六甲海峽的中國貨輪進行不友好舉動。
馬六甲海峽對于新加坡的意義重大,它讓新加坡成爲國際貿易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一,每年新加坡依靠其黃金水道的優勢獲得了大量的收益。
但新加坡這個國家是完全親美的,而且硬拉美軍到馬六甲海峽駐守,搞所謂的平衡戰略,威懾中國。
瓜達爾港的建成,將是中國威懾新加坡的一張“王牌”,它向新加坡表明,一旦新加坡跟隨美國在反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完全可以利用瓜達爾港廢掉新加坡的國際中轉站地位,這將對新加坡的經濟産生巨大的破壞。
最後,瓜達爾港的建成能有效帶動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爲中國的“巴鐵”、全天候戰略盟友,中國即便每年對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物資援助,但卻不能從更本上改變巴基斯坦普遍性的貧窮落後局面,這是我們兩國都不願看到的。
而瓜達爾港的建成和商業運營,不僅會帶動瓜達爾港所在的俾路支省的經濟發展,而且隨著港口設施和功能的不斷拓展和完善,一座全球性的大型港口,還將直接帶動整個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對外出口、服務業和機械行業上,有極大促進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瓜達爾港將會發展成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其規模預計在幾年內就將達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一半,瓜德爾也將不再與世隔離,規劃中的國際機場將使得他們與世界緊密相連。
那麽,既然瓜達爾港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其他國家爲什麽不去開發,偏偏讓中國撿到了“便宜”?
其實,中國可不是瓜達爾港的第一個開發者,其他國家早就對瓜達爾港觊觎良久。
早在沙俄時期,沙俄皇帝自從占領了中亞以後,就一直尋求在巴基斯坦海岸地區獲得一個優良的南方出海口,瓜德爾地區也一直受到沙俄的青睐,但因爲普什圖人的堅決,一直未能實現。
而到了冷戰時期,隨著美蘇爭霸的加劇,蘇聯對在巴基斯坦南方地區獲得出海口的願望更加迫切,這是蘇聯控制中亞,染指中東,掌控印度洋的重要戰略設想,瓜達爾港就是被蘇聯盯上的港口之一。
但歐美人對蘇聯的這種設想非常警惕,英國地緣政治家麥金德爲此還提出了所謂的“心髒地帶理論”,把蘇聯獲得南方港口的戰略上升到英美在20世紀能否戰勝蘇聯的關鍵。
在“心髒地帶理論”的指導下,英美國家聯合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結成了聯盟,極力阻止蘇聯獲得南方出海口,這些國家一度成爲對抗蘇聯染指阿拉伯海和地中海地區的橋頭堡。
于是,蘇聯對瓜達爾港的觊觎也就不了了之。
然後是美國,美國早在瓜達爾港還屬于阿曼王國時,就希望在瓜達爾建設海軍基地,成爲歐美對抗共産主義陣營的前沿,但因種種原因未能付諸行動。
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美國開始加快控制瓜達爾港的戰略步伐。
與美國政府關系密切的美國Uncol公司,爲瓜達爾港量身定制了工模宏大的輸油管道計劃,項目預計投資額將達到17億美元。
該計劃將以土庫曼的阿特拉巴德油田爲起點,穿越阿富汗,直達巴基斯坦境內的馬爾坦,最終延伸到瓜達爾港。
該計劃一旦實現,美國不但能把中亞、中東地區低廉的油氣資源快速變現,而且也將實現瓜達爾港駐軍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但如此大的工程,要經過戰亂不斷的阿富汗地區,而且俄羅斯認爲美國此舉將損害自己的利益,爲此,俄羅斯幹脆花費大代價快速的完成買斷土庫曼斯坦80%的油氣儲量開采權的合同,一時也讓美國面臨“無米下鍋”的窘迫。
綜合考略這兩種不利局面的情況下,再加上其他大國政治博弈的考量,美國最終放棄了該計劃,Uncol也就提出了巴基斯坦的輸油管道工程競標。
但在1998年,美國的福布斯公司又卷土重來,在沒有招標的情況下,當時的巴政府秘密和福布斯公司達成了一系列開發瓜達爾港協議。
福布斯幾乎取得了在瓜達爾港地區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力,比如駐軍、警察巡邏,設立獨立的通訊網絡,建立衛星地面站和飛機跑道等,俨然形成一個“國中之國”。
如此不平等的協議一經曝光,就遭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和軍方的強烈反對,甚至全民展開了一場“誰出賣了國家主權”的大討論,最終在強大的反對聲中,美國的瓜達爾計劃再次破産。
但巴基斯坦同樣知道瓜達爾港的重要性,開發瓜達爾港將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此情況下,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在2000年7月訪問中國時,向中國提出了援建的請求,並最終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
瓜達爾港對于中國的戰略意義同樣重要,在達成援建合同後,中國在2001年8月就和巴方在北京簽署了瓜達爾港一期工程融資協議,正式開始建設瓜達爾港,欲要把瓜達爾港打造成從海灣等地區源源不斷供給能源的安全通道。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剛在2005年完成了瓜達爾港的一期建設,在2006年競標時,竟然莫名其妙地被新加坡國際公司擊敗,從而新加坡取代中國,奪得了瓜達爾港的運營權。
但新加坡突然攪局,顯然不是帶著真心實意而來,其主要目的就是破壞瓜達爾港的建設和發展,保住新加坡“黃金航道”馬六甲海峽的地位,不然新加坡建立在國際貨運中轉站地位上的經濟將會遭到巨大打擊。
中國顯然也知道新加坡的目的不純,認爲巴方最後注定會看清新加坡的“嘴臉”,在此問題上就沒過多糾纏,也就放棄了瓜達爾港的控制權。
但新加坡的不作爲很快遭到了巴方的不滿,巴方在2013年又冒著賠償新加坡巨額賠償金的風險,強制收回了瓜達爾港的運營權,並再次轉交給了中國企業。
至此,中國才真正掌握了瓜達爾港的控制權,並很快進行了二期工程建設,直至最終實現商業運營。
可見,針對瓜達爾港控制權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中國是在衆多的競爭對手中艱難脫穎而出的那個,把如此重要的港口交給中國運營和管理,這也說明了巴基斯坦對中國的信任,中巴的友誼是不可動搖的。
看了以上的分析,大家還會覺得中國花費了14年時間,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建設瓜達爾港不值得嗎?我們只能說,這是一筆對中國非常劃算的買賣,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