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6月正式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以來,在普惠金融業務上,中國銀行繼續往“深”處著眼,向“遠”處邁進。
2019年3月29日,中國銀行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年報致辭中表示:“全年集團客戶貸款總額比上年末增加9227.14億元,積極爲實體經濟提供源頭活水。持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新增貸款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堅決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率先發布《中國銀行支持民營企業二十條》。加強投、貸、債聯動,嚴控貸款定價和服務收費,積極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年普惠金融貸款增長12.26%,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爲3042億元,較年初增加332億元,增速爲12.26%,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貸款戶數較上年新增4.81萬戶;截至2018年年末,貸款戶數較年初新增4.65萬戶;不良率較上年底下降1.21個百分點。
據悉,爲推動普惠金融業務進一步發展,中國銀行單列信貸計劃,配備專項費用,制定差異化考核體系,著力提升基層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意願,實現“敢貸、能貸、願貸”。同時,聚焦線上融資産品,研發“中銀企E貸”,打造普惠金融網絡融資服務體系。采用合理、簡化、標准、端對端的工廠式“流水線”運作和專業化分工,升級完善中銀“信貸工廠”模式,擴大客戶服務範圍,放寬授信期限,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另外,中國銀行進一步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優化風險計量與控制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讓利客戶,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始終控制在合理區間。2018年四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一季度末下降超100BP。
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已經在36家一級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營業網點全部作爲普惠金融基礎服務網點。通過評選普惠金融信貸發起重點網點,中國銀行持續打造過硬的專職人員隊伍,實現普惠金融服務的便利化、專業化。
中銀富登涉農、小微貸款占比超9成
湖北省潛江市素有“中國小龍蝦之鄉”的稱號,並有“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美名。
2010年潛江市舉辦首屆龍蝦節,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工作的陳龍覺得養蝦市場大有可爲,他辭去廣州的工作,回到潛江老家和父親陳居茂開始學習養蝦。
父親陳居茂曾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已辭職在外經商多年,懷著對小龍蝦養殖市場的憧憬,陳居茂父子租用100畝蓮蓬池將理論化作實踐,對小龍蝦的重要食物來源“底棲生物”進行研究。
不料當年蓮蓬發蟲,而任何藥物對底棲生物的成活均有影響,爲了杜絕藥物,陳居茂父子選擇賠償蓮蓬池主的損失。不巧屋漏偏逢連夜雨,次年蓮蓬池主突然提出不再提供研究場地,這一下,陳居茂父子投入近80萬的研究經費付之東流。
陳居茂懷著對小龍蝦事業熱情,決定帶著兒子再次起航,計劃承包500畝田,其中472畝養殖藕帶,28畝專門研究小龍蝦的生長環境、育種等。但苦于手頭資金不足,借遍身邊親朋好友後,資金缺口還差30萬。就在陳居茂父子爲資金傷腦筋的時候,潛江中銀富登客戶經理的主動上門拜訪,很快就通過審核批准了30萬的信用貸款。資金到位,陳居茂父子最終培育出了抗體強、存活率高的麻殼蝦,當年小龍蝦養殖獲得了大豐收。
在潛江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的大力支持下,陳家父子進一步成立了潛江蝦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規模也由之前的500畝擴大到2000多畝,實現了年利潤過千萬。
自2014年始,潛江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在扶持小龍蝦養殖産業上動作頻頻:累計聯合水産局舉辦小龍蝦養殖推廣活動8次、配合上遊飼料廠商舉辦活動50多次,組織小龍蝦養殖協會合作社開展養殖戶座談交流活動100多場;累計爲小龍蝦養殖戶授信2800多戶,發放貸款額度約2.15億,其中,2018年全年發放小龍蝦養殖戶貸款900多筆、額度5900萬。
陳氏父子,只是中銀富登數百萬貸款對象中的一個;在經曆過數輪擴張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已甩開其他村鎮銀行較大距離,並成爲中國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重要推進器之一。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是中國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下屬的富登金控合作,自2011年起規模化、批量化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中國銀行將自身品牌和資源優勢,與富登金控豐富的微型金融經驗相結合,開啓國內大型銀行發展微型金融之路。設立之初,定位即非常明確:三農、小微;在具體表現上,則是紮根縣域,“惠農支小”。
