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趙州橋遙遙相望,始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全寺占地80畝。古稱觀音院,南宋爲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禅寺。現任住持爲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明海大和尚。
1988年5月12日,柏林禅寺作爲宗教場所開放。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並舉行開光典禮。[1]2001年6月25日,柏林禅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
2001年6月25日,柏林禅寺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0]
建築布局
柏林禅寺沿中軸線共分布有五進殿宇,分別爲山門韋陀殿、普光明殿、觀音殿、無門關(禅堂)、萬佛樓。[11] 兩側另分布有趙州塔塔院、護法殿及鍾鼓樓、福慧堂、願海堂、指月樓、會賢樓、祖師殿、伽藍殿、方丈寮、問禅寮、雲水樓、茶香樓、香積樓、文殊閣、普賢閣、古佛庵、歸雲庵、珍旭樓(河北省佛學院教學樓)等殿堂。[12]
主要建築
山門
柏林禅寺寺院山門,又稱三門,對應佛教教義: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楹聯曰“寺藏真際千秋塔,門對趙州萬裏橋”。韋陀殿匾額“鎮我山門”,供奉韋陀菩薩,爲佛教中守護寺院護法菩薩。山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株千年古柏。
普光明殿
普光明殿位于柏林禅寺北方,供奉有重達十噸的漢白玉貼金本師釋迦牟尼佛像。殿前殿後均豎有曆朝方碑金石。
柏林寺塔
柏林寺塔又稱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趙州塔,建于元代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爲磚木結構的密檐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級。舉高39.5米,坐落在高達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兩層,下層石砌、上層磚砌。塔的下部爲磚制須彌座。此塔爲元朝皇帝紀念唐末禅宗巨匠從谂禅師所建。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資重修。[6]
鍾鼓樓
鍾鼓樓位于普光明殿左前方,與趙州塔東西相望。層鍾樓,供奉地藏王菩薩;三層鼓樓,供奉藥師琉璃光如來。柏林禅寺平日早4:30敲鍾後敲鼓,晚21:00敲鼓後敲鍾,無有間斷。鍾鼓樓共分三層,二一層爲護法殿,供奉福德財神大黑天尊像;二層鍾樓,懸銅鍾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薩銅像;三層鼓樓,懸大鼓一面,供奉消災延壽藥師佛聖像。[13]
觀音殿
穿過普光明殿兩側走廊,就是觀音殿。觀音殿上層爲藏經樓,藏奉有珍本大藏經。下層爲觀音殿,中間供奉一尊由柏林禅寺一株枯掉的千年古柏樹幹雕作並貼金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觀音殿兩側分別爲指月樓(會客之地)和會賢樓(客堂:接待外來僧俗衆、客人和處理日常事務之處)。
觀音殿
無門關
無門關(禅堂)出自趙州從谂禅師著名的“無”字公案。院內爲僧人禅坐修行之處,不對外開放。兩側爲方丈和問禅寮。無門關前樹立著柏林禅寺幾方金石碑刻,如唐代天寶年間的供養石經碑、元代三道聖旨碑等。
無門關
萬佛樓
萬佛樓于一九九九年農曆八月初十日破土奠基,計日施工,至二〇〇三年農曆八月初十日落成開光。萬佛樓通高三十七米,上下兩層,面積達五千平方米。一層爲菩提場,中央供奉五尊銅佛像,每尊通高4.8米,系五方五佛。小銅佛像共計一萬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據五智五方五佛教義安排。其中一樓北牆兩側共二千零一十六尊爲中央毗盧遮那佛;二樓東牆二千零十尊爲東方阿閦佛;南牆二千零十尊爲南方寶生佛;西牆二千零十尊爲西方阿彌陀佛;北牆二千零十尊爲北方不空成就佛。2009年,一層東西兩側又分別供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像各九百尊,合計三千六百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