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優化國有土地的利用,土管局也主導義順忠邦城的綜合發展項目。這個集民衆俱樂部、遊泳池、巴刹和熟食中心于一處的項目將更善用土地,原本建于1988年的低樓層民衆俱樂部將被拆除,改建樓層更高並可容納更多用途的建築。
爲確保舊校舍的使用能跟上附近居民的習慣與需要變化,土管局采用“三年加三年加三年”的租約模式,以靈活變更用途。
接下來,通往吉門營房的路標會加以改善,廁所等也會翻新。撇開這些較大規模的工程,一些腳踏車騎士僅僅反映他們希望園區能增設自動販賣機。“我們也注意這類細節,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如果不提供,他們就不會來,但如果提供了,他們或許會來稍作歇息,也光顧食肆。”
劉顯揚說,吉門營房的現有食肆通常只在下午和晚上營業,許多腳踏車騎士早晨途經這一帶,卻找不到停下來吃早餐的落腳處。
冠病疫情暴發後,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通過欣賞綠意和社區耕作來緩解壓力。劉顯揚說,位于亨德申路的達善中學(Henderson Secondary)舊址,操場如今化身爲社會企業City Sprouts經營的城市農場,城市農夫和農耕愛好者可在這裏租下菜園。
針對要如何判斷哪一區須興建這類綜合項目,劉顯揚說,隨著更多預購組屋項目落成,區內會引進更多年輕家庭,設施有必要滿足人口變化産生的需求。與此同時,設施老化意味著須耗資替換設備。“所以問題在于,要咬緊牙關拆除重建,還是花費上百萬元更新設備,繼續使用一座未必能滿足需求的舊建築?這是我們須平衡的考量之處。”
如果當下沒有重新發展計劃,當局會將這些産業和土地用于臨時用途,以支持新加坡的社會和經濟需求。
負責地契注冊的土管局今年5月爲數碼房地産交易平台的開發公開招標,8月截止後共有四個業者競標。
隨著更多預購組屋項目落成,社區內會引進更多年輕家庭,設施有必要滿足人口變化産生的需求。與此同時,設施老化意味著須耗資替換設備……問題在于,要咬緊牙關推翻重建,還是花費上百萬元更新設備,繼續使用一座未必能滿足需求的舊建築?這是我們須平衡的考量之處。
——土管局局長劉顯揚
吉門營房五座劃爲餐飲用途的建築公開招標後,吸引19份競標書。土地管理局希望把這個富有建築特色與人文風情的園區,打造成連早餐也提供,全天候都能吸引騎車和遠足愛好者等訪客的歇腳處。
劉顯揚也強調當局評估競標書的標准,標價比重只占40%,其余60%看提案質量。換言之,若業者競標的租金較低,但構思新穎有趣,例如提供兒童工作坊等能凝聚社區的活動,也售賣早餐,仍有可能脫穎而出。招標結果預計9月出爐。
發言人也說,他們渴望將空間打造爲熱鬧的場所,讓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可以聚在一起,一起動手創造、學習和發揮想象力。
我國土地有限,任何閑置的土地都可被視爲國家所承擔的機會成本。
距離吉門營房約15分鍾車程、同樣坐擁舊時軍營的登布西(Dempsey)一帶,也是早些年獲重新發展的地區之一。曾經僻靜的營區,如今在午餐高峰時段車位難求。
這座1976年啓用的校舍,在達善中學2017年搬遷時,只有41年屋齡。劉顯揚說,考慮到多數建築物能屹立至少100年,這意味著它仍可使用很多年。除了農場,校舍內也設有托兒所和療養院。
VIVITA發言人受訪時說,他們曾探索各種地點,包括商業空間、商場和店屋等,但在參觀這個舊民衆聯絡所後,發現這個空間與他們爲社區帶來社會公益(social good)的願景一致。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因此積極主動地尋找機會,讓當局管理的1萬1000公頃國有土地和2700處國有産業能夠釋放價值。
