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車輛憑啥在海外生了根?
中車出口南非的電力機車正在行駛。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印度居民乘坐由中車生産的孟買地鐵一號線列車。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今年5月20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新加坡的無人駕駛地鐵車輛在山東青島港裝船發運。
張進剛攝(人民圖片)
2013年11月29日下午,中央電視台直播了一條“飛機運地鐵”的新聞,引起觀衆的好奇和猜測:這麽重的設備爲什麽要用飛機運呢?豈不是很貴?
原來,受強台風“海燕”影響,承運土耳其薩姆松市訂購的現代有軌電車的貨輪無法按時到港,將影響産品的交付使用。盡管受自然災害影響並不需要承擔延誤交貨的責任,但是爲了確保有軌電車在薩姆松市按期開通運營,設備生産商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還是做了決定——用飛機運。這批機車運抵薩姆松市後運行良好,作爲當地市政工程的一大亮點,在土耳其國內形成傳導效應。伊茲密爾市知道後,也來邀請中車參與其輕軌車輛投標。
目前,作爲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主力軍,中車的産品已經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享受到了“中國制造”帶來的便捷交通。
除了過硬的産品,還有像“7天168小時連軸轉”這樣細致周到的服務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第一趟列車開出,標志著中國高鐵時代正式來臨。從這條設計時速350公裏的高鐵線路正式投入使用至今,中國高鐵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
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鐵營業裏程達2.9萬公裏以上,超過世界高鐵總裏程的2/3。中國高鐵動車組累計運輸旅客突破90億人次。中國軌道交通發展的速度世界矚目。
在國人享受著地鐵、輕軌、高鐵等現代化便捷出行方式的今天,一些出境遊遊客發現,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軌道交通有了“中國制造”的身影。
麥加是伊斯蘭教聖地,世界各地前往麥加的朝拜者絡繹不絕。如何解決交通問題成爲困擾沙特各界的難題之一。中車結合麥加獨特的地理環境、宗教人文特點和集中性超負荷運營的特殊要求,創新設計了朝觐線地鐵。
與國內常見的地鐵編組方式不同,朝觐線地鐵采用12輛車編組形式,是國內地鐵編組長度的2倍,每小時單向載客能力可達72000人次。爲了減少乘客上下車等候時間,每節車單側設置了5個車門,以便快速疏導上下車人流。針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進行了耐高溫風沙設計,比國內以及國際上絕大多數地鐵列車環境溫度最高限度45℃高5℃。這一地鐵線自2010年11月投入使用以來,讓千萬乘客感受到了中國新型地鐵的便捷舒適。
作爲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的主要生産商,中車集團近年來爲印尼提供的高速動車組、爲老撾提供的機車、爲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鐵、爲埃塞俄比亞提供的輕軌,都是各所在國首次引進此類産品。
輸出的除了産品,還有細致周到的服務。
麥加朝觐期間,中車輕軌要實現7天168小時不間斷運營,中車保障團隊也要相應實行7天168小時“不打烊”的運營保障。在這7天裏,他們吃住都只能在車上或車站裏。2016年朝觐保障結束當天正是農曆八月十六,麥加輕軌總裁馬斯女士爲了表示感謝,專程前往中車駐地爲中車團隊按中國人的方式補過中秋節。
這家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品牌已經成爲不少外國客戶眼中的中國制造代名詞。從上世紀60年代中車(當時稱鐵道部工業總局,1986年改稱中國鐵路機車車輛總公司)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內燃機車、鐵路客車、內燃動車組、電動車組等系列軌道交通産品,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擴大以商業貿易爲主要目的的海外經營。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下,中車的海外經營實現了快速發展,形成了包括高速動車組、機車、客車、貨車、城軌車輛在內完整的産品譜系,有能力滿足全球軌道交通不同模式、不同運量、不同環境的要求。
留下103歲的老房子,在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更貼近當地文化
對于中國機車來說,進入國際市場只是第一步。如何贏得當地客戶的心並獲得他們長期認可與支持,是任何制造業企業在海外生根發芽、開枝散葉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車本地化戰略的第一步是雇傭當地員工。
美國人呂底亞原是馬薩諸塞州交通局的新聞發言人。而現在,她成爲中車當地公司的新聞官。她的加入,讓企業在當地的本土化傳播如魚得水。加盟中車的美國人不止呂底亞一個。中車在馬薩諸塞州的春田工廠已經聘用了215名當地員工。在春田工廠的公衆開放日上,當地居民蜂擁而至,好評如潮——中車的到來不僅盤活了春田的制造業,還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
