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成立于1951年的廣西玉柴機器集團,一直專注于發動機的研發和制造,目前已發展成爲我國內燃機行業的龍頭企業。過去5年間,企業每年的銷售收入都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産品在大功率船舶、發電動力、農用動力等多個細分領域均居國內市場第一位。
“玉柴走到今天仍然挺立潮頭,重在敢于創新。黨和國家支持創新的政策,是玉柴永不停歇地貢獻中國動力的重要支撐。”69歲的玉柴股份董事長、高級技術顧問陳金源臉上寫滿了自豪。
早期的玉柴只生産鐵犁、鋤頭等手工農具。隨著對農具制造的熟悉,玉柴人便産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生産發動機?目標定了,大家就開始進行技術攻關。
1959年,玉柴第一代2105型柴油機試制成功並投入生産,成爲當時全國爲數不多的生産發動機的企業。
“那會兒玉柴的新機型從越南、新加坡一路銷到埃及等18個國家,成爲我國出口創彙産品。”陳金源說。
20世紀80年代初,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汽車産業得到快速發展,玉柴迎來新的機遇。
“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在黨委的牽頭下,我們首次提出了‘爭第一’的經營目標,要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業中,在管理水平、産品質量、生産規模、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爭當龍頭。”陳金源說。
在目標指引下,老一輩玉柴技術人員傳承創新精神,自主研發出YC6105QA直噴式柴油機。該機型改變了國內渦流柴油機的曆史,實現了耗油量的大幅降低。
進入新世紀以來,創新的玉柴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過去21年的6次排放升級中,玉柴實現了全程領跑;6次摘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全國兩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文博會等重大國際、國事活動服務用車中,“玉柴芯”都占據了極高的比重。
創新背後是産品研發的高投入。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玉柴研發投入連年增長,累計超過50億元,同比增長95%。
“研發投入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公司能夠持續保持高額投入也離不開國家稅費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據玉柴股份總會計師陸玉明介紹,僅2020年,玉柴股份享受各項減稅降費就超過2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8600多萬元。
“省下來的資金,我們統統用于技術研發和生産線升級。”在減稅降費政策的支持下,2020年,玉柴新産品産值同比增長58%。
除了技術創新,同樣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還有玉柴的引才之路。
山田一穗是玉柴精益制造的高級顧問,也是玉柴最早引進的國外專家之一。2013年,山田一穗漂洋過海來到玉柴,悉心指導企業開展精益改善工作。
“我希望將我的知識和經驗教授給更多人,把玉柴的生産效率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爲達到這一目標,這位蓄著花白胡子的日本精益專家,僅用三個多月就走遍了玉柴各個工廠、職能部門,把整個生産制造過程從第一道工序到最後一道工序都摸了底。結合在本田的工作經驗,山田一穗爲玉柴量身定制了精益生産體系的整體規劃並深入指導推進。
然而,如何解決社保問題一直困擾著山田一穗。當地人力和社保部門在了解到玉柴的需求後,很快落實了海外引進專家的醫療保健待遇問題,徹底打消了山田一穗的顧慮。
2016年,憑借成熟的精益管理模式,玉柴摘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如今,精益思想已經滲透到玉柴人的意識裏,精益改善的成果和經驗已經成爲玉柴“強身健體”最有效的助推劑,精益理念正引導並推動著玉柴的管理生産邁上新台階。
“無論是所在的企業,還是當地政府,都給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關懷,我期待爲玉柴貢獻更大的力量。”山田一穗說。
在強有力的人才政策保障下,玉柴持續加大國際化隊伍建設力度。依托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博士後工作站、國家認可實驗室、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人才平台,玉柴又陸續從全球國際知名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引進了近百名研發、質量、供應鏈等多個領域的領軍人才和技術帶頭人,爲企業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創新不止步。不久前,玉柴成立了國內發動機行業首個先行技術研究院。借助先行技術研究院平台,玉柴計劃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著力突破高效燃燒、超低排放控制、智能化控制、新能源動力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中國內燃機技術的世界領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