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說分析了許多海內外的華人家族企業,如泰國黃子明家族、台灣“康師傅”魏氏家族、合生創展朱孟依等,發現“分工、分業、不分家”管理模式,不僅契合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企業運營、家族內部治理而言,也是一種相當理想的家族化經營狀態。
在實踐中,一些家族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又探索出了更合理的發展道路,堪稱“分工分業不分家”的2.0升級版本!
孫耀志家族:女兒、兒子、兄弟“分兵把口”
宛西掌門人孫耀志除大健康領域的“仲景宛西制藥”外,還在零部件行業、商業、食品、醫藥及養生等多領域板塊布局。
作爲豫商家族企業的突出代表,孫氏家族已進入二代接力階段,二三十年的創業摸爬滾打中,又有兄弟攜手搭檔的成功案例,其成長的每一個關鍵過程,值得我們去了解、分析、總結。
上海月月舒婦女用品總經理孫傑
女兒孫傑,今年38歲,12年前,剛吹完26歲生日蠟燭後不久的孫傑,就被父親“空降”上海月月舒婦女用品,搖身一變成爲了企業當家人。而十年間,在她領導下,月月舒完成了扭虧爲盈的華麗逆轉。
與哥哥孫鋒不一樣,孫傑更似一個上海女人。她16歲就去上海,1996年在松江二中讀高中,上的又是上海大學,畢業後當上了公務員,又在上海徐彙區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上班,上海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上海月月舒婦女用品有限公司,原是宛西制藥在上海松江區佘山鎮設立的一家分公司,最初是哥哥孫鋒管理,由于河南總廠缺乏人手,孫鋒被父親調回。孫鋒離開後,後來的幾任總經理經營不善,逐年虧損。無奈之下,父親孫耀志向女兒“求助”,讓她攬下這塊“硬骨頭”。
2006年,孫傑辭去公職“救場”,出任月月舒總經理,開始了經商之路。當年父親如此勸導她:我說你幹到處級幹部,你必須按上級領導的意圖成事,如果給你一個企業,搞賠了不怨你,只當交學費;搞好了,搞成功了,再搞一些,繼續再搞,天外有天,太大了,企業是無止境的,施展施展,體現人生價值。
仲景宛西制藥總經理孫鋒
代際交替是家族企業傳承的一大挑戰,孫耀志顯然意識到這一點,很早布局二代接班規劃。兒子孫鋒,作爲“藥二代”、“企二代”,很早就進入家族企業做事。
孫鋒,是1975年出生的,比妹妹孫傑大一歲,大學是在鄭州讀的。1997年,22歲的孫鋒,就被父親派往宛西制藥在北京設立的中外合作企業埃特瑪多功能膜材料公司任銷售部經理。2000年4月,他出國留學,攻讀新西蘭梅西大學的商業管理研究生課程。回國後,孫鋒在上海月月舒出任總經理。從2004年到2006年初,月月舒在他手上扭虧爲盈,第一年賺了60萬,第二年賺了200萬,第三年時,孫耀志覺得他幹得差不多了,就把兒子叫了回去。
被調回總部後,孫鋒先是在父親身邊當了總經理助理,2007年,孫耀志在一次受訪時談及接班事宜說:“我明年把我的總經理交出來,叫他當總經理,……鍛煉鍛煉。”子女教育也是傳承的一部分,可當時孫鋒讀書時,宛西制藥還是國有企業,故而也沒有所謂的接班人培養想法;孫鋒出國讀書時,宛西制藥才開始逐步改制。
如今,宛西制藥已是父子搭檔,孫耀志任董事長,兒子孫鋒爲總經理。除了生産中藥,已布局了十余年的大健康産業生態鏈,其中包括張仲景醫院及張仲景養生院、中藥材基地、中藥零售連鎖等産業,已是控股15家子公司的集團企業。
西泵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孫耀忠
說及孫耀志家族,當地南陽人會提到孫氏二兄弟。宛西系資本布局中,位于河南西峽的國內生産汽車配件制造商、上市公司西泵股份(002536)是一枚重要棋子,由孫耀志弟弟孫耀忠來“分兵把口”,兄弟二人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目前,國內每三輛汽車就有一輛使用西泵股份股份的産品,市場占有率雄踞行業首位。據最新發布的2017年度財報,這家具有40多年生産汽車水泵曆史的企業,去年實現營收26.66億,同比增長28%;歸母淨利2.4億,同比增長124%,營收毛利率雙雙上升。
與哥哥一樣,弟弟孫耀忠也是軍人出身,出生于1960年的他,18歲參軍,1980年退伍後,在老家內鄉縣當上石油公司副經理。十五年後的1995年8月,進入由哥哥主導的宛西制藥,在副總經理位上一幹就是7年。
孫耀忠
西泵股份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52年10月建廠,1964年開始生産汽車水泵,上世紀90年代末,爲一汽及上海大衆、上海汽車、奇瑞汽車、三菱公司、濰柴、玉柴、錫柴等配套生産發動機排氣歧管産品。
