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遊戲玩家,你一定會對“打怪升級”這四個字含有特殊的深厚感情。在那條充滿荊棘,遍布未知的道路上,每一次闖關奪隘,或者被老怪摁在地上痛揙,都是通向人生巅峰的寶貴財富。有一天,一朋友相告,他的新版“消消樂”終于打過了第270關,那一刻,我對“打怪升級”者的崇拜達到了頂峰。
不過,還有比他更牛的,比如自貿區。
周一的早高峰,上海迎來又一次擁堵。很多人坐在車上刷著手機,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上海自貿區3.0版改革方案主要任務基本完成”。
從1.0到2.0,再到3.0版,上海自貿區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一次華麗的“三級跳”,這就好比你從一名青銅戰士,一路殺到了“黃金聖鬥士”,回首看看這闖過的“十二宮”,每一步都令人心潮彭拜。
上海浦東
1.0版:新名詞層出不窮
萬事總是開頭難。2013年7月3日,上海自貿區1.0版方案誕生了。
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上海自貿區既要積極探索政府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擴大服務業開放;又要防範各類風險,推動建設具有國際水准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爲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這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這是中國自貿試驗的第一次初啼,也爲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奠定了基礎。
隨後的一年,各種新奇的名詞不斷從上海自貿區飛出。“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准入前國民待遇”、“自由貿易賬戶”……,對這些名詞,起先大家還很陌生,許多人偷偷地查百度搜索,生怕自己出洋相。如今,這些名詞已經耳熟能詳,稍懂一點經濟的人都能張口就來。
自貿試驗的第一年,這塊良種初播的“試驗田”,聚焦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事中事後監管四大改革領域,催生出至少21項可複制、可推廣的“好收成”,自貿試驗區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上海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
2.0版:被賦予更重擔子
僅僅過了一年半的時間,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再次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上海自貿區正式升級爲“2.0版”。
對比1.0版,人們發現,新《方案》又對上海自貿區建設提出了全新的改革任務。比如,“探索建立采信第三方信用産品和服務的制度安排”;“配合國家有關部門試點建立與開放市場環境相匹配的産業預警體系,及時發布産業預警信息”;“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多證聯辦’或‘三證合一’登記制度”等。這些新任務表明上海之前的自貿試驗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得到中央認可,因此被賦予了更重的擔子。
自貿試驗伊始,外界議論區內新設企業中資多、外資少。但進入第二年後,外企進入的步伐明顯加快。在那些歲月裏,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第一家獨資遊艇設計公司、第一家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獨資醫療機構相繼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落地。
變化還總是發生在幽微之處。
每次船舶停靠在洋山港,馬士基“伊迪斯”號貨輪的船長巴赫都很開心,尤其是近年來,洋山海事局采取了一種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集約登輪檢查”制度,船舶靠岸檢查時間縮短了數小時,巴赫和他的船員因此有更多時間專注于貨物裝卸。走遍世界各大港口的老船長,逢人就誇,“這才是真正的變化!”潤物細無聲。制度創新就像一場春雨,滋潤著上海自貿試驗區這片國家試驗田。
2.0版方案實施後,上海自貿試驗區投資管理制度,由正面清單和審批管理轉向負面清單和備案管理;貿易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不幹預的國際公認標准規範;金融管理制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外彙管理體制改革;綜合監管執法制度框架,從事前審批和主體監管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和功能監管。一系列創新,縮小了我國現行制度與國際通行規則的差距,爲我國加入更高標准的投資、貿易協定打下基礎。
上海洋山深水港
3.0版:能力值再獲提升
于是,當時間來到2017年的春天時,上海自貿區再次邁上新台階。當年3月底,國務院正式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這是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國家出台的第三個改革方案,被外界稱爲“上海自貿改革的3.0版”。
3.0版自貿區首次提出了“改革系統集成”的概念,並要求上海自貿區對標最高國際標准,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風險壓力測試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以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三區一堡”由此翻開了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新篇章。
與過去一樣,這次上海自貿區的“升級”之路依然走得踏實穩健。一邊建設風險壓力測試區,一邊上海率先跑出了“自貿區速度”:企業登記環節審批速度大幅提升60%以上,新設企業實現2天設立、4天開業,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實現帶設計方案出讓24個自然日辦結,不帶設計方案出讓80個自然日辦結,不動産登記從20多天縮減到5個自然日。許多企業在拿到證件後,驚呼“實在太快了!”
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浦東“證照分離”改革形成完整體系,在全面實施國務院部署的第一批116項改革事項基礎上,完成第二批47項改革任務,自主推進35項改革事項。自貿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也基本建立,在上海率先實施“一網通辦”,浦東新區327項涉企事項全部進入網上政務大廳,53%的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47%的事項實現“只跑一次”,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壓縮了85%。
作爲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更多的“一帶一路”元素這些年出現在上海自貿區。2018年,自貿試驗區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總額21億元,同比增長3%。依托張江國家科學中心,上海自貿區與以色列、俄羅斯、新加坡等國聯合建立跨國孵化器,促進科技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成員拓展到“一帶一路”沿線11個經濟體的19個口岸,海運物流可視化、空運物流可視化、電子原産地證數據交換等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如今,在外高橋,希臘、伊朗、斐濟、捷克等9個進口商品國別館投入運營,豐富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産品進入中國的渠道。
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自貿改革3.0版方案明確的9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的96項已全部完成,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各項改革探索成效顯著,總體達到預期目標。毫無疑問,上海自貿區通過“打怪升級”,能力值又一次提升。
3.0版之後,還會有4.0版嗎?
盡管官方還沒有正式提出自貿區4.0版方案,但市場上早已獲悉,上海自貿區正在搞一件“大事”:設立新片區。
對自貿區新片區,海內外各界真的是翹首以待,脖子伸得老長了。上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這個世界最大的航運協會組織之一,時隔兩年又一次把全球年會放在上海浦東舉行。
讓300多位航運界大佬們三年兩次齊聚同一座城市,這在國際航運史上十分罕見。究其根源,對“自貿區新片區”的關切占據主導因素。懷揣一顆“八卦心”的嘉賓們,在會場上無比興奮地探討、預測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會建在哪裏?又會推出哪些擴大開放的新政策?
全球市場千呼萬喚,等著上海自貿區又一次前去“沖關”。新片區會是怎樣一幅圖景?目前,人們只能獲得一些片段的認識,比如,比如新片區將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又比如,新片區將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等等,即使這樣,市場神經已被撩動,興奮程度似乎不亞于2013年自貿區設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始終對照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的上海自貿區,這次的“升級打怪”之路一定也會同樣精彩。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