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啧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發展海洋事業已成爲全世界的一種廣泛共識。茫茫大洋、藍藍海波,蘊藏著人類對更好更快發展的共同願望。
青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817公裏,海域面積達12240平方公裏,比陸域面積多1000平方公裏,海域盛産魚蝦貝以及海帶、紫菜等,可利用漁業資源達110萬噸以上……海洋賦予了青島豐富的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作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青島擁有國家統計的20個海洋産業和重點打造的7個海洋産業集群。“十三五”期間,青島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近三年來,青島發起經略海洋攻勢,海洋産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等六場硬仗全面起勢,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3%,已具備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礎和能力。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青島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標簽,也是最深厚的特質。藍色的血液,流淌在城市的血脈裏,繪就了城市的曆史,澎湃著城市的未來。《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圍繞進一步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總體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國家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示範區、海洋經濟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對于海洋底色濃厚的青島來說,發展海洋經濟不僅是一直以來的天然使命,也是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
堅實基礎錨定目標,踏上海洋經濟發展的全新征途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以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爲“坐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發展的重要論述,向著總書記擘畫的前進方向,不斷推動全市海洋發展取得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完成海洋生産總值3129.6億元,同比增長20.7%,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30.4%。
深藍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青島海洋經濟發展態勢好,蓄積了相當的基礎。“十四五”開局以來,放眼全國,更多的城市正在發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發展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態勢。無論是山東建設海洋強省,還是青島建設現代海洋城市,都要求青島在經略海洋上展現更大作爲。
號角吹響,目標錨定,青島已經開啓了經略海洋的新征程,加碼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寫就逐夢深藍的絢麗詩篇,這既是青島對總書記賦予的國之重任作出的真切回應,更是青島昂首奮進的決心和勇氣。
人才集聚創新引領,探索海洋經濟發展的優勢路徑
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青島新增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研究員王軍成、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兩人均來自海洋領域。至此,青島共擁有36位住青院士,其中20多位爲涉海院士。
海洋人才是海洋科技的動力之源,海洋科技是海洋經濟的強力支撐。不斷集聚的海洋人才和不斷提升的海洋科研能力,催生了強大的海洋創新能力,成爲青島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氣和長板優勢。目前,青島共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涉海科研機構近30家,約占全國五分之一;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30家,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占全國三分之一。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的海洋科技指數顯示,青島蟬聯中國大陸海洋科技指數第一名,在全球海洋科技指數中以93.195分繼續保持第2位。
10月28日,我國規模最大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島揭牌運行,已完成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樣品入庫超10萬份,未來10年內種質資源保藏量將達到34萬份。通過建設種質資源庫,青島將打造國際一流的國家水産種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中心、海洋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及種質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支撐水産種業振興行動和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這是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力不斷提升的縮影。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科技創新,則是最核心最活躍的創新元素。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進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創新綜合能力,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打造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
今年,青島聯合清華大學和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共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已初步構建起“強核心+大平台+産業化”的新型海洋研發機構和創新機制,組建了由7名院士和8名首席科學家領銜的18個研究中心。此外,依托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蔚藍生物等研發平台,建立起“企業+研究院”前、中、後端對接協作機制,爲海洋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打開了“通路”。
通過搭建企業、資本、科研機構等多方互動的海洋科創平台,促進更多高端人才團隊和研發成果在青集聚,帶動應用技術發展和産業化突破,從而搶占海洋戰略制高點,把握海洋經濟新航道,寫好海洋發展這篇大文章。
提質增效港城融合,架設海洋經濟發展的堅實橋梁
在青島港,“空無一人”的全自動化碼頭用10個“世界首創”展現了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無限潛力。它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自動化碼頭,也是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8月24日,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在“地中海馬汀娜”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52.1自然箱/小時,第七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
青島,依海而建、依港而興,港口成爲海洋城市的發展優勢,也是海洋經濟的強力支撐。目前,青島港是世界第6大綜合性港口,有世界最大的礦石碼頭、原油碼頭和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連續6年居全國港口首位。今年以來,青島港這座充滿“黑科技”的碼頭不斷自我進化,加快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依托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研究新技術、優化作業流程,現場作業效率穩步提升。前10個月,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3億噸,同比增長5.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87萬標箱,同比增長10.3%。
以一港聯通世界,青島港加速了全球各類發展資源在青島集聚耦合,城市對外開放的格局和站位更加高遠,青島港作爲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的作用也更加凸顯。而在山東自貿區、上合示範區等國家戰略加持下,青島港越來越成爲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海洋經濟的堅實橋梁,向著港城融合、産城共興的方向進發。
今年,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中國(青島)RCEP國際博覽中心等總投資約68億元的8個項目和郵輪港區先開區市政配套一期工程已集中開工,將極大帶動青島航運、貿易、金融、郵輪産業的聚集發展。6月,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揭牌,山東港口依托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優勢,全力打造集交易、信息、金融、物流于一體的功能體系,努力建成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內具有話語權和定價權的國際油氣中心。7月,“原油全鏈條貿易服務集采平台”“油氣全鏈條貿易服務集采平台”“多貨種、多區域全鏈條貿易服務平台”“暢通國內大循環 助力高質量發展新平台”四大平台在青島啓動,進一步實現資源集聚與合作共贏。
産業升級轉型跨越,承載海洋經濟發展的城市擔當
經略海洋的核心在海洋産業,海洋産業發展的核心是海洋項目。目前,青島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海洋産業體系,有20多個海洋産業門類。大項目落地爲海洋産業提質增效提供了“載體”。今年,總投資3600多億元的110個涉海重點項目提速發展,前10個月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0.8%,開工率達到98%。
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産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藍谷藥業海洋科技谷、聚大洋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園、百發海水淡化二期、崂山沙港灣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球領先的海洋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商新加坡TUFF海工在青島注冊了其目前國內唯一的子公司塔福能源有限公司,隨著年産值過百億元的海工項目落地,青島將成爲海洋石油和天然氣全産業鏈的全球樞紐。除了發展“存量”,青島還持續加大海洋領域招商引資力度以謀求“增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124個,總投資976.4億元,其中投資超過50億元的項目有6個。
項目落地離不開持續、穩定、高效、精准的金融支持。爲此,青島拓展涉海企業金融服務渠道,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化合作,滿足各類涉海項目融資需求。多措並舉推動海洋産業,特別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海水淡化、海洋漁業等海洋新興産業實現轉型升級。
産業是海洋經濟的關鍵支撐。青島正在加快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海洋産業體系,突破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漁業等傳統産業,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興産業,創新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海洋信息技術、涉海金融、海洋文化旅遊等海洋現代服務業,謀劃發展深海開發、基因技術等海洋未來産業;加快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海洋生物醫藥研産基地和船舶海工裝備産業基地,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今年我國首次發布的《中國海洋新興産業指數報告》顯示,全國沿海城市中,青島與上海、廣州、深圳對中國海洋新興産業總指數的貢獻合計爲24.5%,處于海洋新興産業發展的“第一梯隊”。
青島要當好山東“龍頭”,首先必須在海洋經濟發展上當好龍頭,進一步承擔起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排頭兵”的責任,這是青島必須扛起的擔子,也是重大的發展機遇。資源禀賦、優勢特色就擺在面前,機遇、責任就擺在面前,青島必須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機遇抓在手上,創一流、當排頭、走在前,書寫奮發向上的藍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