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潇湘)訊,普華永道(PwC)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項目(CBDC)的成熟度排名中,中國高居第三,僅次于巴哈馬和柬埔寨,同時領跑主要經濟體。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60多家央行正在探索數字貨幣,鑒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新興經濟體的零售項目更加活躍,而銀行間或批發型應用則往往在發達經濟體更爲盛行。
巴哈馬和柬埔寨之所以在零售型項目中領先,是因爲它們的項目已經投入使用,而中國的項目仍處于試點階段。根據報告,只有23%的零售型項目已經步入到了實施階段,近70%的批發型項目正在試點。
在銀行間或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項目方面,泰國和中國香港特區並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新加坡、加拿大和英國。
全球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行動曾經曆過兩次加速,第一次是在比特幣變得更受歡迎之後,接著是在Facebook宣布Libra項目(目前已改名爲Diem)之後。
普華永道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將與支付和金融基礎設施方面的重新配置緊密結合,從而爲國際貨幣格局的現代化演變做出重大貢獻。隨著央行數字貨幣在支付和金融基礎設施整合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它們將爲企業和金融機構進一步數字化創造大量機會。”
報告還指出,超過88%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在試驗或投入階段使用區塊鏈作爲基礎技術。報告稱,雖然這類項目並不總是需要區塊鏈技術,但後者有助于提供安全的所有權轉移、透明的審計追蹤,並增強與其他數字資産間的交互性。
普華永道全球加密貨幣主管Henri Arslanian表示,“普通公衆將是央行數字貨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爲這將使他們首次獲得央行貨幣的數字形式。這是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數字人民幣領跑主要經濟體
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地區于2014年開始發展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並在2020年4月成爲世界上首個試點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試點項目在四個主要城市進行,數據顯示數字人民幣在商品支付方面卓有成效。
報告還指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目標是提高零售支付系統的便利性、效率和可操作性,這可能進一步加強人民幣的貨幣主權和國際化。它的設計特點提供了替代M1(流通中的現金,如硬幣)的潛力,並可以在網上和線下都發揮作用。
普華永道還表示,數字人民幣已經達到試點項目中的先進水平,目前發行規模超過了20億元(約3億美元)。盡管一些關鍵領域的信息,比如正式的推出時間表等仍未公布,但據信可能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廣泛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8日舉行的博鳌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數字支付與數字貨幣”這一關鍵議題,從諸多領域進行了思辨與討論。
其中,博鳌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做數字人民幣並不是爲了跨境,而是爲了借助科技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後,可以更方便地爲大衆提供支付。周小川還指出,要尊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利用數字技術照樣可以大幅度提高方便性,而不是采取某一個貨幣“一統天下”的做法。
央行副行長李波則在此次論壇上稱,目前人民銀行正在考慮擴大數字人民幣的試點範圍,在更多場景、更多城市進行試點,例如在未來的北京冬奧會試點場景中,數字人民幣不僅會對境內用戶開放,也會面向國際用戶。李波還透露,數字人民幣試點很成功,但數字人民幣的正式推出尚無時間表。
目前,隨著中國數字人民幣進入試點階段,其他國家也在加快努力。瑞典和歐盟等地區已開始取得一些進展。不過,美聯儲依然表示,其並不急于推出數字美元。
對于眼下全球央行數字貨幣不斷興起的趨勢,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Chetan Ahya認爲,央行數字貨幣未來有望成爲新的全球儲備貨幣。若某一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在進行金融交易時獲得認可,發行國或將會在融資成本、金融交易控制方面獲得重大優勢,類似于美元當前在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方面獲得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