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衆號:chedongxi)文 | Origin
車東西5月30日消息,ADAS初創企業MINIEYE在京宣布其ADAS産品X1進入前裝領域,正與比亞迪、衆泰、奇瑞、東風柳汽等主機廠以及萬向等Tier-1合作,已經敲定9款車型,其中多款車型在今年就會上市。
一、打入前裝市場 拿下9款車型
2013年,南洋理工出身的劉國清回國與一衆同學朋友組建了MINIEYE,主攻ADAS領域。四年之後,MINIEYE的産品經過在後裝市場的摸爬滾打,首度打入了前裝市場。
今年年初,MINIEYE推出了基于視覺的前裝單目ADAS産品X1,擁有前向碰撞預警(FCW)、車道偏離預警(LDW)、前車監控預警(HMW)、城市前車碰撞預警(UFCW)等功能之外,還新增了行人碰撞預警(PCW)以及交通標志識別(TSR)等功能。另外,X1支持與毫米波雷達的數據融合,因此加上毫米波雷達也可以實現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
在發布會上,MINIEYE CEO劉國清表示X1有五方面的優勢。
從MINIEYE展示的視頻可以看到,X1在雨霧天、識別對象複雜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較高的識別率。
而由于使用賽靈思的zynq7020 Soc,X1整機功耗小于3W,不存在散熱問題。
尤爲重要的是,X1通過了車規,AEC-Q100、ISO26262以及IATF 16949均滿足。
另外,通過選用成熟的元器件、以及對系統進行瘦身減少對內存、閃存的占用,X1的硬件成本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以及,X1設計比較靈活,其數據處理與IMU和毫米波雷達融合,支持後續擴展AEB、LKA功能。
在這五個特點的支持下,MINIEYE拿下了前裝市場9款車型的訂單。其中包括比亞迪、衆泰、東風三家乘用車廠,車型包括一款SUV、一款MPV與一款A00級車。劉國清透露,首款搭載X1的乘用車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
與東風柳汽等六家商用車主機廠的合作上,安裝了X1的商用車已經量産交付。
MINIEYE方面表示前裝市場將成爲其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後裝市場推出M4,訂單已達數萬
MINIEYE發家的後裝ADAS領域上,在M3的基礎上,MINIEYE今年推出了M4,搭載兩枚攝像頭,多出來的一枚攝像頭對著駕駛員,可以實現駕駛員狀態分析、疲勞檢測預警等功能,同時內置了4G通信模塊,可以提供數據增值服務。
M4的優勢還包括接口豐富易集成、容易安裝以及采用前裝標准制造。
到目前爲止,MINIEYE的後裝産品已經在29個省市應用,其中有包括新疆。中國的複雜行車環境提出了對産品相當廣泛的要求。劉國清稱,將後裝産品應用到新疆地區時,發現當地很少有4G信號,于是快速打了固件補丁,對産品進行了叠代,加載了斷點續傳的功能。
這種客戶需求導向的産品化思維最終也使X1的開發工作受益。
談到從科學家轉入創業公司CEO的身份轉變,劉國清笑稱做技術是讓自己爽,而做企業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客戶爽。
三、精簡算法滿足嵌入式需求 自動駕駛領域瞄准L3
MINIEYE首席科學家吳建鑫稱,MINIEYE的産品考慮最重要的是兩個維度——安全、商業價值。而這對算法、數據、傳感器都提出了挑戰。
首先安全與成本限制,造成計算硬件的算力相對有限,因此內嵌在計算單元裏的神經網絡必須精簡。
對此,MINIEY自研了ThiNet神經網絡壓縮技術,將大容量的神經網絡進行了壓縮。其部分成果已經在ICCV 2017發布。而爲了讓ThiNet壓縮過後的神經網路在低功耗的嵌入式硬件中跑起來,MINIEYE開發了嵌入式神經網絡加速庫FastNet。相較于一些雲端的開源神經網絡,FastNet在特定任務上有明顯的加速效果。
另外,MINIEYE還自研了神經網絡架構IP HardNet,在軟硬件層面進行優化,通過動態分配、將CNN任務向FPGA傾斜的形式最多可以讓計算提速18倍。
而在對自動駕駛至關重要的數據方面,MINIEYE的數據收集工作從創業開始,到目前已經累積了1300萬公裏數據。
此外,MINIEYE除了建立一支人工數據標注團隊之外,還設計了自動標注DDT功能,應用AI使機器自行對圖像數據進行標注。
另外, MINIEYE在ADAS産品上也設計了一套功能,可以判定Corner Case,將其前後5秒的數據通過4G網絡上傳至雲端。MINIEYE做了個簡單的測算,其ADAS産品裝機量達到10萬時,通過衆包模式的數據收集,按單台車每年采集2萬公裏數據算,一年可累計20億公裏圖像數據。
在傳感器方面,MINIEYE目前主要考慮的是滿足需求下的成本。在成本最低的視覺方案上,MINIEYE在打造量體裁衣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王建鑫透露,MINIEYE每一個攝像頭中都內置了一枚IMU,以使得ADAS系統能更精確地工作。
而在自動駕駛上,MINIEYE此前的態度是保持冷靜。王建鑫提到一個細節,在2013年試駕特斯拉Model S時,受Autopilot功能的鼓舞,團隊一度想直接做L3、L4的自動駕駛技術,但考慮到各方面因素尚不成熟,因此暫時擱置。
而到現在,MINIEYE已經完成了技術、數據、合作方的基本積累,深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MINIEYE選擇的打法是,爲自動駕駛落地提供有力的關鍵技術,或者說,主要爲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強大的感知能力。
在傳感器的應用上,除了現在的視覺攝像頭爲主,MINIEYE還會加上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紅外熱成像設備形成安全冗余。
對于自動駕駛項目的進展,MINIEYE表示正在與新加坡SMART合作,並計劃在2019年把限定場景L3以上自動駕駛項目落地國內。
SMART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共同成立的研究機構,其專注于Future Mobility的分部位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早在2014年,其就成爲新加坡當地第一個公開測試無人車的團隊,知名自動駕駛公司nuTonomy也脫胎于SMART。
在2018年,MINIEYE已經通過AI方向爲主的技術研發以及分領域的商業開拓,開辟了前裝ADAS、後裝ADAS與自動駕駛三塊陣地。在商業化道路上,MINIEYE跑到了國內一衆ADAS創業公司的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