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又見證曆史了,石油期貨竟然還要倒貼。
石油危機(Oil Crisis)爲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的影響,所産生的經濟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爲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迄今被公認的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發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回顧過去發生過的石油危機,也曾帶來積極的一面,首先危機引發了世界能源市場長遠的結構性變化,迫使主要進口國積極尋找替代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價格促使廠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車:1990年美國汽車每加侖汽油的平均行駛裏程較1973年增長了40%。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歐佩克國家石油産量的增長,提高生産率。歐佩克的份額已經從原來的80%逐步降低到40%左右。但是由于産品的推陳出新、替代能源的發現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因此高油價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一大風險。
2020年4月20日,美國金融市場又制造了一個史詩級暴跌的奇迹,美國5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暴跌,收盤竟然是負的37.63美元一桶。
這是因爲5月交貨的合約,將于4月21日到期。由于石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手上持有合約的交易員陷入了困境,他們發現接盤俠不夠用了。
如果砸手裏,他們要如期到倉庫領取原油。紐約期貨交易所WTI(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的庫欣交割倉庫,位于內陸俄克拉何馬州。
就算是下定決心親自去推油(推真的油),但是一手就1000桶,一個桶還115塊呢。如果租油輪,一天沒有十幾萬是租不來的。
庫欣不靠海,離著休斯頓港還有一千公裏,石油管道使用費,一噸也得十幾美元。量小了這活兒人家根本不接。
如果不提貨,則會因違約支付大量的違約金。如果提貨,則必須給石油找到出路,那麽還將面臨石油存儲、運輸的巨大投入。
上海期貨市場能源交易中心4月16日發布公告,原油期貨倉儲費上調一倍,每桶每天0.2元,上調到0.4元。一桶油存十天,成本增加4塊。
所以你看這幾天運油股大漲,比如招商輪船,以及中遠海能。中遠海能這一個月漲了43%,招商輪船也漲了30%。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制成爲國際鬥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僅僅石油引發的沖突就達到500多起,其中20余起演變爲武裝沖突。隨著石油和水資源的日益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需要注意,這個負油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負油價,並不是到加油站加油倒貼錢,也不是你弄艘輪船到美國油庫提一船油,真的每桶倒貼給你37美元。
這個是4月2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中,要在5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交易的實時價格,紐約現貨市場的價格還在12美元。6月交貨期貨價格,也是十幾美元。
紐交所出現負油價這一幕,只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到了最後一棒,這一棒的交易員找不到接盤俠,也無法自己交割提貨,被迫貼錢找下家而已。
另外,從全球範圍內,也並沒有負油價。世界其他原油期貨市場,也都不是負油價。比如倫敦5月份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每桶是25.70美元。
上海期貨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貨(SC2005),人民幣計價是205元,折合28.9美元,因爲上海交易所的倉庫還夠用(4月份交割倉庫連續5次擴容)。
那麽問題來了,有人每桶倒貼37美元,出手了這燙手的山芋,誰賺了呢?當然是有接手現貨交割能力的買家,他們賺大了。在這一刻,他們實現了倉儲能力和銷售途徑的變現。
但就算不是負油價,油價也是20多年的最低點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以從三方面去考慮:生産環節,中間環節、消費環節。
只要消費旺盛,也就是需求旺盛,供不應求,那麽油價就不會低。但是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主要工業國家,都停工停産,全球主要國家都要求民衆宅在家裏,消費驟然降溫。