2017年3月,中國銀行以9.7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國家開發銀行發起設立的15家村鎮銀行,並將其整合進中銀富登;2018年8月,中國銀行再次以16.06億元接盤中國建設銀行發起的27家村鎮銀行。至此,中銀富登的規模和實力,已領跑村鎮銀行群體。
截至2018年末,中銀富登已建成127家分支機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等金融服務空白或薄弱的縣域地區,累計服務200萬客戶,爲23.5萬戶客戶發放貸款900億元,戶均21萬元,涉農及小微貸款占比超過90%,大力支持鄉村振興和“三農”事業。
截至2018年末,中銀富登存款客戶數達到178.7萬戶,貸款客戶數15.33萬戶,戶均貸款21.34萬元。其中,涉農及小微貸款占全部貸款的90.62%,農戶貸款占全部貸款的43.31%。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銀富登全轄不良率爲1.94%,撥備覆蓋率爲269.83%,撥貸比5.24%,以資本充足率爲核心的監管指標全部滿足監管要求。
據中銀富登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3年,中銀富登的目標是將村鎮銀行進一步擴張至150家左右,約占全國村鎮銀行總數的10%。
多維度出擊,決勝“最後一公裏”
中國銀行的普惠金融業務,是從多個角度進擊,突破“最後一公裏”的阻力。
前述中銀富登主要紮根縣域,借助中國銀行總行的強大支持,將業務不斷下沉至農村市場;而對于廣大立足于城鎮的中小企業,中國銀行的一大利器爲:中銀信貸工廠。
2009年,中國銀行在全國推廣“中銀信貸工廠”,該業務模式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通過端對端的流程設計,以“批量化”的營銷機制實現主動營銷,以“工廠化”的經營理念打造流程銀行,以“標准化”的管理技術制定標准作業程序,從中小企業授信業務發起到審批,實現全流程的高效服務。
近期,中國銀行對信貸工廠模式進行了2.0升級,其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擴大了服務範圍,讓更多小微企業可以納入信貸工廠的服務範圍;
二是取消信用貸款限制,靈活設置授信擔保條件,改變以往信貸過分依賴抵質押的做法;
三是靈活確定授信期限,匹配小微企業經營周期和資金需求,授信期限可長可短;
四是積極使用大數據技術,爲發展網絡金融産品打下基礎,鼓勵借助信息科技手段代替人工作業,降低成本,讓利客戶。
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中國銀行還有另一優勢:首批投貸聯動試點資格。
早在2016年,中國銀行便位列首批10家投貸聯動試點銀行。數年來,中國銀行結合自身綜合化優勢,持續推進投貸聯動,利用中銀投、中銀國際等投資平台,爲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投資,緩解企業融資難壓力。
在投貸聯動的加持下,中國銀行打破傳統信貸思維,“不唯財務報表,不唯抵質押擔保”,發揮知識産權增信增貸作用,優化科技型企業信貸審批流程,打造以“中關村模式”爲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爲企業提供覆蓋初創期、快速成長期和穩定發展期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截至2018年底,該模式已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八個主要城市完成複制推廣,累計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4.67萬戶,累計投放貸款567.58億元。
此外,在中資銀行中,中國銀行具備全球化和綜合化優勢。在普惠金融領域,中國銀行借助其全球化優勢,首創了“中銀全球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這一服務亦是中國銀行探索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與衆不同之處。
其具體做法是,不定期在全球各地區舉辦跨境撮合對接活動,爲全球中小企業搭建互聯互通的平台,支持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産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創新,進而幫助中小企業融入全球資金鏈、價值鏈、産業鏈。該服務聚焦“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多邊貿易合作,對世界各國的中小企業間合作與交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2014年以來,中國銀行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13個國家及中國多個省市舉辦50場跨境撮合對接會,吸引來自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境內31個省市自治區的3萬家中外企業參與。
2018年11月,中國銀行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爲期3天的展商客商供需對接會,客戶覆蓋進博會7大展區30個大類行業近一半海外展商,80%以上客戶是中小微企業。
“1+2”事業部架構護航
中國銀行在普惠金融業務上的多維度推進,少不了背後組織架構調整所帶來的支撐。
2017年6月20日,中國銀行舉行普惠金融事業部揭牌儀式,宣告普惠金融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銀行管理層曾在2017年的一次銀監會(現銀保監會)的例行發布會上介紹,中國銀行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全集團實施,“普惠金融事業部涵蓋的主體不僅僅包括我們商業銀行法人機構,還包括專門從事普惠金融服務的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以及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我們把它稱爲‘1+2’的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架構。”
