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加坡現在的樣子,你一定想不到它在過去是一個又髒有亂的小漁村,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彈丸島國保留了7000棟老建築,建設了大大小小約300個公園,並獲得“花園城市”的美譽。
保留建築,立地綠化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曆史建築,同時政府還致力于建造綠色公園,美化環境,並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質。
據了解,新加坡保留了約7000棟老房子,既有政府建築樓,也有民間住宅樓和商業樓,都是上世紀具有各地風格的建築。每棟老房子都有一段曆史,新加坡正是借此留住它的曆史記憶,並將其傳承和傳播。
新加坡最大的約束是土地,在小小的國土上保留這麽多老建築,似乎有點“奢侈”。更奢侈的是,新加坡有大大小小300多個公園,居民區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個公園,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5%,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建國初期,新加坡也曾垃圾遍野、棚戶區林立、蚊蟲肆虐。新加坡政府在那時聘請聯合國專家,用4年時間編制了整個新加坡範圍概念性的未來30至50年城市空間布局、交通網絡、産業發展等規劃,並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綠地的指標。
解決擁堵,延伸綠意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新加坡的綠地覆蓋面積已經高于建國初期。不過,城市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人與自然的矛盾出現了不少問題。爲了避免和克服交通堵塞、環境汙染、人口增長等城市病,新加坡從各個方面制定了規劃。
爲了解決城市病之一的交通擁堵,新加坡政府也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並通過昂貴的擁車證、征收交通擁堵費等方式嚴格限制私家車數量。用于私家車的停車場大多建于地下,或者建成幾層的停車樓,盡可能少占用土地。
在打造“花園城市”的道路上,新加坡政府仍在不遺余力地努力。市區重建局在2009年推出的“打造翠綠都市和空中綠意”計劃(以下簡稱LUSH)中,要求所有在濱海灣、裕廊區和加冷河畔的新建築,都必須有等同于發展地段面積的空中和地面花園作爲替代綠地。
從細節著手改造新加坡的環境,同時推行政策保駕護航,這也就是爲什麽新加坡可以獲得“花園城市”的美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