主要的石油消耗大國——美國、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荷蘭、新加坡、加拿大、泰國、英國都成了疫情重災區,石油的需求也斷崖式下跌。
需求驟減,但是主要石油生産大國,沙特、伊拉克、伊朗、俄羅斯、墨西哥、委內瑞拉、尼日利亞等國誰也不肯減産(無法就減産達成協議)。
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産國,有個小群,叫OPEC(歐佩克),也叫做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實類似于一個石油生産組織的卡特爾組織,有14個成員國。
這個組織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
隨後亞非拉多個産油國加入了該組織,總部也從瑞士遷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他們的石油出口量,占到了全世界的60%。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爲了反對西方支持的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爲主的歐佩克對西方石油禁運。
這一禁運不要緊,國際油價暴漲了4倍。就這,美國等國家還是出現了油荒,各個加油站外排滿了等待加油的汽車。
歐佩克給資本主義世界引起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通過石油這種戰略物資,展現出了自己的力量。很長一段時間,歐佩克在世界經濟中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大發橫財。
歐佩克每年召開兩次大會,商量各自産量的配額,由此來影響國際油價。也正因爲如此,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一度超過100美元,甚至達到143美元一桶的高點(2008年7月)。
這個組織的秘訣是,大家結成同盟,共進共退,要減産都減産,要增産都增産。行動團結一致,才能使整體利益最大化。
列甯說:“爲了錢,資本家會出賣絞死自己的繩索。”歐佩克也是如此,高油價,讓歐佩克及其他石油輸出國賺了個盆滿缽溢。
但是,他們也出售了絞死自己的三根繩索——第一,其他産油國;第二,美國的頁岩油氣革命;第三,高油價讓新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
你老漲價,其他國家只能加大勘測力度。上世紀80年代,英國開始在北海油田大規模開采石油,這裏被譽爲歐洲的大慶,日産約600萬桶。
過去十幾年,美國的頁岩油産業興起,石油産量翻了一倍還多。說來你可能不信,2019年美國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爲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産國,日開采量超過了1200萬桶。
美國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逆襲成爲石油淨出口國,石油出口量超過300萬桶,液化天然氣和石油産品每日出口量500萬桶,還要搶俄羅斯和沙特的客戶,爭奪市場份額。
這什麽概念?沙特的石油日出口量也就約爲700萬桶,伊拉克的石油日開采量也就約爲455萬桶。美國石油出口,可以頂得上半個沙特了。
另外,加拿大也成爲了全球第四大石油出口國,出口量約爲每天320萬桶,但是加拿大也不是歐佩克成員。
我們看到的美國加拿大的石油銷售增量,那妥妥都是從沙特、俄羅斯、伊拉克等老牌産油國身上剜下來肉啊。
總之,世界石油出口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拿大、美國、英國、墨西哥、俄羅斯、挪威、巴西等非歐佩克成員,已經成了石油輸出大國。
目前,歐佩克的份額降到了不足三分之一,但也不甘心被邊緣化,所以歐佩克在2016年跟俄羅斯、巴西、墨西哥、阿塞拜疆等國,建立了“歐佩克+”機制。
無論是什麽組織,只要成員一多,決策效率就直線下降。如果只有民主、沒有集中,這個組織中只要有一個攪屎棍,那就變成了效率極低的官僚扯皮機構,如歐盟和歐佩克+。
歐佩克+也是,總是達不成減産協議。就像罷工罷市一樣,總是有人不聽話,別人都虧了,少數人卻大發橫財,問題是讓罷工罷市威力大減。
石油減産也是,沙特減産了,俄羅斯不減産,那麽沙特的市場份額,就要被俄羅斯搶走。沙特俄羅斯都減産了,美國的市場份額趁機就上來了。
總之,只要有人不減産,那麽減産的國家,就等于給外國同行擡轎子。所以大家都口口聲聲要減産,但是都沒有行動。
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樣的:要麽你們先減,要麽大家一起減。總之,石油生産各國,開啓了比慘模式,看誰先撐不住,被迫退場。
墨西哥不願意減産。4月13日,沙特和俄羅斯兩大巨頭,好不容易達成減産協議,但墨西哥部長卻摔門而去,不願意減産。
因爲墨西哥已建立石油對沖機制多年,也就是早幾年就把自家的石油以約定好的價格給賣了,利潤不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
美國也不願意減産。因爲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巨大的投入都在前期,企業負有巨大的債務,你現在讓他減産,沒有了現金流,連貸款都還不上。
有人認爲是沙特聯合美國,搞俄羅斯和伊朗,但我認爲恰恰相反,是沙特和俄羅斯唱雙簧,在搞美國,尤其是美國等國的頁岩油産業。
