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在太倉見到德國人齊漢的時候,他正在生産線上忙碌著。“疫情發生後,德國的家人和朋友喊我回去,我拒絕了,我要留在這裏,員工在呢。”這位富樂壓鑄(太倉)有限公司的CEO,年初剛拿到了中國的永久居住權。
雖然身爲CEO,但在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期,他直接上了流水線操作台。“在中國工作生活11年,如果這個時候我回去了,對于這裏的員工來說,就好像一艘船失去了掌舵的船長。”他說,我更願意待在這裏,和大家一起抗擊疫情,這是我的家。 富樂壓鑄(太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由德國富樂集團全資控股,專業從事鋅合金壓鑄生産,主要産品應用于汽車行業,例如:汽車安全帶、汽車天線、汽車電子、汽車座椅等産品,企業有員工250名。
受疫情影響,目前員工只到崗60%。缺人,可訂單不缺,客戶的信任不缺。怎麽辦呢?齊漢就帶著辦公室人員一起上産線頂崗。“疫區的員工沒有回來,然後我們辦公室會參加輪崗。”該公司人事部經理全敏說,公司開展了員工技能培訓,各個崗位轉崗培訓,包括辦公室員工。這樣的話,我們對操作機器的技能也有所掌握,所以能夠上生産線。 齊漢說,公司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對于不能按時到崗的員工,在遵循國家規定的基礎上,保障他們的利益,同時給予2月底前返崗的員工一定的額外獎勵,雖然成本支出大了不少,但公司盡量支撐。
齊漢說,疫情給公司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比如用工難題帶來的困擾。“即便采取了頂崗措施,但是訂單還存在著交付的問題,尤其是海外的訂單,只能空運,這樣一來又加大了成本。”齊漢說,不管怎麽樣,我們仍然要盡最大努力恢複生産力。
危機帶來思考。齊漢在考慮公司長遠發展時認爲,只有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才能讓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力。“自動化是關鍵,自動化程度越高,對人的依賴性越低。公司的發展十分迅速,保持每年平均20%-30%的增長,有時候甚至達到了40%。相比之下,員工數量卻幾乎保持不變,這表明,我們要在保持現有員工數量的基礎上,通過提升自動化程度實現了發展。”他說,這是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我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一方面提高自動化水平,另一方面則思考著如何通過管理來提高效率,比如簡化員工辦公流程。齊漢說,已經與新加坡一家公司合作,打造數字化工業應用平台,員工在這個平台上,能准確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快速有效提升效率。 在齊漢看來,這一平台能事半功倍。“從源頭查找問題,節省成本,同時避免重複問題的産生。”他說,當這個應用平台在公司所有工藝上後,從原材料進廠直到成品出庫給客戶,每一步操作都可追蹤查看。出現了任何問題,我們都能及時反應,找出問題,培訓相關操作人員,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發貨給客戶的産品實現零缺陷,因爲我們的産品應用在生命安全系統上。 ”他說。 在中國生活11年,齊漢早已愛上中國文化。相機裏的攝影作品和中文名字的“漢”字是最好的印證。疫情來襲,齊漢沒有走,一方面是情感上的不舍,另一方面也是他對太倉營商環境的信任。“我覺得中國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做得實在是了不起!值得全世界學習如何防控以及應對疫情。也許這個情況發生在德國,我們也未必能反應得如此迅速。”他說,這段時間,我們也看到、聽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有志願者堅守崗位,有愛心人士默默捐贈等等,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爲這座城市加油。
交彙點記者 趙偉莉
微信公衆號:江蘇1號 (id:gh_3b06d4825686)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