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記者 敖瑾),軟銀旗下願景基金錄得曆史最大年度虧損額。
12日,軟銀集團發布截至2021年的四季度報。報告顯示,截至3月31日,軟銀集團願景基金(Vision Fund)2021財年淨虧損2.64萬億日元(約205億美元)。這是自2017年軟銀願景基金推出以來的最大年度虧損。主要虧損原因爲利率上升以及科技股遭受重創。
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在財報披露後表示,軟銀將采取保守策略,通過資産貨幣化增加現金持有,同時制定更加嚴格的投資要求。與去年相比,軟銀投資額將減半或四分之一。
有分析師指出,軟銀的整個投資結構都依賴于一個預期,即股價的不斷上漲,“更准確地說,是那些具備成長預期的公司的股價,但當前正是這些個股在市場上遭到抛售。”
科技股殺跌帶來巨額虧損
數據顯示,軟銀願景基金最大的虧損,來自于中國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以及韓國電商平台Coupang股價的下跌。前一季度,前者市值幾乎腰斬,後者股價亦經曆了40%的跌幅。
此外,軟銀願景基金持倉的多只股票,都在前一季度表現欠佳。據研究機構統計,新加坡網約車平台Grab,美國外賣公司DoorDash,以及印度支付公司Paytm,前一季度累計虧損達到50億美元。
因持有大量中國互聯網公司股權,國內互聯網公司近期受反壟斷等政策的影響造成的股價震蕩,也令軟銀遭受重創。公開資料顯示,軟銀持有阿裏巴巴25%的股權。阿裏股價在3月中旬經曆大跌後有所回調,但截至目前,阿裏股價今年以來仍經曆了30%的下跌。
受旗下基金巨虧影響,軟銀集團也出現了約132億美元的淨虧損,爲曆史以來錄得的最大季度虧損額。虧損消息正式公布前,軟銀集團股價已先行下跌,最終今日收跌8%,股價跌至近兩個月內的最低點。
“當前的投資環境仍充滿挑戰,通脹、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能源危機都在影響著市場,”軟銀方面還表示,其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變革仍充滿信心,前一季度在該領域做了43項投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軟銀投資的項目共有約爲450個。據公開資料,軟銀投資的所有項目中,有20家公司,前一季度以更高的估值完成了融資,但同時軟銀亦對部分尚未上市的被投公司估值進行了調整,這也導致了虧損幅度的增大。這些估值下調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費、金融科技及交通運輸行業。
在最新財報周四公布前,軟銀願景基金迄今爲止最大的投資虧損8251億日元(約合89億美元)出現在公司2021財年第二財季(即2021自然年第三季度),當時也值全球股市暴跌。不過該部門隨後恢複盈利,在去年第四季度投資收益1090億日元(約合8.5億美元)。
事實上,不僅是軟銀願景基金,其他科技基金受科技股集體殺跌影響,也經曆了大額損失。如老虎環球基金,今年以來已虧損約170億美元,是目前爲止經曆虧損最大的一只對沖基金。
放緩投資節奏
公開資料顯示,軟銀願景基金一期設立于2017年,基金總額達到1000億美元,背後LP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紮比。該基金因爲一些知名投資案例的相繼失敗而形象受損,其中之一爲共享辦公平台WeWork。
軟銀願景基金二期發起于2019年,但軟銀方面未能順利爲該基金籌集到外部資金。2019年7月30日,據路透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軟銀集團計劃利用第一支願景基金和其他軟銀資産的收益,爲其第二支願景基金提供部分融資。軟銀方面還表示,願景基金二期將主要用于投資人工智能技術。
據公開資料,願景基金的投資策略是給予被投公司高估值然後進行過度投資,投資下限是1億美元,大多數在 5 億至50億美元之間,通常對應著一家公司 20% 至 40% 的股份。但軟銀願景基金日本團隊的負責人Kentaro Matsui今年4月曾表示,基金策略有轉變,即投資規模將低于此前1億美元的門檻。
與此同時,在地區布局上,軟銀願景基金近年來也呈現出一些變化:此前,軟銀作爲一家日本企業,旗下的願景基金主要在日本以外的海外進行投資布局,而近期軟銀開始關注起日本本土市場。
資料顯示,軟銀願景基金于去年11月首次投資日本企業,目前,在日本本土已有三個投資項目,分別爲日本醫藥公司Aculys Pharma,線上運動服飾交易平台Soda,以及提供AI輔助診療服務的公司AI Medical Service Inc.。
與此同時,軟銀方面正在放緩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在去年下半年的財報會上,孫正義表示,將謹慎對待在華投資,直到新規的影響明晰化。去年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底,中國企業在軟銀現有投資組合的占比達23%;但從2021年4月開始,只有11%的新投資投向了中國。
孫正義的投資策略也在當前環境下受到重新審視。其過去標榜自己“憑直覺大幅下注”來投資公司,集中押注高風險、高增長的個股。而如今全球資本市場環境突變,孫正義的“直覺”正在經受市場檢驗。據金融時報消息,隨著持倉的科技公司股價經曆暴跌,孫正義曾讓集團投資人員放緩投資節奏。
放緩腳步已經成爲全球一級市場的主旋律。多名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除極少數頭部外,大多數投資機構目前都沒什麽項目。連獵頭都感受到市場的冷卻。一名VC/PE獵頭告訴記者,其從去年底開始就感受到了投資機構招聘進度放緩,“很多崗位候選人簡曆給過去之後就沒下文了,只有一些國資背景的機構還會有部分推進。當然也還是有一些賽道保持著活躍,比如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