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少數民族,官方數據已確認。
目前,澳大利亞華裔人口總數為121.39萬人(相當於南充市區人口),占澳大利亞總人口2400萬的5%,是白人以外的最大族群。
數據來自澳大利亞統計局(ABS)上周發布的《2016澳洲人口普查報告》。
同時,有26.3%的澳洲人(615萬)出生於澳洲以外,來自亞洲的移民占39.7%,歐洲移民占33.9%,亞洲移民首次超過歐洲移民。
這一變化被澳洲媒體稱為「里程碑」,高呼「澳洲越來越亞洲化了」。
華人增多,澳洲的華人富豪也越來越多;漢語也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語言。
有人會問:華人會否像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一樣,第一次控制一個西方國家的經濟命脈?
華人在澳大利亞的「擴張」速度的確驚人。
雪梨華人社區(紅色)
首先是人口增長。目前澳洲華人已超過121萬,是第二大種族。各大城市也形成了眾多華人聚居區,如雪梨Haymarket、Hurstville,墨爾本Boxhill。光是雪梨,過去25年來華人數量就增加了5倍。有人說,在澳洲大城市,不會英語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然後是語言擴張。澳洲目前有2.5%(59.67萬)的人在家中說普通話,有1.2%(28.09萬)的人在家中說廣東話。光是母語是漢語的人口,就接近80萬。許多當地出生的華裔,也會將普通話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毫無疑問地成為澳洲第二大語言。
澳洲華人富豪也越來越多。一個族群的經濟地位,與富豪所占比例有很大相關性。澳大利亞的前10大富豪中,有華人嗎?
有,而且不止一個。
澳洲《商業評論周刊》發布的2016澳洲10大富豪排行榜。其中排名第6的是常居香港的地產巨擎許榮茂,而馬來西亞華裔張氏夫婦(David Siang Hai Teoh)則排名第10。
澳洲前10的富豪中,華人已占據兩席,分別是地產和電信行業。而排名前200位的富豪中,華人已有10位入圍。越來越多的華人在澳洲創業並取得成功。
澳洲華人在並不長的移民史中,已經表現不錯了。
2016澳洲10大富豪排行榜
上述這些發生在澳洲的情況似曾相識,曾在多個東南亞國家發生。
華人掌控經濟命脈的國家,除了新加坡,還有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過去150年是華人「下南洋」的高峰期。從早期零星的華人移民,到形成華人社區,再到建國,當地華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華人開始大規模創業,始於上世紀初。五、六十年代密集出現了多位華人富豪,如馬來西亞郭鶴年、菲律賓首富施至成等。
東南亞華人企業能迅速發展起來,與充分發揮了華人勤勞和頭腦靈活的特點有關。占領市場,華人也就控制了當地經濟命脈。
郭鶴年當時被稱作「亞洲糖王」,掌握了馬來西亞80%的白糖交易量;另一位華人富豪張曉卿,也曾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和棕櫚油生產商。
東南亞多國中,資源、地產、媒體、銀行、零售等眾多關鍵行業都為華人富豪所掌控,且這一態勢一直延續至今。
從東南亞華人走過的路來看,控制國家經濟命脈,至少要完成以下四步。
(1)首先,族群人口基數夠大
看看上述5個東南亞國家華人人數和比例。
這幾個國家中,華人占比有高有低,但華人在當地的絕對數量都超過100萬,達到內地中型城市的水平。
(2)漢語成為舉足輕重的語言
隨著人數增加,華人也帶去了自己的漢語方言,後來華語(普通話)也在當地得到傳播,這也會吸引當地人學習漢語的興趣。最好的例子就是泰國的「漢語熱」,那裡推廣漢語最積極的不是「孔子學院」,而是泰國王室成員。
(3)富豪人數占比高,且進入各個關鍵領域和行業
之所以說華人已經控制東南亞多國的經濟命脈,富豪數是關鍵指標。看看東南亞幾個國家的富豪榜。
馬來西亞,前10的富豪有8位華人,前50富豪中有38位華人。他們占領了馬來西亞的戰略行業:棕櫚油、木材、銀行、房地產等。
馬來西亞富豪排名(來源:福布斯)
再看印尼,前十大富豪中華人占據6席,從事零售、房地產、紡織、漁業、農業、旅業和金融等。華人僅占印尼人口3%,卻掌握超過50%的經濟資源。
印尼富豪排名(來源:福布斯)
華人占比僅1.2%的菲律賓,前十大富豪中也有6位華人,前五位中有4人。當地華人富豪掌握零售、金融、地產、食品、航空等支柱行業,成為菲律賓經濟的中流砥柱。
菲律賓富豪排名(來源:福布斯)
從東南亞的情況看,只要華人群體形成一定規模,哪怕占該國人口比例不太高,也可以掌控國家經濟命脈。
(4)華人要在當地社會崛起,經濟地位上需要有整體躍升
主要體現在失業率、平均收入等經濟指標領先於其它族群。
以馬來西亞為例,華人失業率是馬國各族中最低的。下圖中,綠線為馬來人失業率,藍線為華人,灰色線為印度人。
來源:馬來西亞統計部
