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成功故事就是Wave Money。
當緬甸移動錢包提供商Wave Money于2017年推出時,著實爲當地銀行業敲響了警鍾。緬甸政治家昂山素季的顧問Sean Turnell表示:“傳統觀點一致認爲,移動貨幣和電子、數字産品在緬甸行不通,因爲人們缺乏對虛擬貨幣的信任。他們想要實物貨幣,黃金和翡翠才是財富的象征。”
“因此,銀行一開始的自滿情緒,在看到了Wave Money增長後瓦解,它們就想:‘好吧,我們也要這樣做’。” Turnell說。
讓緬甸傳統銀行業“嫉妒”的Wave Money,在這幾天找到一位中國好友。5月18日,阿裏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集團宣布,與Wave Money達成戰略合作,螞蟻金服將出資7350萬美元成爲Wave Money的非控股股東。
螞蟻金服和Wave Money的合作,是想要觸及緬甸消費者和小微商家,爲他們提供便捷、安全的移動支付和數字金融服務。雙方的合作,也是想借阿裏巴巴的技術,推動緬甸的手機支付業務,並加大Wave Money在緬甸市場的占有率。
Wave Money
多數緬甸人對銀行業並不信任,該國約有9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安全的移動支付就變得十分必要。在緬甸,智能手機普及率也高達90%,這也爲數字金融的發展鋪好了路。
而被稱作“緬甸支付寶”的Wave Money本身也自帶一些中國“基因”。其背後的集團是由華裔富商潘繼澤(Serge Pun)一手打造的,集團旗下擁有40多家公司,業務範圍包括銀行、房地産開發、汽車分銷等。
因爲緬甸政局動蕩,當年12歲的潘繼澤來到北京,後又輾轉到了香港,受當時的經驗啓發,創辦了恒澤集團(Serge Pun & Associates),並最終成爲了緬甸規模龐大的跨國企業。
“優等生”Wave Money
Wave Money是緬甸佑瑪集團以及挪威移動通信企業Telenor的合資公司,佑瑪集團旗下又包含佑瑪戰略控股有限公司(Yoma Strategic,簡稱“佑瑪戰略”)和佑瑪銀行(Yoma Bank)。
在螞蟻金服此次注資後,雖然並未披露所持股份,但據日經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稱,三方對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基本相同。
佑瑪戰略的CEO Melvyn Pun說:“緬甸政府和私營企業正在加速他們的數字化進程。養老金、住房抵押貸款、貸款結算和票據支付都在走向電子化。只有當習慣形成,並産生明顯的便利性時,才會凸顯這種趨勢。”
佑瑪銀行
但Wave Money的出現確實符合緬甸的種種特性。
在緬甸,銀行很難吸引到客戶。時間回到2003年,緬甸暴發了一次嚴重的銀行業危機,幾家非正規金融公司倒閉,民營銀行遭擠兌,導致行業內缺乏流動性。這之後,緬甸人對銀行業的不信任揮之不去,人們更願意囤紙幣。
緬甸現在約有5500萬人口,但約9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也難怪銀行不得不用盡各種戰術,例如,在數字領域大舉投資,以吸引更多客戶。
想要在數字金融領域觸及客戶,一個先決條件就是,緬甸極高的智能手機覆蓋率,這一比例高達90%。
緬甸第二大銀行Aya Bank的首席財務官 Azeem Azimuddin說:“觸及客戶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他們選擇的設備上提供服務,現在的人們在智能手機上做一切事情。”
在移動設備上發展數字金融,讓緬甸銀行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面臨著更大的競爭。要說2018年,銀行擁抱數字支付是怕自己比別家落後,但僅僅過了一年,通過智能手機使用數字金融應用的人數就大幅增長。
目前,緬甸電子錢包市場已經飽和。例如,當地四大電信公司都有電子錢包産品,像國有企業MPT就在今年1月推出了MPT Money。
緬甸CB Bank的董事總經理(業務)Thein Zaw Tun 說:“移動錢包業務主要由緬甸當地的電信運營商主導,銀行正瞄准更高一級的業務。”
不過,數字金融競爭也在逐漸加劇。“Wave Money和KBZPay(由緬甸最大的私人銀行KBZ Bank運營)在移動支付市場開了個好頭,但在戰略上,我們發現仍然很難打,因爲四大電信公司已經分食了很多,現在又有銀行加入。” Thein說。
Wave Money算得上是緬甸數字金融市場的先驅之一,據悉,它們目前的用戶數約有2100萬。在緬甸城鄉,Wave Money運營著5.7萬多個“Wave Shop”網點,覆蓋近九成鄉鎮一級行政區劃。Wave Money 的電子錢包Wave Pay可提供彙款、轉賬、繳納水電費和話費充值等服務。
緬甸的雜貨店可用Wave money支付 來源:Thura News Views
緬甸華裔商人的金融帝國
在緬甸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若追根溯源,Wave Money背後的老板還是位緬甸華裔富人——潘繼澤。
這位緬甸最成功的大亨之一和中國淵源頗深,潘繼澤日後的投資生涯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中國生活的那段經曆分不開。
曾經,身無分文的來到香港,潘繼澤回憶起香港歲月時說道:“1973年剛到香港時,全身上下只有5港元,但那是我所擁有的一切。那年我20歲,有著一身力氣,我知道我必須活下去。”
1953年,潘繼澤在緬甸仰光出生,祖籍廣東,父親是緬甸華僑。和困難鬥爭圍繞著潘繼澤的一生。在他的孩童時期,1962年,緬甸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進入長達半世紀的軍政權統治。
