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紅杉樹 編輯|景木兮
我們所說的帝國一般僅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衆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那麽在19世紀中期都有那些帝國,他們結局又會怎樣,一起來看一下。
01 大英帝國
英國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那麽英國是怎樣一步步開始殖民之路的呢?
始于16世紀迄于18世紀後期的工業革命爲英國的殖民之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殖民擴張中所獲得的豐厚回報,又爲他們繼續擴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的發家之路顯然成了英國學習的榜樣。于是人迹罕見的北美東岸成爲英國最早的殖民活動地區,北美13個殖民地成爲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
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消滅及荷蘭3次對英商業戰爭均遭敗北後,海外擴張的優勢已爲英國取代。1668~1711年英人J.庫克考察了澳大利亞東岸和新西蘭,英國隨即向該地移民。對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國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爲自己工業的附庸。
1689~1763年間,英國開始同法國爭奪殖民霸權,兩國有過4次戰爭,每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隨即搶占了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然而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相繼獨立,這給英國以沉重打擊。此後,英國將殖民的重點轉向東方,特別是印度。
1612年,英國擊敗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莫臥兒王朝那裏獲得了貿易特權。1757年普拉西一役,奠定了英國在印度斯坦的統治地位。1784年英國還從荷蘭手中奪得蘇門答臘和馬六甲。1843~1849年英國先後兼並信德、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從而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進而以印度爲補給站開始周圍擴張。
1847年間,英國先後將尼泊爾、不丹、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等變成爲英國的殖民地。1842年還割去了中國香港和九龍半島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年)。1878~1879年阿富汗淪爲英國的附屬國。1886年將緬甸並入印度的計劃。1887年,荷屬馬爾代夫群島改受英國保護。1907年英、俄兩國在伊朗劃分了勢力範圍。
在大洋洲,1874年英國占斐濟,1884年宣布巴布亞爲保護地。1893~1904年又先後占有所羅門、湯加、吉爾伯特、庫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島。1906年,與法國共管新赫布裏底群島。在地中海,1878年從土耳其手中奪得塞浦路斯島。
非洲是帝國主義瓜分的最後一塊大陸。英國奪得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1889年,英國加緊掠奪津巴布韋及贊比亞河以北廣大地區,在19世紀末,東非的索科特拉島、索馬裏、烏幹達、肯尼亞、桑給巴爾島等地先後淪爲英國的殖民地。
到了20世紀初,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英國所占份額最大。1876年時它已擁有22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2.5億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近4億人口,相當英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
當然現在我們再看地圖就會發現,曾經國土面積3350萬平方公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如今只能偏安一隅,國土面積只剩下24.4萬平方公裏,相當于我國廣西省,從1588年到1922年,持續約三百五十年的大英帝國倒閉了。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再看 19 世紀初的歐洲地圖,就會發現1815 年時,在歐洲東南部還有兩個古老的大帝國,一個是奧地利帝國(到 1867 年後改稱奧匈帝國),另一個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19 世紀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全世界的列強痛打三個“老財主”。西邊痛揍西班牙,中間痛打土耳其,東邊就是群毆中國。在被動挨打的過程中,他們的領土也變得越來越小。
02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是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哈布斯堡王朝曾經在名義上統治過一個非常大的帝國,其全稱爲“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它既不神聖也與羅馬沒有關系。它只是一個由許多獨立邦國所組成的相當松散的政治聯合體,其地域範圍涵蓋著整個大德意志地區,包括現在的德國、奧地利、捷克等國家。
不過到 1806年,這個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侖取消了。但是大德意志地區的統一進程仍在進行之中。到 1871 年時,原來地處帝國東北部的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把衆多大小不等的邦國統一了起來,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但是奧地利沒有被統一進去。奧地利人雖然也是日耳曼民族,也一樣講德語寫德文,但是它當年還統治著一個龐大的帝國,那就是奧地利帝國。在這個大帝國中除了奧地利本土這一小塊地方外,其他絕大部分地區的居民都不是日耳曼人。在它的東部有大量的匈牙利人。匈牙利人有很強的民族自決精神,一直在爭取獨立,加上 1866年奧地利與普魯士作戰時,又遭到了失敗,所以不得不在 1867 年把一元的奧地利國改爲二元的奧匈帝國,使匈牙利人取得了與奧地利人幾乎平等的權利。
