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世界上遷過都的國家不少,但很少有印尼這樣執著的。
印尼國家發展計劃部長班邦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印尼總統佐科已經決定將首都遷出人口稠密的爪哇島。不過,政府尚未選擇新的地點。
班邦同時表示,搬遷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他列舉了巴西、馬來西亞和哈薩克斯坦的例子。
2017年,還是班邦,也宣布過佐科總統已經決定遷都,當時估計三四年後就可行動。
自從印尼獨立以來,幾乎每一任總統都想過遷都。
1957年,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就曾表示要把首都遷到婆羅州的中加裏曼丹省,而且起好了新都的名字叫“帕朗卡拉亞”。
蘇加諾之後蘇哈托接任,他和他兒子一度打算將首都遷到西爪哇省的絨果爾。
蘇西洛當總統後,又多次重提遷都。特別是在訪問哈薩克斯坦規劃完善的首都阿斯塔納後,還成立了專門小組,只是因爲金融危機影響,沒有延續下去。
曆任印尼政府的遷都計劃,只有蘇加諾是主動遷都,蘇加諾認爲雅加達殖民地氣息太濃厚。
其他總統的遷都打算,基本上是無奈而爲之–雅加達的大城市病已難以治愈。
一、雅加達的大城市病有多嚴重
雅加達過去是個小漁村,在荷蘭人殖民時開始發展,現在已經是有1200萬人的大都市,人口密度是北京的1.5倍,只有一條地鐵。除了雅加達,周邊大雅加達區的人也多數要到首都來工作,人口加起來差不多有3000萬。
人太多,基礎設施又落後,讓雅加達成爲全球最堵的城市。路透社曾報道過,雅加達車流平均時速只有8.3公裏,真的是“龜速”。
所以,有潛在路怒症的司機們,以後再遇到堵車,多念叨念叨“雅加達”應該能心平氣和一些。
交通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雅加達瀕臨海洋,又是沖積地形,城市40%的地區地勢在海平面以下。大雅加達北區地勢已低于海平面4米左右,每年還在以25厘米的速度繼續下沉,400萬人面臨失去家園的風險。
過去,雅加達西部有綠地和森林,北部有疏通水流的出海口,現在都開發成了樓盤,涵養功能喪失,抗擊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的能力越來越弱。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雅加達海平面可能上漲到“總統府大門前。”
印尼曾一度提出一個耗資400億美元的“海牆計劃”,意圖防止海水漫灌城市。許多人質疑,印尼花不起這個錢,而且人爲改變海洋生態,可能造成更大災難,沿岸的傳統漁民也無處安生。計劃也不了了之。
公共服務跟不上,又導致了嚴重的汙染問題。流經雅加達的有13條河流,河中堆滿生活垃圾,水源基本全被汙染。
每年蘇門答臘等地還有焚燒芭蕉樹的習慣,因爲燒芭可以空出地來耕作,燒芭後的灰燼還是很好的肥料。結果是雅加達經常面臨因燒芭煙霾造成的空氣汙染,連新加坡也被殃及。
交通、自然災害、環境汙染在其他國家的城市是病,不過在雅加達“病情”更明顯,有錢也不好治。所以,遷都是遲早的事。
海嘯過後,印尼某地一片廢墟。視覺中國 資料圖。
二、佐科時代遷都有可能成爲現實
遷出雅加達,在過去就是說一說,但現在有可能成爲認真執行的計劃。
原因是在剛剛結束的印尼大選中,根據非正式的計票結果,佐科笃定會連任。正式結果要到5月才公布,目前還在點選票時間,但大局不會改變。
2017年佐科放話要遷都,但只能說說,因爲2019年就要大選,時間不夠。現在他做到2024年,有足夠時間推動遷都。
假如不是整體遷移,只是按照美國的華盛頓、馬來西亞的布特拉賈亞的模式,建造一個行政特區,而讓舊都繼續保持經濟中心的地位,那麽遷都的成本就能得到控制。
印尼學者大致算過,如果是將首都職能部分遷移,大約75億美元就夠了,而且這筆錢不必一次性付出。
對于佐科來說,遷都除了能解開雅加達的死結,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平衡地區發展,維持政治人氣。
雅加達雖然首都職能不靈,但至今仍然是印尼主要的外來投資目的地,發展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很多。遷都到發展滯後的地方,可以帶來雁陣效應。
印尼國家發展計劃部長班邦說新都地點還沒有選定,或許是爲了保密而說的假話。
有報道說,佐科曾多次視察較爲貧困的中加裏曼丹省,那裏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大幹快上。所以有人猜測,蘇加諾60多年前指定的位于中加裏曼丹省的帕朗卡拉亞,可能將成爲新都首選之地。
如果遷都到帕朗卡拉亞,就是徹底離開爪哇島,預算必定大大增加。
也有人猜測會遷到基礎設施較爲完善的地方,比如巴裏巴班。這也是佐科經常視察的地方。去巴厘島的中國遊客可能路過的地方。
遷都不光是政治決定,還涉及複雜的利益博弈。說現在沒有確定下來新都地址是正常的。假如真的沒有確定下來,估計很快也得拿出方案。
三、遷都不新鮮,但印尼遷都是新挑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遷都是事關國運的大事。不過現代國家遷都不算少。
巴西、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緬甸、德國、伯利茲、科特迪瓦、尼日利亞、坦桑尼亞、韓國等都曾整體或部分遷都。除了印尼外,阿根廷、伊朗甚至越南,也曾有過遷都的動議。
除德國1999年從波恩遷都柏林是因爲兩德合並外,其他國家遷都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要麽爲了安全,要麽是原首都無法可持續發展。
像韓國在盧武铉時期把總理府和一些部門遷到世宗,緬甸2005年遷都內比都,就都有安全方面的考量。
而科特迪瓦將首都從阿比讓遷到亞穆蘇克羅,尼日利亞從拉各斯遷都阿布賈,哈薩克斯坦從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馬來西亞將部分首都職能遷到布特拉賈亞,主要原因都是舊都的城市資源撐不住了。
這有點像北宋定都開封。中原王朝傳統的二都長安和洛陽,因爲戰爭的透支逐漸殘破,而開封位于大運河沿線,保持了繁華的碼頭,雖然安全方面可虞,但也不能不選。
當然時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印尼的被迫遷都提供了一個更複雜更現代的案例。
一方面是城市規劃、公共服務跟不上經濟和人口增長,導致首都功能喪失;另一方面是氣候變暖對瀕臨海洋的大型城市已經是現實威脅。實際上,即使城市規劃和公共服務跟上了,雅加達的發展空間恐怕也很有限。
遷都雖然不是新鮮事,但印尼遷都不僅是大城市病所致,也是生態惡化所致,這是其他國家過去沒有的遷都故事。
誰能說,今後其他國家、其他城市不會面臨雅加達同樣的困境?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