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根據央行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央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穩就業保民生。
這事兒影響很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這相當于全面降准50個基點,並增加1%的財政政策。
一、央媽的錢哪裏來的?
通過這個信息很多人才發現央媽原來這麽有錢,按照央行的說法,結存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彙儲備經營收益。說白了就是外彙理財收益。
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外彙儲備規模爲32138億美元。這些都是外幣資産,包含美元、歐元、英鎊等。但這些錢並不是躺在外面等著貶值,外管局會指定相關的機構負責理財。
我曾寫過《中國外彙儲備是如何投資的?》一文,微信公衆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對于我國的外儲投資結構進行了分析。大概來看,外彙儲備的經營收益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買入了外國的國債,這當中又以美債占大部分。比如美國1年期國債收益率是1.1037%左右。買入美債會有收益,就像我們把錢存入余額寶一樣。
二是其它投資資産。我國外彙儲備運營管理進入2.0時代,外彙局旗下有四家投資平台公司(華安、華新、華歐、華美),從名稱上看,華歐、華美、華新分別專注于歐洲、美國、新加坡等地的投資。它們是我國外彙儲備多元化配置的操盤手。
除此之外,中投公司也承擔了境外投資和管理業務。我們可以從中投公司的投資上觀察我國外彙儲備投資的情況。
中投公司在全球的投資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另類資産以及現金産品。
從上面我們可以發現,中投公司投資組合中較大一部分是股票,而股票中又以美股占比較大。
衆所周知,最近兩年美股上漲幅度非常大,這也使得中投公司的業績表現得非常好。2019年境外投資組合淨收益率達到17.41%,2020年達到14.07%。
可見,近幾年外彙投資業績非常亮麗,央行發布的消息中也證實,結存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彙儲備經營收益。
其實,央行除了在外彙管理中獲得收益外,“利息差”也是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利息差,央行雖然不對居民開放存貸款業務,但央行卻是商業銀行存貸款的主要去向。
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會存在央行賬戶裏,央行會支付一定的利息。目前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爲1.62%,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是0.35%。
另一方面,當市場缺錢時央媽會借錢給商業銀行,一般是以MLF、逆回購、再貸款等操作形式。目前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是2.1%,1年期MLF操作利率是2.85%。
對比之下你會發現,央行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差。2022年2月期末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爲48500億元。
二、央行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超過1萬億利潤,影響是什麽?
1、擴大財政支出,助力積極的財政政策。由于這1萬多億是政府的自有資金,進行財政支出後並非像提高赤字率那樣增加政府負債,同時又能刺激經濟增長。1萬億不是小數目,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8.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21.5億元。
2、增加1萬億的基礎貨幣,相當于降准兩次。
下面是央行的資産負債表:
如果財政支出1萬億,那麽上面紅色方框中的“政府存款”會減少1萬億,而同樣是紅色方框中的“儲備貨幣”會增加1萬億。
儲備貨幣是基礎貨幣,通過基礎貨幣可以派生出數倍的貨幣。
一般認爲:廣義貨幣(M2)=基礎貨幣×貨幣乘數
如果按照當前7.34倍的貨幣乘數,那麽理論上1萬億的基礎貨幣可以創造7.34萬億的M2。
M2是居民存款、企業存款以及現金的總和,相當于社會上的總貨幣量。
因此,央行這次上繳結存利潤並通過財政支出後,理論上可以創造7.34萬億的貨幣。因此短期來看降准的概率下降了。
相當于把降准這個利好用其它方式來替代,同時爲以後的降准留出空間,子彈不要一下子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