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日前宣布,與工銀理財共同籌建的合資理財公司“高盛工銀理財”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准予開業的批複。這也是第四家開業的外資控股理財公司。
中國的財富管理、資産管理賽道仍是國際機構最爲關注的機會之一。根據第一財經觀察和對業內人士的采訪,2020年9月和2022年3月開業的彙華理財和施羅交銀理財仍選擇走“普惠路線”,並發揮外資在多資産策略方面的優勢;貝萊德建信理財則走起高端路線,對標建行的私行客戶,發行的産品以系統化投資策略(量化)爲主。高盛似乎也並不打算走“普惠路線”,將産品重心落在量化投資策略、跨境理財産品以及另類創新解決方案等。
記者獲悉,目前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亦在籌備合資理財業務或物色合適的合資方。疫情擾動過後,外資機構的中國市場“卡位戰”已經重啓。
高盛工銀理財開業在即
早在2021年5月25日,高盛就宣布計劃與工銀理財合作組建合資理財公司,該公司由高盛資管(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L.P.)、工銀理財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以在管資産規模計算,高盛資管是全球五大主動資管公司之一,在從貨幣市場到私募股權等投資領域均有涉獵。
據記者了解,高盛工銀理財的注冊地在上海,注冊資本爲10億元人民幣。今年的疫情對多家外資業務推進構成暫時擾動,不過隨著上海全面恢複正常生産生活,外資都加速推進業務拓展,包括籌備監管機構的現場檢查。已有兩家外資基金在6月完成了現場檢查,高盛工銀理財也獲批開業。
高盛方面對記者表示,目前高盛工銀理財開業前期准備已經就緒,正式展業後將在中國市場開發並推出一系列綜合理財産品,包括但不限于量化投資策略、跨境理財産品以及另類創新解決方案。
“高盛與工商銀行將共同在中國國內市場打造領先的財富管理業務平台,對此我們充滿期待,”高盛資産管理亞太區除日本業務負責人林俊(Tuan Lam)表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和專業度迅速發展。在開放的曆史性契機下,我們將發揮高盛集團全面的投資和風險管理專長,爲本地投資者打造與其理財投資需求相匹配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高盛和工行的淵源由來已久。自2006年入股工行(幾年後清倉),高盛斬獲了豐厚的投資收益。除了證券行業,高盛對中國的資管市場也觀察已久。
早在2009年,時任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主席的麥克·埃文斯(J. Michael Evans)在中文媒體發表題爲《一個發人深省的矛盾》的署名文章。他當時提及:“中國擁有廣闊的資金來源,中國並不缺乏資金,也不乏急需資金的公司。中國缺乏的是對各種資産級別的金融資源進行有效、有序部署的關鍵機制。盡管散戶投資者群體規模龐大,專業的資産管理機構卻屈指可數。”如今,中國資管行業已發生巨變,外資從“小衆群體”變成了“生態圈”一員。
至少還有兩家合資理財在路上
此前,已有三家合資理財公司獲批開業——2020年9月開業的彙華理財由東方彙理和中銀理財合資,2021年6月開業的貝萊德建信理財則由貝萊德、建信理財、新加坡淡馬錫分別持股50.1%、40%、9.9%,施羅德交銀理財是在此輪疫情前正式成立並發行首只産品的外資理財公司。
施羅德交銀理財的“得源多資産穩健1年封閉式2201理財産品”于3月31日募集完畢,由交通銀行渠道獨家代銷。記者獲悉,該機構在疫情期間發行的兩只産品累計募資額仍逼近30億元;開業至今已一年半的彙華理財規模逼近千億元,並仍在滾動發行理財産品。
與上述兩家不同,貝萊德建信理財將目標瞄准了高端人群。該機構去年發行的首款産品就主打量化策略,並僅對建行的私行客戶發售,起投門檻均在百萬元以上。
此外,據記者了解,德意志銀行與中郵理財也傳出設立合資理財公司的消息,不過當前雙方均未給出明確落地回複。同時,法國巴黎銀行也在尋求合資方。
養老市場也在外資理財的布局範圍內。4月18日,“貝萊德建信理財貝安心2032養老理財産品1期(封閉式)” 宣布即將發行,是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等資産與風險資産的配置組合(R2風險級),産品投資期限爲10年,1元人民幣起購,産品成立滿5年後,在滿足分紅條件的情況下可進行現金分紅。也就在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這是中央層面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有力舉措。
就全球市場來看,養老市場仍由公募基金主導,多家外資機構目前也已在申請公募基金資質。6月24日,證監會公布新起草的《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將先行納入養老目標基金,未來進一步擴充産品範圍。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階段,擬優先納入最近四個季度末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的養老目標基金;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開後,擬逐步納入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長期業績良好、運作合規穩健,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