鑒于緬甸對外國居民和企業的抵制,潘繼澤和家人只好被迫告別仰光舒適的中産階級生活,于1965年舉家搬到北京。然而好景不長,9個月後一家人又卷入到文化大革命中。
當時年僅12歲的潘繼澤與父母和四個兄弟姐妹分開,與1500名孩子跟著紅衛兵去到雲南農村。“四年時間,我們徒手建起了一座大壩,” 潘繼澤說,“住在用竹子搭的棚屋裏,床是用樹枝搭的。沒有電,冬天我們也只能在河裏洗澡。他們只給我們提供最基本的主食——米飯,剩下就要靠自己。如果部隊裏種菜養豬,就可以吃肉。否則,就只能吃到幹菜,味道嘗起來很糟糕。”
潘繼澤 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後來輾轉到了香港,但留給時年20歲的潘繼澤的選擇並不多,他做著一些收入微薄的工作,用船舶運送物資,銷售空氣淨化劑等等。他說:“我沒有受過教育,沒寫過論文,也沒有學曆。我會說普通話、緬甸語,但不太會說英語。除了當時一起生活的遠房親戚以外,我幾乎誰也不認識。我覺得自己惟一能做好的事情就是成爲銷售員。”
發現了自己在銷售上的長處。潘繼澤找到了新機會——銷售房地産,他的投資生涯也始于此。日後,潘繼澤在1983年創辦了恒澤集團,專攻房地産業務。初期,公司僅在香港開展業務,而後業務範圍才逐漸擴大到周邊地區。
幾年後,緬甸推翻了奈溫將軍的統治,開始建立市場經濟。潘繼澤說自己一直很想念緬甸,當1989年重新踏上緬甸的國土時,當地對投資迫切的需求讓潘繼澤驚訝,他形容自己産生了一種強烈的信念,想爲曾經繁榮的緬甸做些什麽。
1991年,潘繼澤在緬甸開展業務,彼時,緬甸剛通過一部外國投資法案。1993年,潘繼澤就獲得了一張銀行牌,隨即成立了佑瑪銀行,目前是緬甸最大的私立銀行之一。
結束了青年時期的動蕩,如今的潘繼澤早已是龐大的商業帝國掌門人。目前恒澤集團旗下已發展出超過40多家公司,業務範圍包括銀行、房地産開發、農業綜合企業、醫療服務和汽車分銷。
而佑瑪戰略是恒澤集團于2006年進行收購後成立的,隨即就于當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成爲了緬甸首家在國際上市的公司。
銀行業和數字金融的碰撞
不得不說,Wave Money的出現激發了緬甸銀行業的鬥志。但這一切也就發生在近幾年。
2018年,緬甸就有高達80%的手機普及率,數據使用可能與歐洲發達經濟體看到的水平相當。但高智能手機普及率和低銀行賬戶滲透率形成了鮮明對比,絕大多數緬甸人都在使用現金交易。
如果和中國作比,智能手機的普及極大的推動了移動支付的應用。人們把交易轉移到線上,不少應用擁有直觀的購物頁面、內置支付功能、托管服務等選項。以緬甸商戶爲例,他們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機,但財務生活卻幾乎完全是在線下進行的。
再加上,許多緬甸人沒有銀行賬戶,銀行也在嘗試如何讓他們選擇自己的服務。例如,KBZ Bank已將其移動錢包和銀行應用程序連接起來,試圖在該國金融體系與廣大無銀行賬戶人口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Wave Money的支付頁面 來源:Fintechnews.hk
KBZ Bank智能交易業務高級總經理Robin Chua說:“我們有手機銀行應用程序和手機錢包應用程序。前者的定位面向銀行用戶,而後者的定位則面向該國的大多數人,也就是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我們需要這兩者來實現全面的金融包容性。”
除了大銀行,規模較小銀行也不甘在數字金融變革的潮流中落後。AGD Bank和UAB Bank,也對數字業務感興趣。但它們正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擴大數字業務,包括采取戰略合作,像UAB Bank的重點就是金融科技。
UAB Bank董事總經理兼CEO Christopher Loh總結了他的數字化方法:“要麽自我破壞,要麽因被破壞而死亡,”他說,“我們不能再像傳統銀行那樣思考,必須創新。”最近,他在UAB Bank設立了金融科技部門。
緬甸國內公司並不是當地數字市場的唯一參與者。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到緬甸旅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但在緬甸,當地人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是違法的,因此,在和當地旅遊業相關的酒店和其他企業中,已經出現了非法賬戶市場。
“在中國有各種代理,出售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賬戶,他們會創建一個收費賬戶,代理負責把微信帳戶中的錢取出來。昂山素季的顧問Sean Turnell說, “然而有些人,尤其是從事跨境貿易的人,有足夠的智慧和人脈,他們會自己想辦法。”
在中國到緬甸的旅遊業發展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突然出現,讓緬甸政府措手不及。Turnell說,“對緬甸貨幣當局來說,這已經成爲了一個問題,因爲你可以看到緬甸的貨幣系統正在走向數字化。政府已經對其進行了打擊,現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將被納入合規系統中,也意味著二者必須要在緬甸國內銀行系統上運作。”
緬甸的銀行正一猛子紮進數字金融領域,但接下來會發生什麽?還是要取決于金融體系裏的每一個人。
作者:劉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