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藥納入其最新修訂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爲傳統醫學納入各國醫學體系奠定基礎。“《自然》雜志爲此刊登了題爲《爲什麽中醫會走向世界》的文章進行了專題解讀,這篇文章也成爲《自然》雜志2018年最受歡迎的十大科學長篇專題報道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在博鳌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傳統醫學分論壇上說。
不久前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這也是此次論壇的重要背景——中醫藥正日益得到國際醫學同仁的認同和認可。
傳統醫學在全球應用更廣泛深入
“截至2018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在88%的世衛組織會員國得到應用。”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補充和整合醫學主任張奇介紹了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9年傳統和補充醫學全球報告》,179個世衛組織會員國參與調研並提供相關信息。報告顯示,各國對傳統醫學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在參與調查的世衛組織會員國中,107個會員國爲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設立了國家級辦公室,比2012年多了18個;98個制定了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國家政策,比2012多19個。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研究機構數量也在迅速增加,75個會員國設立了國家級研究機構,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是58。對傳統醫學發展的規範和保障更加完善,109個會員國制定了關于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法律法規。此外,125個會員國有草藥注冊系統,45個會員國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有醫療保險覆蓋,34個會員國把草藥納入基本藥物目錄。
中醫藥的發展尤其引人矚目。“新加坡一共有800余家注冊在案的中醫相關機構。”新加坡衛生部基層與社區醫療司傳統及補充醫藥主任吳漢昇介紹,中醫是新加坡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傳統醫學,診所分布在各個社區中,可謂實現了家門口看病。新加坡的中醫從業人員也在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底,共有3256名從業者注冊。注冊中醫師中有中醫學士學位的比例已經從2006年的5%上升到2018年的約30%。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中醫藥研究,撥款300萬用于的臨床合作研究,2017年又追加了500萬。
在泰國,中醫教育在不斷發展,泰國莊甲盛皇家大學校長蘇瑪麗介紹,目前泰國有9所大學能夠提供中醫學位。2015年起,中醫醫師只要獲得官方許可認證,就能開辦私人診所。大多數西醫醫院都可以使用針灸。“中醫在泰國有很好的前景,對全人類的健康也有很大好處。”蘇瑪麗說。
中醫可爲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如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是此次博鳌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討論的焦點。分論壇上,不少專家認爲中醫藥可爲這一目標的實現發揮更大作用。這也是中醫藥價值作用在全球越來越受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醫學目的正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而中醫的治未病理念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醫學的理念。”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認爲,中醫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要讓傳統醫學的智慧爲未來的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我國很早就已經發布了糖尿病的中醫防治指南,最近又有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這就是治未病的體現。”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建平認爲,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很多問題也是目前的醫療無法滿足的,國際社會普遍希望通過非藥物療法來預防這些疾病,比如發現練太極對防止老年人摔倒甚至更年期綜合征、帕金森等都有很好效果,海外很多孔子學院都在教授太極拳。
張奇也談到,世衛組織目前在與中國共同開展一個“太極健康”的合作項目,研究太極如何在全球範圍內促進人口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傳統醫藥可以在達到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中貢獻非常重要的力量。”
全球康複聯盟主席、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教授克裏斯托弗·古藤博納認爲,康複醫療是中醫的重要舞台之一,西醫可能更關注身體的機能,有時會忽略一些長期或慢性的困擾,比如精神狀態、缺乏睡眠等,這可以通過一些中醫方法來治療。“希望能夠把中醫藥融入西醫康複療程中,同時也希望把西醫康複概念融入中醫裏,進行有機結合。”他介紹,在德國,很多人傾向于使用傳統醫藥,特別是中醫藥,“我們應該在德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培養、培訓更多可以進行中醫治療的醫師或保健醫師,要既懂中醫又懂西醫,並且知道怎麽結合,可以根據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提供相應的治療。”
共促中醫現代化共享發展成果
中醫藥的國際化和現代化常常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過程。1986年,美國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一篇有關“細胞生長調控的陰和陽”的論文,這是陰陽思想首次被世界頂級科學刊物認可,也確立了陰陽思想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價值。《素問·經脈別論》有言:“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2017年4月,《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馬克·魯尼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證實肺是一個參與造血的器官,在小鼠模型中由肺部制造的血小板數量超過了總體的一半。他們還首次發現肺部儲存有多種造血祖細胞,這些細胞可以用于恢複受損骨髓的造血能力。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發展,需要更多這樣的研究。
黃璐琦表示,成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就是希望中醫藥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臨床證據。中醫藥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是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關鍵一步,既有助于從統計分析角度彰顯中國中醫藥服務在人類健康服務中的能力和地位,也有利于促進中醫藥與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體系融合發展。
克裏斯托弗·古藤博納也希望,以一種科學循證的方式把中醫藥納入對康複醫師的培養和培訓當中,並且進行臨床研究,“對于療法的選擇和後續的醫療服務提供應有相應標准。”
對于中醫循證研究的下一步發展,劉建平有許多思考。他建議,應有相應的指南和政策指引,總結目前可獲得的臨床證據,按照國際和國家的標准來設計和實施臨床實驗,並且使用全面詳盡的方法來公平地評估中醫醫療實踐,同時,還應該考慮社會文化背景。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