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截至2017年4月,中車在馬來西亞招聘員工近400名,80%都是當地員工。在土耳其,中車共有員工70名,當地員工60名,員工本地化率達到85%以上。招聘當地員工,讓當地人擁有更多的參與感,對中國企業的到來多了向往和期待。“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購、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維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是中車能夠在海外立足的關鍵。
在立足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對本地文化與習俗的尊重是融入當地的一個關鍵。春田工廠裏,有一座103歲高齡的紅房子。爲什麽沒有將它夷平,再蓋一座新大樓,而是將它留下來?原來,當地很多人家祖孫三代都曾在這裏工作,普通的紅房子承載了當地人對美國工業輝煌時期的回憶。中車經過討論,最終決定修舊如舊,加以保留。
春田工廠奠基活動當天,來了一位穿著舊式西裝的老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這座紅房子裏工作。看到紅房子依然是當年的模樣,他感慨:“我們的春田終于又迎來了希望。”
不僅如此,中車在爲世界各國設計地鐵機車時,也力求展現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爲埃塞俄比亞設計的輕軌,有著濃郁的非洲特色;爲巴西設計的地鐵,車頭就是一個奔跑的足球;爲阿根廷提供的地鐵,外觀黃灰相間,車內黃綠裝飾,洋溢著潘帕斯草原的風情;爲馬來西亞設計的動車組,專門設置了女性車廂。
在因地制宜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中車出口也從簡單的産品合作轉變爲技術、産品、資本、服務等多種模式的合作。2015年7月,中車在東盟建立的首家鐵路工廠——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産,這是東盟區域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軌道交通制造基地。
馬來西亞原本沒有軌道交通專業,中車就招聘相近專業的人員,輸送到中國接受培訓。馬來西亞原本沒有完善的軌道交通産業鏈,中車就從零起步爲之孵化。中車采用技術轉移和合作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設計、制造實力的公司,並將之打造成爲滿足國際采購標准要求的合格供應商。
拿下高難度線路測試,讓中國標准引領行業、走向世界
據德國權威統計機構SCI統計,中車在2018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居于首位,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位的阿爾斯通和第三位的龐巴迪之和。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向世界亮出了一張中國名片。
在本土化的戰略定位之外,對于制造業而言,品質永遠是第一位的。品質先行,口碑方能響亮。
2016年4月10日,中車資陽公司研制的SDA1型內燃機車成功通過了澳洲有“魔鬼彎道”之稱的COWAN試驗線路考核。該段線路平均坡道25‰,且有長達8.6公裏的連續S形彎道曲線,最小曲線半徑僅有220米,是全澳洲行駛最困難的鐵路區段。
SDA1型內燃機車在軌道上蜿蜒回旋,從隧道內高速穿越,又沿著山體盤旋而上。從空中俯瞰,整個車體在鐵軌上形成了一個“圓圈”,宛如盤踞山間的長龍。澳方認證人員當場稱贊:“美國GE公司生産的機車在這一路段試驗6次才勉強通過考核,而中車SDA1型內燃機車第3次就成功了。”通過這項考核,中車機車拿下了澳大利亞全境所有線路的運行許可。
中車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標准是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道門檻。北美實施AAR標准,歐洲有UIC標准,不同國家、地區標准差異很大,很難融通。“今天,中國高鐵已經成爲行業引領者。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高鐵的標准必將成爲世界通用標准,掌握行業話語權。”中車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百年中車,砥砺前行。支撐中國機車大步走向海外的還有中車科技人員代代傳承的精神。中國造車技術不甘做“追趕者”,而是要做“領跑者”。
中車人講述的故事令人動容。鄧海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車體技術主管,爲了給乘客最舒適的乘車體驗,鄧海和研發團隊設計、生産、修改、完善,幾項工作交錯進行。極大的工作量導致鄧海一側耳朵失聰,但他卻沒將此事放在心上。住院期間,鄧海每天還要通過微信溝通工作。團隊成員感歎:“加班加點不算啥,早都習慣了。和老鄧相比,我們付出的都還不夠。”
中國高鐵很多設計方法和技術標准都無先例可循。以車頭設計爲例,光是氣動性能,團隊就進行了17項75次仿真計算,做了760種工況的氣動力學試驗和60個工況的噪聲風洞試驗,完成了22項多達520個測點的線路測試。每繪制一個壓力波,就要計算數萬次。最終的氣動性能數據報告堆了4米多高。
2013年以來,中車累計獲得1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和參與起草並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准89項、國家標准239項、行業標准703項。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撐著中國機車走向世界,爲全球各地的乘客送去便捷與舒適。
張鵬禹 曹瀛月
張鵬禹 曹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