下圖是馬來西亞各族的家庭收入中位數,華人(灰色)也明顯高於印度人(藍色)和馬來人(綠色)。馬國明顯偏袒馬來人的不公平經濟政策,使馬來族與華人的收入差距縮小,但華人的領先優勢依然明顯。
馬來西亞的情況同樣出現在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泰國等國,當地的華人在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收入、失業率方面,表現明顯優於其它族。
來源:馬國統計局
澳大利亞沒做過類似統計, 但值得注意的是移民到澳洲的華人,幾乎都是通過技術、投資移民、留學生就業等途徑實現的。絕大部分澳洲華人不是擁有專業技能,就是中產以上的高凈值人群,將知識和財富帶到澳洲。
可以說,澳洲華人已經比當年「下南洋」做苦力、做小本生意的東南亞華人起點高多了。
華人在澳大利亞的影響,超過其他西方國家。
我們不妨從人口和經濟依賴哪國來做個對比。
英國、美國應該無須論證。
剩下加拿大,比澳洲華人人數更多,占比也與澳洲華人接近。唯一的區別,是加拿大經濟依賴美國,而澳大利亞經濟則深深地依賴中國。
隨著中國與澳洲經貿關係發展,兩國貿易逐年增多,貿易依存度高。下圖種,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最高。澳洲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占總出口的34%,占澳洲GDP的6%。
農產品、煤炭、鐵礦石、肉類、葡萄酒等眾多行業,中國都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市場。澳州與中國的貿易總量增速最快,未來澳洲也需要更多華人站到中澳貿易的第一線。有人說,中國經濟一打噴嚏,澳大利亞也會發燒。
此外,還有一些客觀條件能為華人在澳洲的經濟地位提供幫助。
澳大利亞的民主體制,使當地華人不可能碰到當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華人的遭遇。許多東南亞國家都出現過公開的大規模「排華」事件,甚至是針對華人的「大屠殺」。
澳洲法律體系完善,相較東南亞國家,有更公平的營商環境。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就曾抨擊馬來西亞不公平的政策,他當年在馬來西亞的糖廠,就曾被政府強行收購,使之憤而將重心移至香港和內地。
澳大利亞與各國貿易額(來源:澳洲貿易部)
而這一切,在澳大利亞不可能發生。
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澳洲華人能第一次實現「掌控西方國家的經濟命脈」嗎?
很難。
不是澳洲華人不優秀,而是他們這次的「對手」變了。
東南亞華人的「對手」,多數都是位於熱帶地區的懶散民族:他加祿(菲律賓)、馬來-印尼人等。熱帶地區的民族普遍比較休閒,不需要怎麼勞作都能有不錯的農業收成,因此華人用勤勞和智慧能輕鬆戰勝他們。
反觀澳洲華人的「對手」,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歐洲清教徒後裔,與英美同源。這個民族勇於開拓,同時也很勤奮。對比起來,華人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
作為以英美法係為基礎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澳洲當地的教育和本地人經濟水平本已很高,即便澳洲華人整體優秀,但優勢也不像東南亞華人與當地土著之間那麼懸殊。
另外,澳洲當地對華人的大批進入和經濟地位提升也比較「警覺」。
例如澳國內的「反華」情緒、媒體對中國投資的擔憂,甚至議員對中國的擔憂時常見於報端。
此前,澳大利亞政界也不止一次表示擔憂,因為越來越多的中資進入澳洲農業,購買大量土地,他們擔心會威脅澳洲國土安全。
還有從政方面。
習慣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華人,對社會和公共事務不太上心,而這與西方文化有些格格不入。能否在澳國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是經濟地位提升的關鍵。
可喜的是,澳洲出過蘇震西,他曾任墨爾本市長,被評為該市史上最佳市長。同時,還有華裔國會議員黃英賢,在各州、首府議會裡,也見到越來越多的華人議員身影。
往後華人能否更好的融入澳洲政治生活,參政比例能否進一步提高,值得關注。
墨爾本前市長蘇震西
提出「華人即將控制第一個西方國家經濟命脈」問題的人,可能並非希望華人以「最終控制澳大利亞經濟」為目的,前往澳大利亞生活。這並非移居澳洲的根本目的。
只不過,華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澳洲這片提供公平競爭和優質軟環境的土地上,更好地繁衍生息,在經濟、政治等方面實現質的躍升,這才是本文討論之末,最希望達到的目的。
華人不會控制澳洲經濟命脈,但澳大利亞會成為「含華量」最高的西方國家,或許也會是中國遊客感覺最親切的西方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