在評估振興計劃的效果時,商戶的銷售量和人流都是有用指標。劉顯揚坦言,人流未必直接創造金錢收益,因此當局刻意采用價格與素質招標准則,就算是舍棄一些租金收入,若能鼓勵社區農場等活動,也是有意義的做法。
土管局今年3月也宣布,洛陽小學舊校舍部分將改造成托兒所,而校園其他部分也將增添其他社區設施。
土管局希望將吉門營房打造成全天候都能吸引騎車和遠足愛好者等訪客的歇腳處。(梁麒麟攝)
隨著我國生育率下降、一些學校合並,閑置的舊校舍未必得推倒重建,也可重新利用,如將課室改爲共享辦公室、把禮堂用作快遞配送中心、讓操場變身社區花園,以及將食堂改爲慈善組織共享廚房等。
注意細節所延伸的好處
房地産交易將全面數碼化
“我們已在與不同利益相關方接洽,探討把整個人工操作的流程數碼化。一旦實現,我們的端到端數碼房地産交易將處于世界前沿。”
劉顯揚說,房地産交易(conveyancing)是産權轉讓的法律程序,涉及發展商、買賣雙方、律師和銀行等許多利益相關方,推行數碼化並非易事。
位于亨德申路的達善中學舊址,操場如今化身爲社會企業City Sprouts經營的城市農場。(土管局提供)
除了校舍,舊民衆聯絡所也能變更用途、重新利用。位于甘榜友諾士10號的前甘榜友諾士民衆聯絡所,就即將展開翻新,並在明年迎來國際機構VIVITA。VIVITA有意在建築內設立創意學習空間VIVISTOP,教導兒童有關編碼、機器人科技等。
數碼化一直是土管局的工作重點之一。自2016年來,土管局已逐步把約100萬張紙質組屋地契轉爲數碼版。目前數據庫已涵蓋所有組屋和私人産業的地契,有利于推動房地産交易流程的數碼轉型。
房地産交易多年來以紙質文書工作爲主,這個流程預計在日後全面數碼化,爲各個環節的利益相關方節省時間和成本,而且相信會處于世界前沿。
然而,重新利用舊校舍也並非一帆風順。劉顯揚說,非盈利組織往往很早開工,因爲得准備很多飯菜。曾有居民抱怨這些組織在校舍廚房切菜的聲音太吵。土管局因此舉辦對話會與居民溝通,包括解釋這些組織是在室內切菜、廚房僅有一扇窗戶,且已經架起隔音屏障等。盡管如此,還是有居民在語言上攻擊土管局人員。
吉門營房五建築招標 收到19競標書
土管局今年5月底宣布分兩階段振興吉門營房,首階段針對五座建築的招標7月19日截止。這些建築可用作農場市集、“農場到餐桌”主題餐館、手工藝作坊等。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局長劉顯揚(46歲)說,當教育部不再需要一所學校時,校舍就會歸還國家,土管局也會成爲這個産業的看守人。有時,學校所在土地會立即用于其他用途,例如住屋,土管局便負責將它移交給相關部門。但如果暫時沒有發展計劃,土管局就得思考,如何不僅釋放閑置校舍的經濟價值,也釋放它的社會和社區價值。
“我們希望利用這點,通過這五座建築爲市場探溫,而我們相當有信心這個地方會改頭換面。”
劉顯揚說:“閑置校舍都位在鄰裏。它們有寬闊的校園,大大的停車場和大大的操場。還有食堂、禮堂、多個樓層的教室。我們爲什麽不考慮將它們改造爲綜合中心呢?”
例如,食堂可成爲慈善組織的共享廚房、禮堂可用作“最後一英裏”的快遞配送中心來分揀包裹、課室也可爲人們提供平價但還算得上舒適的辦公環境。
《聯合早報》專訪土管局局長劉顯揚,了解土管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無限的空間。
最早屬戰前英國駐軍所有的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坐落在連接園藝園林、拉柏多公園及南部山脊等綠徑的公園連道附近,近年成爲藝術氣息濃郁的畫廊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