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雲芳
無論是在新加坡購物商場、醫院、圖書館或餐館,上萬元的機器人隨處可見,功能也日漸多元化,除了清潔衛生,還能唱生日歌,甚至沖調咖啡等。
受訪新加坡機器人開發和供應商認爲,冠病疫情帶動機器人的銷售量,由于人力短缺的問題難以徹底解決,這個強勁的需求預計會持續下去。
疫情增強了公衆對于衛生的意識,同時也沖擊了清潔行業的人力資源,導致清潔費用上升、生産力下降,而清潔機器人可通過承擔耗費體力和時間的清潔任務,減緩人力短缺問題。而在餐館,有了服務機器人,員工可在它們的協助下,更有效率地完成送餐和收碗盤的工作。
專門送餐的機器人“歡樂送”(PuduBot)會“演唱”多種語言的生日歌。(何家俊攝)
過去兩年,得益于疫情之後清潔行業的人手極度短缺,新加坡清潔機器人制造公司LionsBot International連續兩年收入增長兩倍,新一年的收入預計會是去年的三倍。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黃騰徹受訪時說,疫情增強了公衆對于衛生的意識,同時也沖擊了清潔行業的人力資源,導致清潔費用上升、生産力下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亞洲發達國家的清潔行業都面對人力短缺或老齡化的問題,而清潔機器人可通過承擔耗費體力和時間的清潔任務,減緩人力問題。”
該公司的客戶橫跨教育業、醫療業、交通業和金融業等領域,包括樟宜機場、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的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在內的機構都部署這家公司的機器人。
專攻服務機器人的Ourglass Robotics去年的銷售量更達到前年的10倍,至今已在餐館、實驗室和工廠等場所部署超過100台服務機器人。
公司創始人代子星說,許多餐飲業員工在疫情初始時返鄉或轉行,導致我國2020年中重新開放堂食後,嚴重人手的不足致使服務機器人出現需求猛增的勢頭。另外,餐飲業者在購買機器人時能通過企業發展計劃(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獲得高達80%的津貼,這也促進了機器人的使用率。
代子星說:“有了服務機器人,餐館所聘請的群體就能更多元化,譬如殘障人士和腿腳不好的年長者可在機器人的協助下完成送餐和收碗盤的工作。”
餐飲集團Create Restaurants Asia近期在旗下的日式自助火鍋店Shabu Sai試用送餐機器人。集團董事經理張義輝說,疫情中的自助餐須耗費很多人力,來回好幾趟將顧客點的生食送過去,將這個運送的過程交由機器人代勞,能提升餐廳的效率。
張義輝說:“以兩年的營運來說,機器人平均每月的費用是一個兼職員工的一半,以性價比來說我覺得是值得的,尤其是允許五人堂食後。”
去年在獅城大廈購物商場登場的泡咖啡機器人Ella,預計今年會在30個地鐵站爲乘客沖泡咖啡。(受訪者提供)
商家盼通過機器人攬客
研發智能咖啡機器人Ella的陳邦耀以經營咖啡館起家,幾年前遇到人手短缺和租金高漲的問題後,他轉而投入技術研發,希望能克服餐飲業者的挑戰,爲通勤者提供高級咖啡。
每小時可沖泡200杯咖啡的Ella去年在獅城大廈購物商場,以及日本東京和橫濱車站等地亮相,預計今年也會入駐我國30個地鐵站。
陳邦耀說:“無接觸方案從未如此普遍,這是因爲餐飲和零售業者努力在疫情期間確保顧客安全,我相信無接觸方案將來會扮演很關鍵的角色。”
隨著疫情加速數碼化,多家機器人公司注意到,來自不同領域的詢問量都有增長的趨勢。
黃騰徹說,LionsBot International注意到,醫療業、零售業和教育業去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是前年的三倍。
售賣多款不同機器人的技術開發公司MI Robotic也看到醫療護理領域的需求增幅最大,爲50%。另外教育領域和私人企業的需求則分別上升了10%和20%。
首席執行官趙卓敏說,部分原因是因爲活動策劃公司和金融領域希望通過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科技來吸引顧客,另外機器人不受安全距離措施的限制,可在場地派送物品或爲訪客充當向導。
本地八家公共圖書館采用機器人來辨認擺放在錯誤位置的書籍,提高工作效率。(受訪者提供)
圖書館掃描機器人讓錯置書本“回家”
每晚掃描約5萬本書,新加坡八家公共圖書館采用13個“書本掃描機器人”,專門偵測擺放在錯誤位置的書籍。
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科技服務部副資訊長納拉亞南(Rama Narayanan)說,圖書館管理局在2018年首次采用機器人技術來協助日常運作,在爲訪客提供便利的同時,加強服務。