第一,美國的頁岩油儲量驚人,約占世界總量的70%,頁岩油資源約3000億噸。一旦美國開足馬力,就沒有沙特和俄羅斯的活路了,沙特和俄羅斯太依賴石油産業了。
如果國際需求旺盛,俄羅斯和沙特是搞不死美國的頁岩油産業的。偏偏疫情全球蔓延,國際需求大減,美國還是重災區,這可是扼殺美國頁岩油好機會,還不顯山不露水。
因爲每桶石油的開采成本,沙特是4美元,俄羅斯是17美元,而美國的頁岩油開采成本在36~50美元。
只要沙特和俄羅斯稍微扛一扛,讓20~30美元的價位持續一段時間,就足以讓美國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頁岩油産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目前已經有成果了,4月1日,成立于1980年的惠廷公司宣布破産,這是美國倒下的第一家頁岩油氣公司。
如果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20美元上下,2020年將有超過533家企業破産、700億美元的頁岩油債務等待破産重組,2021年這一數字將上升爲1770億美元。
1770億美元只是包含生産和勘探頁岩油的企業,如果把圍繞頁岩油的服務公司都加進來,這個破産債務額將高達5000億美元以上。
如果石油在價格10美元一桶,破産數量將超過1100起,美國的頁岩油氣産業也將被一網打盡,美國經濟也會雪上加霜、遭到重創。
第二,沙特80後王儲小薩勒曼(MBS)跟美國還有一些私人恩怨。從3月6日開始,小王儲陸續逮捕了至少20名王子,包括兩名高級王子,罪名是密謀政變。
被捕的還有王儲的親叔叔,他還是前王儲。除此之外,據說還有幕後的支持者——三名美國的中情局人員。3月12日,特朗普跟小薩勒曼通了電話,美方人員被釋放。
與此同時(3月7日),沙特突然大幅降低了石油出口價格。3月10日,沙特宣布增産25%,將原油供應增加至每天1230萬桶,然後打八折銷售。
俄羅斯也迅速跟進,短期日增産20萬-30萬桶石油,未來則能夠日增産50萬桶石油,這將使俄羅斯的産量達到創紀錄的每天1180萬桶。
第三,從俄羅斯的角度,更是有充足的動機,跟沙特聯手,趁著國際石油需求暴跌,給美國的頁岩油氣産業補一刀。
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已經到了蹬鼻子上臉的程度。爲啥這麽說?今年初,美國成功離間了俄羅斯最鐵杆的盟友——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東斯拉夫兄弟,去年兩國還秀恩愛,白俄總統盧卡申科,還表示要帶領白俄羅斯加入俄羅斯,並且不給美國一絲機會。
然而,再甜蜜的塑料花友誼,也經不起美元誘惑。兩國在油氣價格上産生了分歧,2020年1月1日起,俄羅斯停掉了油氣供應,就像當年對付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那樣。
于是白俄羅斯的煉油廠和石化廠大部分停産,還要賠錢。但白俄羅斯不甘示弱:你敢斷我的氣,我就斷你的氣。
因爲俄羅斯通往歐洲的油氣管道,要從白俄羅斯過境。于是白俄羅斯又反過來要求提高俄羅斯過境石油關稅,
兄弟之間鬧點矛盾也很正常,但這時候,美國在兩國的裂縫中突然插了一杠子。1月31日,美國國務卿彭嫖突訪白俄羅斯,表示願意給白俄羅斯供應油氣,還願意提供10億美元援助。
美白關系迅速進入蜜月,恢複了已經中斷12年的大使級外交關系。白俄羅斯有可能淪爲第二個烏克蘭。
美國不僅對俄羅斯的鐵杆兄弟下手,還破壞俄羅斯跟歐盟的石油管道項目。2017年,德國從俄羅斯進口了530億方的天然氣,占了德國天然氣消耗量的40%。
美國看不下去了。一方面,他不願意看到俄歐關系過于親密;另一方面,自己畢竟也成了天然氣出口大國。
所以美國強烈反對這個名爲“北溪二號”的油氣管道項目。2019年1月,美國駐德國大使警告,如果北溪二號投入運營,歐盟會遭到美國制裁。
德國不知道哪兒來的膽子,抨擊白宮的“歐洲能源多樣化”訴求是“幹涉德國內政”,德國總理默克爾誓要與美國好好理論理論。
美國對德國竟然敢于頂嘴感到驚訝,在特朗普簽署通過的《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再次申明要制裁北溪二號油氣管道項目。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俄羅斯不會忍氣吞聲的,也明確給德國打氣:一是會用一切手段確保石油管線的完工,二是一定會找機會采取報複措施。
俄羅斯手裏的牌其實並不多,恰好美國疫情揭蓋,成爲全世界最嚴重的疫區,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這時候再用低油價補一刀,時機非常難得,效果也將會非常完美。
所以這就可以理解,爲啥沙特和俄羅斯,面對石油過剩,還依然堅持不減産,其實都是在發動一場針對美國頁岩油氣的絞殺戰。
石油工人
對中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必須辯證地看,這件事是有利有弊,而且明顯利大于弊。
先說弊的一面,油價低了,新能源産業就不好搞了,包括中國自己的頁岩油産業,對新能源汽車也是個利空。
再說利的一面,那就更大了。首先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能節省不少外彙。2018年我國石油進口了4.62億噸,總費用2392億美元。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60美元一桶,跟20美元一桶比,明顯可以節約三分二的成本。今年用800億就可以買2018年同樣多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