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洋藥材”有望進入中國市場
新西蘭質優價廉的鹿茸、原産于熱帶雨林地區的“巴西人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醫藥在“走出去”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藥材被“引進來”。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更多來自海外的藥用動植物有望作爲“洋中藥材”進入中國市場。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紮祿頌巴說,泰國與中國自古有著密切的商貿往來,帶去了中國傳統的醫學和醫藥。在泰國,很多百姓對中國的針灸療法很感興趣,“雲南白藥”等也廣爲人知。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說,新加坡擁有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導致其面臨很大的負擔,而中醫治病防病的原理爲西醫提供了補充。所以,新加坡很重視和鼓勵中醫的發展,中醫在新加坡發展得非常快。
有“走出去”,也有“引進來”。中央民族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李志勇說,自古以來,我國使用的藥材就有不少來自外國。近年來,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帶領團隊進行了海外藥用植物資源調查。以“巴西人參”爲例,其在巴西分布廣泛,在當地民間也有應用,團隊對巴西人參的活性成分和作用等進行了研究。
據記者了解,一些國家豐富的熱帶藥用植物資源能和中國形成天然互補,在直接進口的之外也有引種,目前中國廣西已在規模化種植“巴西人參”。
新西蘭駐華大使傅恩萊表示,在新西蘭,中醫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不太廣爲人知的一點是,新西蘭也出産高品質的中藥原料。新西蘭有規模很大的散養鹿群牧場,中國是新西蘭鹿茸日益增長的市場。他們也在探索對華出口人參的機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爲中國提供高品質的人參。(記者 林苗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