這一事業部制架構,一方面體現了總行層面上的重視,另一方面又讓相對獨立的機構得以將觸角得以伸入市場深處,給中國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賦予了更大的靈活度。
“2019年,將是我們可以用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去競爭優質小微客戶的一年。”中國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朱軍在今年初召開的普惠金融新聞吹風會上稱,“去年四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79%,較一季度降低107BP——這個價格是中行自主決策、自發引導確定的,希望給小微企業更優惠的利率,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最後一公裏’。”
朱軍表示,除了降利率外,中國銀行還主動將“兩禁兩限”改爲“四禁”,全面禁收承諾費、資金管理費、財務顧問費、咨詢費,免除房地産類押品的評估費用,累計免收小微企業8個業務類別的12項服務費用。
朱軍表示,2019年,中國銀行將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小微融資成本、加大資源傾斜力度、提升信貸服務能力四個方面進一步發力。
三農、小微等普惠金融業務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也是開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體現,因爲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
2018年下半年,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國內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出現較大程度惡化;2018年11月1日的民企座談會後,中國銀行在金融同業中于2018年11月9日率先發布《支持民營企業二十條》(以下簡稱“二十條”),並在全轄與民營企業舉行總對總合作協議簽約和座談。
中國銀行《二十條》主要從優化授信政策、提高服務效率、加強資源配置、健全盡職免責、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費用、完善服務模式和創新産品服務等八個方面對民營企業進行精准支持。
據悉,《二十條》正在加速推動中,並提出了相關目標,例如,在盡職免責方面,中國銀行2019年將采取配置900億元普惠金融專項規模、增設一級分行“民營企業業務”考核指標、下發民營企業白名單;下發《盡責審查工作指引(2018年版)》、完成《信貸工廠客戶盡職免責情形》、出台《中國銀行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涉農、扶貧授信業務責任認定盡職免責操作指引(2018年版)》等,並將出台《中國銀行民營企業盡職免責工作指引》。這些措施的出台,將進一步激勵一線業務人員“敢貸”。
中國銀行還一並提出了“民營企業貸款新投放不低于全部對公貸款新投放的三分之一”的目標。
普惠金融的“深”與“遠”
經過多年實踐後,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裏”的難題依舊普遍存在。它指的是現有金融服務不能觸達部分社會階層,尤其是“中小微弱”群體的現象,形成金融服務的缺口,其具有幾種表現形式:空間距離遠、服務成本高、客戶服務能力不足等。
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做普惠金融有天然的優勢,也存在弱勢。
優勢在于,國有大行在機構網點、信貸能力、經濟資本等方面擁有龐大的資源優勢,同時具備一定經驗;而劣勢在于,更加嚴格的監管機制和龐大的客戶資源,也讓小微貸款在銀行基層員工眼中顯得有些“雞肋”。
對國有大行而言,要擺脫原有路徑依賴,將普惠金融客戶群體下沉,較快見效的,或是通過在考核上做出調整。
朱軍在前述吹風會上表示,中國銀行已針對普惠金融信貸領域出台了包括績效考核、內部收入獎勵、專項人事費用獎勵、FTP優惠、經濟資本優惠在內的一系列資源傾斜政策。
“總行的考核就是最好的指揮棒,能夠引導基層行在普惠金融服務上更多地投入力量、配備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朱軍說,“比如,基層行讓利給小微客戶的FTP,總行會進行全額補貼。央行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分爲兩檔考核標准,中行內部同樣把這種鼓勵政策傳導給分行,普惠金融業務余額占比和增速越高的分行,獎勵也越多。”
傾斜更多激勵,輔以盡職免責,能解決一線業務人員的動力問題,但要提高個人能效,全行科技力量的提升亦不可或缺。過去幾年裏,中國銀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亦在不斷加大,未來,科技的力量,將有望在其普惠金融業務中進一步顯現。
2017年,中國銀行提出科技立行的口號,並提出每年將額外投入全集團營業收入的1%用于金融科技,這使得全行科技投入大幅提升。
中國銀行同時還提出,並將著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3-5年內,實現集團具備科技背景人才占比達到10%,即30萬中行員工中將有3萬是科技人才,並重點加強産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客戶體驗師、互聯網安全專家等人才儲備。
若要歸納中國銀行普惠金融業務的特征,或許可以用“遠”和“深”。
深,中國銀行擁有可以深入農村及貧困地區的龐大網絡,用戶群體的“縱深”頗具特色;而“1+2”架構下用科技手段武裝起來的深度服務能力,亦非一般機構可望其項背。
遠,跨境撮合,讓中國的中小企業得以與遙遠的外國企業合作,拓業務、學管理,增強企業生命力;同時,中國銀行總行的堅定支持,則爲中行普惠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未來,伴隨資源進一步投入、網絡進一步延展、科技進一步創新,中國銀行普惠金融發展更加值得期待。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