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四件大事,關系到民生幸福。其中,實現住有所居需要耗費的精力較大。根據統計數據,2021年上半年,我國平均房價已經突破10500元/㎡,2020年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爲32189元,買下一套普通地段的房子尚需百萬資金,想在一線城市安居樂業就更難了。
受到房貸壓力的影響,一些年輕人不得不精打細算,不敢辭職,因爲一旦沒了收入,房貸逾期,就會影響個人征信。就連生育率也受到房價影響,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的研究,養育成本、房價成本、養老壓力、職場壓力是近年來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回顧一下30年房地産行業的發展曆程,爲什麽房價漲多跌少,其實和住房的商品屬性有關。
197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3.6㎡,福利分房制度的存在增加了國家的負擔,隨著人們對住房需求的增長,長時間的福利住房模式已經走不通了,“一次房改”應運而生。
從1998年底開始,福利分房逐步退出曆史舞台,從此確立了住房具有商品屬性,住房建設由原來國家或單位包下的模式,轉變爲國家、單位、個人三者合理分擔的模式,允許企業建房,住房信貸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
經過“一次房改”,缺房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人均居住面積增長到40㎡,年度商品房成交額達到17萬億元的規模,房價整體呈現上漲趨勢。
房屋具有商品屬性,房價就受到市場供需的影響。城鎮化的發展是人口從農村向城市、從小城市向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土地供應卻是有限的,近20年來,不少城市房價漲幅達到5倍,大城市一套房動辄幾百萬,不僅造成有房者和無房者的資産差距變大,而且帶來投機炒房現象,不利于樓市的平穩健康發展。
但是,同樣是人多地少,爲什麽新加坡的人卻很少有買房壓力?新加坡的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裏8357.6人,比深圳的5398人還要高。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的“組屋”制度。
組屋在新加坡住房市場上占比達到8成,組屋的價格被限制在城市月均收入的2倍,也就是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就可以買一個平方。爲了讓大部分低收入者有房子住,申請這種低房價的租屋要提交真實資料,一旦弄虛作假會被罰款甚至入刑。同時,這種組屋5年內不能上市,過了5年也要經過相關部門核准才能出售,基本上打消了炒房者的念頭。
北京大學教授徐遠提出建議,實施“二次房改”
爲了減少住房商品化帶來的弊端,北京大學教授徐遠提出了“二次房改”的概念,即針對目前商品房市場上存在的高房價問題,增加保障類住房的供應,讓中低收入者不必爲買不起房發愁。在具體方案上,他建議:
購房資格:只要在城市繳納了社保就具備申請資格,讓許多沒有住房的人有申請住房資格。
戶型設計:以40~60平方米的小戶型爲主,總價低,買房壓力小。
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可以適當優惠。
城市選擇:安居房名額與人口流入量挂鈎,大城市分配名額更多。
配套設施:安居房要配套建設醫院、商業等設施,提高居住便利度。
從專家提出的方案可以看到,這種方案和“組屋”制度類似,都是從住房供應的角度,增加低總價房源的供應,減輕中低收入者的住房負擔,滿足了人們的住房需求後,大城市的年輕人就不必花高價買商品房了。所以,實施“二次房改”,增加相應的住房保障,完善住房供應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炒房,實現住有所居。對此,國家已經考慮到了。
住建部發話,“二次房改”思路清晰了,三類人或將受益。
8月31日,住建部召開發布會,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房和共有産權房爲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對于大家關心的住房保障體系,主要內容爲:
1.公租房,解決住房和收入雙困家庭的住房問題;
2.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問題;
3.共有産權住房,解決有一定經濟實力但又買不起住房的人的住房問題,支持其改善住房條件。
可以看到,“二次房改”的思路逐漸清晰了,住房原本應該具備的民生屬性現在被重視起來,買房難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以後,這三類人或將受益。
①具備城鎮戶籍的低保、低收入雙困家庭。這類人群,可以申請公租房解決居住問題。對低保戶來說,購買商品房壓力太大,公租房的租金低于市場租金,周邊的商業、醫療設施豐富,可以很好地保障民生。公租房的申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也可以減少炒作現象。
②人口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這類人群,可以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堅持低租金、小戶型,租金水平相當于周邊市場租金的5折到8折。根據《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國家支持在大型産業園、大型工廠周邊建設青年居住園區,水電的價格也采用居民水電價格。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可以先租房,減輕日常開銷負擔,等到資金實力充沛時再考慮買房。
③有一定經濟實力但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人。這類人群,可以申請共有産權住房。共有産權住房在北京、青島已有先例,以青島城陽區爲例,共有産權房的房價是商品房的七折,能較好地滿足有一定經濟實力、想改善居住條件的剛需購房者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