2000年,西泵開始企業改制,2001年,由宛西制藥控股,變成宛西系旗下控股企業。孫耀忠是2002年由宛西制藥轉到西泵出任總經理。從事中藥行業,談及當年爲何收購汽車零部件的西泵,孫耀志說自己常出國,發現汽車是大産業,中國汽車業有20到30年的快速發展時期。兼並後當年,西泵産值一下子從不足2000萬,突破到5000萬元,而收益則從不到200萬,突破到500萬元。
調弟弟領導被收購企業,對孫耀志說也是一種無奈,因爲之前用人上“吃了不少的虧”,“摔過跟頭”。原來的廠長與孫耀志同齡,孫耀志說:“收購以後這個老總我們都是同齡人,同齡人當廠長,有矛盾,這時候調到我這個集團當了副總,當了副總以後,又給他一個企業,又投了3000多萬,又幹兩年,資本是2008萬,叫他接了兩年給我虧了3000多萬。”“人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經理”,後來就請他回家“休息”了。
目前,在孫耀志的“宛西系”家族企業裏,既有職業經理人,也有自己的兒子、女兒、還有弟弟在把持企業版圖的各大“關口”,主要還是由家族成員來“分兵把口”。形成如此家族化管理較爲濃厚的局面,與孫耀志本身在用人(主要指外人)上吃過虧有一定關系,也與直系家族成員能攜手同進、相互撐持有更多關系。
由于“宛西系”旗下重要板塊“宛西制藥”、“仲景大廚房”正在積極籌劃上市的路途上,未來在引入戰略投資者時,可能還會進一步稀釋股權,目前尚無法從股權結構上窺視孫耀志對家族資産的分配計劃。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天的家族成員“分兵把口”模式,其實是一種“分業分工不分家”安排。
關彥斌家族:葵花“藥二代”的分業不分家
前段時間一場牽涉33億元巨額資産分割的離婚案,使葵花藥業飽受關注。其實除了“A股中國好前妻”外,葵花藥業掌門人關彥斌的傳承布局,也值得稱道。
19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4月29日,葵花藥業的起點“黑龍江省五常葵花藥業有限公司”,本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國有藥企,當時由關彥斌等46個自然人股東支付對價1494.68萬元,改制爲民營企業。企業成立時,公司願景是像“千百葵花”一樣,永遠追逐陽光。
改制後的葵花藥業,關彥斌持股比例達59.85%,而張曉蘭也是股東之一,有0.76%比例的股權。在關彥斌的帶領下,公司走出虧損泥沼,起死回生,目前集團擁有上萬人職工。19年前,公司銷售艱難起步,頭一年是800萬元,到三年就實現1個億,而如今,葵花藥業集團擁有12家藥品生産企業,4家醫藥公司,1個藥物研究所,1個藥材種植基地,1個藥品包材公司等23家子公司,短期願景就是2018年達到100億元銷售規模。
19年的葵花藥業,張曉蘭也是其發展曆史上的功臣之一,分手獲得一些補償,理所當然;不過,她之所以這麽做,也可能爲子女們考慮。
(葵花藥業“招股說明書”透露的家族成員關系)
據葵花藥業上市時“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股權情況,家族化是一個明顯特征,比如關彥斌的父親關金凱、弟弟關彥明、妹妹關彥玲及親屬,還有女兒關玉秀、關一,以及張曉蘭的一個兒子宋萌萌,都持有不同比例的股權。
張曉蘭兒子宋萌萌(記住,不姓關喲!),與自己,還有關一等人一樣,也通過目前還是張曉蘭爲法定代表人的金葵投資持股葵花藥業。
産大米的五常,是關氏家族的發家之地,其家族在此地基業龐大,也可以說是一個“葵花系”的産業集群,除制藥之外,還涵蓋房地産開發、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農林牧漁業等多領域。
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五常葵花陽光米業,目前就由關彥斌女兒關玉秀擔任董事長一職,她還持有這家公司49%股權,而另外的51%占股是葵花集團。另外,關玉秀也間接持有葵花藥業0.06%的股權,並出任葵花集團副總裁。關玉秀出生于1979年,2015年,關玉秀榮獲中國糧油界最高榮譽——中國十佳糧油創業風雲人物,無常大米近年來風靡全國,與關家女的努力分不開。
(五常葵花陽光米業董事長關玉秀)
另外,關玉秀還是葵花藥業的主要子公司——重慶小葵花兒童制藥的董事長。
而張曉蘭之子宋萌萌,也擔任沈陽子健商貿、南京同仁堂樂家老鋪(沈陽)醫藥投資管理公司等法人,並持有葵花藥業股權。
關玉秀妹妹關一,出生于1982年,本也有打理旗下子公司。比如,7年前被葵花藥業出資收購的黑龍江省葵花包裝材料有限公司,關一出資額占比就達32.38%,是第一大股東。爲減少關聯交易,才完成內部並購。關一,現任葵花藥業集團醫藥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總經理,此前,曆任葵花藥業集團醫藥有限公司廣告部副總經理、市場管理中心總經理。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張曉蘭雖是“退出”,但關氏“藥二代”在步步前進,實控人關彥斌對後世各有布置,甚至是悉心布置,其實形成了一種家族二代“分業不分家”局面。
