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自3月26日起對美國進行爲期8天的工作訪問。作爲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來會見的首位東盟國家領導人,此訪時間恰好又在美國與東盟特別峰會被“無限期推遲”之後,且新加坡是俄烏沖突下東南亞唯一參與對俄羅斯制裁的國家,李顯龍此次華盛頓之行被外界冠以“向美國看齊”的標簽。
新加坡知名專欄作家翁德生在接受南海之聲專訪時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表示,新加坡一直秉持平衡外交的策略,不會在中美之間明確選邊,李顯龍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翁德生看來,李顯龍此訪更有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意味。盡管新加坡需要與美國保持良好關系,尤其在國防安全上長期過于倚重美國,但新加坡一直視中國爲不可缺失的鄰居夥伴。翁德生表示,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曾說過,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國,符合新加坡的利益。新加坡的政壇顯然是繼承和延續了這樣理念。
實際上,細觀李顯龍此次訪美中的各種表態,也不難看出他的“謹慎”與“婉轉”。
在3月30日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對話活動上,他多次使用“亞太”一詞,而非美國強推的“印太”。他甚至建議,中美高層保持接觸,讓“(中美關系)不要變得比現在更糟”。而在討論“印太經濟框架”時,李顯龍則直白地表示,“美國用印太經濟框架作爲該地區的接觸手段,立足于共贏,而不僅僅是建立在戰略、安全和潛在敵意的基礎之上。”
翁德生表示,新加坡作爲以華人爲主的社會,對于中國的認同一直非常高。當前新中兩國的雙邊貿易已經接近新美雙邊貿易的2倍,中國也一直是新加坡對外直接投資的首要目的地,新加坡很清楚地知道未來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離不開中國。
翁德生認爲,美國副總統和國務卿在去年訪問東盟時都曾表示,不會逼迫東盟國家“選邊站”,這實際上是他們看到一個事實,隨著中國在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大,東盟國家與中國的關系只會更加緊密。如果強勢逼迫東盟國家選邊,只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