書本掃描機器人(Shelf-Reading Robot)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發,每天在圖書館關閉後,以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技術掃描書籍上的編碼,辨別擺放在錯誤位置的書籍。隔天,圖書館職員可根據機器人生成的報告,重新擺放這些書籍。
納拉亞南說,自從他們自動化查架過程後,一家圖書館每年可省下多達3500個工時。另外,這也能協助圖書館確保數據庫不會過時,隨時可用來尋找和清點物件。
未來,國家圖書館將繼續在服務方面擴展機器人作用,例如將物品從分類室運送到書架,以及使用機器人指引訪客找到心儀書籍所在的書架。
療養院引進機器人 照顧住戶身心健康
疫情使許多年長者的社交活動受限,太和觀療養院前年開始使用機器人,讓住戶能遠程與家人和義工互動,更能記錄住戶的生命征象和巡邏,減輕療養院員工的負擔。
太和觀療養院總裁李金煌說,基于防控疫情所帶來的社交距離限制,護工須要劃分團隊或分區域工作,另外爲了遏制病毒傳播,看護人、訪客和義工有時也無法進入療養院,這都影響了住戶的身心靈健康。
不過,這些問題在采用機器人後得到緩解。太和觀療養院首先在前年7月采用的遠程機器人Ohmni,協助住戶與家人和義工視訊,療養院員工也能通過夜視功能來巡邏整個房間。
Ohmni的成功讓太和觀療養院引進另一款智能機器人Temi。這款機器人可自動在房間中記錄住戶的體溫和血氧等生命體征,更能爲他們播放音樂、電影和新聞,對行動不便的住戶尤爲有用。李金煌說:“住戶首次見到這些機器人時都十分驚喜,機器人不時也播放他們喜愛的歌曲和視頻娛樂他們,兩者如今密不可分。”
該療養院目前有兩個Ohmni和四個Temi機器人,李金煌說,接下來他們將探索其他功能的機器人,例如自動消毒機器人,來加強家政團隊。
太和觀療養院前年開始使用機器人Ohmni,讓住戶可以與護士遠程通話。(受訪者提供)
餐館機器人會娛客 唱多種語言生日歌
已有近70年曆史的土生坊娘惹餐廳一直以來面對人手挑戰,第三代掌門人葉俊成因此在近期轉向創新科技,減輕員工的負擔。
位于濱海藝術中心的餐廳有5000平方英尺大,使用了兩個機器人。一個是專門送餐的“歡樂送”(PuduBot),它安裝的三個托盤可裝載約30公斤的食物,並附有能罩住所有食物的菜罩,安全地將食物送到餐桌。
另一個則是可運送碗盤的“好啦”(HolaBot),員工只要使用智能手表通過餐廳四處的感應器呼叫,該機器人就會前往呼叫地點,在員工裝載碗盤後送去清洗,其承重量多達60公斤。
葉俊成說,自啓用機器人以來,餐廳的生産力增加了約40%。
“更重要的是,我的員工省去來回跑的工作,能有更多時間向顧客推薦和售賣更多産品,有益于我們的生意。”
“我希望餐飲業創新,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加入我們。”
葉俊成提出,機器人對于成人和孩童仍有新鮮感,其中一款機器人更可以“演唱”多語言的生日快樂歌,讓顧客的用餐體驗更愉悅。
該餐廳通過企業發展計劃獲得了高達80%的津貼購買機器人,葉俊成如今正考慮在其他兩家店面也采用該科技。
做家務或陪伴年長者 更多個人機器人將面世
多功能機器人預料會是未來的趨勢,個人機器人的需求也可能會上升。
南洋理工大學工學院院長彭樹捷教授受訪時說,未來的機器人配置將更靈活,功能也多樣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畢竟一個機器人的費用不低,如果功能單一,將很難說服用戶以高價購買。”
彭樹捷也預計在未來的五到10年,更多個人機器人將面世,例如可以做家務或陪伴年長者的機器人。
機器人開發和經銷商CareStar Robotics目前售賣一款可供個人使用的機器人,名爲Temi。它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遠程通話和連接智能設備,售價介于7500至8500元,疫情期間深受美國年長者歡迎。
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黃耀亭認爲,雖然個人機器人在我國並不常見,但提供看護服務的私人機器人需求將會上升,以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些機器人可以幫忙取食物和水,或者和年長者玩遊戲,提供娛樂。較大型的智能機器人則能協助行動不便的年長者通勤,並記錄預約看診和服用藥物的行程。”
趙卓敏則只看過幾個新加坡公衆購買高于1.1米的個人機器人。“由于我國住家多數只有1000平方英尺大,機器人在家裏移動不太理想,因此它們在歐洲和美國較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