作爲家族靈魂人物,關彥斌子女有的已完全上位(比如關玉秀),有的尚處于交接棒的過程中(比如關一等家族成員)。
不分家,可以說是葵花家族企業經營的核心秘訣。二代各自雖爲相對獨立的實體,也分割一定比例的所有權,但事業還是一體的。特別是通過交叉持股,把利益綁到一起,大大增強對外競爭力。給每個孩子自己的事業,對于子女衆多的家族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主流選擇,通過“不分家”,建立起一個家族完整的系統,獲得了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家族凝聚力。
黃祖耀家族:“富過三代”的秘訣
(大華銀行集團榮譽主席黃祖耀,榮獲“亞細安商業獎”的傳承獎)
在新加坡,黃祖耀是公認的最資深也最有成就的金融巨子,榮獲“新加坡傑出商人”稱號。福布斯“2017年華人富豪榜”上,88歲的黃祖耀以50億美元的個人資産,位列第52位。值得一提的是,黃祖耀家族還是“富過三代”的亞洲富豪家族。2017年9月,他從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手中接過“亞細安商業理事會”特設的“傳承獎”。
大華銀行的第三代傳人,是黃祖耀的兒子黃一宗 。黃祖耀有三子二女,2007年,他將權力棒交給了就任首席執行官的兒子黃一宗。
(大華銀行第三代傳人、行長黃一宗)
除長子黃一宗經營銀行業外,黃祖耀的兒女在大華銀行集團的不同領域各自發展、各展拳腳。女兒黃玮玲主要負責集團的酒店業,次子黃一超主管證券業,三子黃一齡掌管上市公司虎豹國際,另一個女兒則是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2013年4月,黃祖耀正式卸任大華銀行主席,成爲名譽主席兼顧問,業務交由其子黃一宗掌管;自此,大華進入了黃氏第三代執掌的新格局。
大華黃氏家族傳承,其實也是一個“分業不分家”模式。黃祖耀認爲,一起發展比分家來得好,如果他們把生意給分了,生意就會變小,實力自然會削弱。但是,一個家庭成員全集中在一家公司工作,並不是很健康的事,于是,他一向鼓勵兒女們朝不同方向發展。
說起黃氏家族第四代,很多人更關心這麽一個問題:大華還能代代相傳嗎?
這位帥得甩了思聰幾條街的帥鍋是誰?他就是黃祖耀的長孫、黃一宗的長子黃鼎文。
誰能傳承自家的家業,並把它發揚光大,這是很多有錢人心心念念的事,可這位“富四代”卻是不愛銀行愛廚房。
黃鼎文的弟弟黃鼎全,大學畢業後,像父輩一樣,規規矩矩選擇“子承父業”,加入大華爲家族産業效力。可這位“黃大少” 從賓大沃頓商學院畢業後,身爲長子長孫,卻不願回歸家族生意,而是根據個人興趣,鍾情于餐飲業。
當然,家族中“愛廚房”的,還有他的姑姑、黃祖耀長女黃玮玲,目前她執掌的四川豆花飯莊,在新加坡被公認爲中餐廳第一方陣。
(四川豆花飯莊執行董事黃玮玲)
黃一宗是一個開通的父親,沒有逼迫兒子,而是任由他闖蕩餐飲業。從25歲畢業那年算起,黃鼎文進軍餐飲業的時間雖不算長,名下已擁有了一個龐大的餐飲帝國——The Lo& Behold集團。
有人會說,巨富後代“燒錢”誰不會?用事實說話,在商業運作上,黃鼎文的的確確是一位“變廢爲寶”的行家。
黃鼎文最擅長的,就是把新加坡乏人問津的古舊地點,改造成時尚的夜店、酒吧或者餐館,這些經由他改造過的店,過不多久就能大火特火起來。他旗下位于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法國餐廳,被獲頒米其林二星,2017年成爲亞洲最佳餐廳的第9名、新加坡最佳餐廳第2。
(廢棄教堂改造的餐廳)
言歸正傳,許多華人家族“富不過三代”,往往是第一代創造財富、第二代保存財富、第三代坐享其成,到了第四代已經是“兩手空空”;那麽,大華家族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的?
黃祖耀曾說:“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家族控制配合精英專業管理。家族企業家爲企業制定方向,專業經理人則提供知識和專長,兩者互相配合去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
黃祖耀認爲:無論是家族管理與專業管理,有利也有弊。他指出,兩者之間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雖然都注重企業盈利,但是家族企業家重視公司的長遠利益,而專業人士則偏重短期效益,因爲他們得到的獎勵回報是以公司每年的盈利表現爲依據的。
家族控制配合精英管理,可實現企業長遠目標,您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