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于夢溪)中國—東盟中醫藥行業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中國—東盟中醫藥産品推介會7月30日召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甯甯表示,面對當前嚴峻的全球疫情和經濟形勢,中國—東盟增進合作是雙方的共同需要,也是越來越緊迫的需要。雙方中醫藥行業合作是亟待推進的重要合作抓手之一。
許甯甯認爲,爲有力有效推進中醫藥行業合作,中國與東盟雙方應該將中醫藥行業合作盡快更多的列入融入在一系列有關合作之中,包括在落實雙方領導人和政府已達成的合作共識中,在雙方正在實施的産業合作、互聯互通合作、可持續發展合作中,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在RCEP區域開放市場的合作中,突出中醫藥行業合作的重要性、迫切性。雙方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有關方應共同努力,協同解決制約行業合作的難點和瓶頸,以增進中醫藥行業合作來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和區域經濟複蘇增長做出貢獻。
許甯甯說,正在執行的《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中明確要求:“根據各國優先領域和國內規定,重點在保護、發展傳統醫學和補充療法以及將其納入醫療保健系統方面開展合作”。結合今年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這一主題,雙方可將中醫藥業合作作爲可持續發展項目來推進。
貴州省副省長王世傑在致辭中表示,貴州省將充分發揮中藥材優勢,持續深化與東盟各國的戰略對接,共享發展新機遇;持續開發産業互補,共築經濟新支撐;持續深化溝通交流,共建合作新平台,充分發揮委員會優勢,搭建貴州與東盟各國的中醫藥産業合作交流平台,促進和加深貴州與東盟各國在中醫藥産業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會上,中國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RCEP産業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代表呂克儉先生宣讀了《中國-東盟中醫藥行業合作委員會中方委員倡議》。
新加坡中國商會副會長李雪民表示,中醫藥學是華人文化的一部份,新加坡的中醫藥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以後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新加坡幾乎沒有中藥資源。貴州作爲中國藥材四大産地之一,有獨到的資源優勢和産業轉化優勢。爲增進中新中醫藥行業合作,建議貴州醫藥企業注重産品劑型的研制,提高産品的安全性,實施“走出去”戰略到新加坡設經銷點和辦廠。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書記高泉談到,新加坡中醫師通過本國衛生部考試後可以執業。印尼有幾十萬傳統醫學工作者。越南中醫藥市場活躍,中醫在當地頗受歡迎。“中醫藥治療”在老撾第二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成爲了舉足輕重的獨立部分。馬來西亞中醫藥抗疫工作小組發布了《馬來西亞中醫藥人員安全指南(COVID-19)》。在柬埔寨、菲律賓、文萊等東南亞國家,中醫藥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發展。
高泉建議,應以中醫藥學術交流合作爲基本載體,一方面,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推動中醫藥貿易暢通,中國宜針對東南亞國家的藥品規管制度,推動成熟的中藥産品以藥品、保健品等多種方式注冊,形成知名品牌以擴大中醫藥影響力;推動“互聯網+中醫”發展,借力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對接計劃,充分利用雲上貴州的互聯網和大數據優勢,支持有實力的中醫藥企業“走出去”,還可以在貴州等地建設中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拓展東南亞中醫藥貿易市場。另一方面,通過溢出效應以豐富新穎的方式傳播中醫藥文化,充分發揮華僑華人的作用進一步發展中醫藥,並利用好中醫藥資源促進中國和東南亞民心相通,爲中國與東盟合作提質升級服務。
泰國衛生部中醫管理委員會委員、泰國中醫師總會會長、泰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林丹乾談到,全世界除中國外,泰國是第一個宣布中醫全面合法化的國家,邁進了中醫、西醫、泰醫三種醫學並駕齊驅的衛生管理發展體系,去年11月泰國衛生部與泰國中醫師總會聯合隆重舉辦了“泰國中醫合法化20周年慶典活動”。當前在泰國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嚴峻時刻,泰國政府衛生部批准中醫加盟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第一線,本人是中醫抗疫中心主任,就在中醫抗疫一線工作。歡迎貴州省中醫藥行業到泰國投資合作,把貴州的特産優質中藥材介紹到泰國,推廣到東盟國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