另外奧匈帝國內還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其北面的斯拉夫人集中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的加利西亞地區。捷克是奧匈帝國境內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如果說奧地利是帝國的文化和政治中心,那麽捷克就是它的工業中心。直到現在捷克仍然是東歐國家中最強大的工業國。捷克斯柯達工廠生産的各種汽車與輕重武器曾經暢銷各國聞名世界。捷克的槍械曾是抗戰時期我國軍隊最重要的武器來源之一。
不過在捷克境內,除了斯拉夫人外,還有很多德國人居住。奧匈帝國南面的斯拉夫人,雖然被簡稱爲南斯拉夫人,但它又分成信仰天主教的斯洛文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波黑穆斯林等。除此之外,奧匈帝國境內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如居住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羅馬尼亞人,所以其民族的組成可以說是複雜極了。
奧地利軍隊不能打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隊當中的各個民族太多,語言太多,大家說話互相也聽不懂,文字也看不懂,信仰的也不是一個宗教,開戰以後都是各自爲政,誰都不顧誰,這樣的軍隊怎麽能凝聚得起來呢?所以當時在德國統一的時候,如果奧地利想要加入,那就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得把其他的民族都放棄,只有日耳曼民族可以加入,咱們成立一個德意志帝國。
但奧地利因爲擁有這麽大的一個帝國,當然不會放棄對其他民族的統治,于是奧地利在德國統一的時候就沒有加入到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中去。雖然奧地利與德國完全是同一個民族,講同一種語言,擁有同一種文化,以至于有很多作曲家都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是奧地利的還是德國的,但最後奧地利並沒有加入德意志帝國。
在一戰後,奧匈帝國內的各民族紛紛要求獨立,原本占據歐洲中心的強大的奧匈帝國,被迫于1919 年簽訂了《聖日耳曼條約》,奧匈帝國被整個肢解,最後只剩了這麽點兒領土,沒有了出海口,連平原都很少了,就剩下在阿爾卑斯山裏的這麽一小塊領土,奧匈帝國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03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爲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治者是起源于中亞突厥遊牧部落的奧斯曼人, 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人原爲一個突厥小部族, 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後來日漸興盛。
奧斯曼帝國自1453年消滅拜占廷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奧斯曼帝國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區域。奧斯曼帝國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疆域達亞歐非三大洲。 領土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
奧斯曼帝國地處東西文明交彙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其伊斯蘭教文化也伴隨著帝國擴展的腳步,向外蔓延 ,促成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在15至19世紀奧斯曼帝國成爲伊斯蘭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到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趨于沒落。1817—1912 年間,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阿爾巴尼亞等國先後獲得獨立。昔日幾乎統治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到一戰爆發前,其在巴爾幹的領土只剩下伊斯坦布爾周圍的一隅之地了。巴爾幹地區的這一大塊地方,可以說是個火藥桶,一戰就是因爲巴爾幹地區的沖突而爆發的, 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于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宣布了這個持續了624年的奧斯曼帝國的滅亡。
04 西班牙帝國
說起西班牙殖民時期,不得不說這個國家的運氣是真的好,簡直好到爆表。西班牙的主要殖民地在南北美洲。當時歐洲人海外擴張主要就是尋找財富,而西班牙人初到美洲時,就從當地的原始部落手中掠奪了大量黃金,運回西班牙,使得西班牙的國力大大增強了。
這還只是開始,隨後踩了狗屎運的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銀礦——波托西銀礦。這個銀礦的産量有多大呢?大約占據了當時全球白銀産量的一半。從此源源不斷的白銀從南美洲被開采出來,通過西班牙人的手裏流向全世界,西班牙人當時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然而不義之財得來的太容易,必然招致災難。隨著西班牙人的富有,國人不再努力工作,就靠著源源不斷的白銀到處買買買,國內工業停滯不前,同時也遭到周圍國家的嫉妒,于是在1811—1825 年間,從墨西哥到秘魯,再到智利、阿根廷,西班牙所屬的這片幅員遼闊的拉丁美洲殖民地,除了古巴和波多黎各外,幾乎都獲得了獨立。如今的西班牙也只能偏安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了。
05 中國
最後簡單說下中國吧,咱們曆史大家都比較清楚了。古老的中國在 1840—1911年間,雖然腐朽的清王朝屢遭列強侵略,但因悠久的大一統觀念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除了北部邊疆與東南沿海的部分領土被俄日等國侵占外,其絕大部分領土仍得以保持完整,成爲唯一沒有被肢解的古老帝國。
反觀大英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西班牙帝國在1860年時都擁有遼闊的疆土,然而如今看來紛紛土崩瓦解,只剩本土一隅,正所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 END –
-作者-
紅杉樹,一個奔波在生存與生活之間的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