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數字化進程,全球買家都開始習慣在線“買買買”。12月14日,德勤發布2021年度《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報告詳細分析了亞太數字貿易生態變化,並稱成長中的亞洲中小跨境電商在RCEP政策紅利和數字技術助力下,正嘗試一躍成爲“微型跨國企業”。
德勤指出,全球不同區域的政策構建,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結果。一方面,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即將生效,將從消除關稅壁壘、建立靈活的原産地規則、促進電子商務、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重視中小企業和技術合作等五大方面促進區域數字貿易。另一方面,從2021年7月1日起,歐盟增值稅改革正式實施,包括取消22歐元的增值稅免征、統一遠距離銷售應稅注冊門檻、擴大“一站式”合規機制適用範圍、明確電商平台增值稅納稅義務。
“未來三年仍是數字貿易的發展黃金期。在亞洲範圍,讓人欣喜的是大量微型跨國企業正快速崛起,他們不僅把生意做到萬裏之外的多個海外市場,並將成長爲未來全球貿易的主力。”德勤中國區副主席林國恩表示。
德勤對中國、新加坡、韓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多個亞太國家的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少到甚至只有一兩個人,卻能把生意做到平均海外超過3個以上的海外市場。3C、家居、美妝、服飾等,是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歐美市場是他們帶貨的主流市場,但東南亞則被業內公認將成爲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報告稱,“微型跨國企業”的創始人,多爲80後和90後,不再像老一輩外貿人受限于沃爾瑪等國際采購巨頭訂單,相反他們擅于從全球社交網絡上直面和發現消費需求,借助“本地制造”和亞太柔性的供應鏈,爲同樣年輕的海外消費者提供DTC(Direct To Customer)輕定制。
報告還顯示,“微型跨國企業”64%的生意做在亞馬遜、31%做在eBay、做自建站和Lazada的各有18%,還有14%做在速賣通、13%在做其他海外本地電商平台。
德勤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三成企業已建好了自己專屬的獨立外貿網站,還有七成企業也希望能自建獨立站(獨立網站)。
德勤報告同時稱,支付和銷售是數字化滲透率最高的兩大環節。其中支付數字化滲透率55%,銷售數字化滲透率達53%。
從電子支付平台來看,萬裏彙 (WorldFirst)在成熟市場中應用廣泛,在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占有率超過四成;而Paypal則在以東南亞爲主的發展中市場相對更具優勢。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企業都認爲第三方平台“快速高效的資金對賬流程,提高了現金流的及時性”。 此外,較低的費用和安全保證是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關注的重點。同時,“無縫接入全球各類商務平台”也是線上支付平台的一個主要優勢。從費率來看,目前跨境支付市場的平均費率已經從過去的1%降至0.6%-0.7%,各支付機構都在努力給賣家讓利更多 。
責任編輯:鄭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