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土豪朋友向我打聽,說自家的配件産業跟著新能源車的火爆銷量一起迅速發展,生意極好、産量跟不上銷量。所以TA想問問有沒有合適的工業機器人推薦,隨便買一兩台用于生産線提速改造。好家夥,敢情土豪的購物車都是40萬的機器人當手機買啊。不過轉念一想,土豪戴著陀飛輪腕表、公私時段分別開著別克GL8艾維亞和凱迪拉克CT6,買一打40萬的工業機器人也沒毛病,我只能直呼好家夥。
和TA細聊下來,這改造需要的機器人必須是超大負載的工業機器人,要能抓250到300公斤左右的重物。這個負載的分量有點大,我一算,和TA說你這下估計得挺傷腦經了,一年估計也買不到新機,要麽淘淘二手哈。
在中國電商遍地各類産品貨源充足的情況下,居然有標准産品大半年買不到?或許大家都不信,說這又不是芯片光刻機。的確,中國是機器人大國,工業機器人産量、銷量和保有量都是世界前幾,雖然人均保有量不高、不如韓國日本和新加坡,但妥妥的已經是絕對有分量的大市場。國內外機器人廠家雲集,競爭激烈市場良性發展多年。除了工業機器人,各種特種民用機器人也層出不窮,好玩好看好吃的機器人可不少。爲啥會買不到?
然而,大負載工業機器人門檻高,國外能做的主要也就是四大家族:發那科、庫卡、ABB和安川,國內能做的比較好的公司並不多。這些公司的産量有限,往往供不應求。尤其是國內大負載工業機器人行業其實面臨著極爲尴尬的困境:研發困難、制造緩慢、賣不過進口品牌,然後惡性循環導致研發和制造更加缺乏動力。那比起光刻機,看看國産大負載工業機器人的産銷研有哪些挑戰:
一、疫情、戰爭、芯片、供應鏈。這陣子遇到“天啓四騎士”聯手,啥大型設備研發和交期都完蛋。道理大家都懂,但短時間內解決不了。
二、各大機器人品牌對大負載産品的産量、銷量、規格都不願優化。雖然如新松、新時達、首鋼和廣州數控等,技術水平尚可,但每年的産量並不高。大負載機器人本來買的不太多,售後又更難維護,擴産的意願不大。規格查了下也有差距。國産大負載最多只能做到500公斤負載3米臂展,比起四大家的泰坦巨人型大負載機器人(1500公斤3米5以上臂展)還是有差距。畢竟高手過招,一寸長一分強,力大一級壓死人。但四大家族即使有這些優勢,也知道這錢不好賺,擴産動力也不如搞些快銷的民用中小型機器人。
KUKA Titan
三、大部分資本都湧向了小型協作機器人,過度吸引市場注意力導致惡性競爭。遍地開花的協作機器人都長得有點像優傲,那客戶爲啥不買優傲呢。市場上工業能用的場景畢竟有限,民用的場景又人工成本不太高或者工序難度過大。比如我前陣子拍過機器人做奶茶或者拉面餃子,前後道往往需要多人配料輔助,沒有省下多少人工。用戶看著很有趣很滿意,手機拍了半天,但不一定會掏腰包買奶茶和拉面。加上小負載機器人技術門檻低,協作機器人推出沒幾年,就被各類資本一下子把藍海搞成了紅海。
我以前發的小型機器人做奶茶視頻
四、初創企業做大負載工業機器人也太難了,也缺乏動力。機械部件、運動學算法、軟件系統、整體設計集成和批量制造,每個都包含了上百項專利論文和數萬小時測試經驗的沉澱,沒個一二十年和上百人的團隊是做不好的。超大的負載,高標准的開動率OEE、重複精度、MTTR/MTTB,友好的編程操作,有一個做的不好,就賣不掉、賣不多。超大負載又大大提高了其他所有性能指標的實現難度。而且四大家族一旦發現對手,降價傾銷就可以直接滅掉。大負載工業機器人看上去又不像芯片那麽關鍵,似乎大家覺得還不至于要國家撥款扶持。
那大負載工業機器人到底有沒有芯片那麽關鍵,如果國産大負載工業機器人一直做不好會有什麽問題?老毛子已經給我們做了示範,一旦被制裁封鎖,怕是我們很多大型設備和自動化線都沒法依靠國産大負載機器人等效替代。好的大負載機器人抓個車舉重若輕,敏捷快速毫無壓力。大家可能不知道或者沒留意,哪怕好多國産中小型衛星組裝線的報道中,生産線上都只用四大家族的機器人。其他沒那麽敏感的民用工業産線就更不提了。國産大負載機器人精度、負載、臂展和視覺力覺控制等,往往至少有一樣不能滿足高精尖的産線要求,導致很難進這個市場。更不談進口機器人都強制要求禁止組裝武器,我們萬一東南邊有個急事都不讓用。
FANUC機器人,沒事誰還不能舉個車
回到土豪朋友的問題,大負載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哪裏找,我說我給你找個國有機器人大廠的銷售,你問問他一手的/美女自用九成新的/二手翻新的機器人有沒有。聊下來繞了幾個大圈,最後土豪朋友從國企大廠銷售找來的哥們,給TA推薦了一台四大家族的二手翻新機。
哎,大家就這麽將就著解燃眉之急吧。希望評論裏有更專業的人士補充點信息,也好寬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