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4日訊(編輯 劉蕊)今年第二季度,除中國以外的亞洲新興市場刮起了一場恐怖風暴:第二季度的資金流出規模達到2007年以來最大,背後主要原因是全球範圍內科技股大面積退潮。
資本外流風暴
今年上半年,隨著全球通脹飙升,美聯儲等主流央行大幅加息,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也越來越晦暗。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基金經理都正在撤出風險較高的市場和行業,而亞洲新興市場就成了重災區。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基金在亞洲七個市場淨抛售了400億美元股票,超過了2007年以來的所有單季度數據,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第二季的資本外流總規模已經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3年的縮減恐慌,以及2018年美聯儲上一次加息周期峰值時還要高。
這七個市場分別是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台灣和泰國。其中,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印度的股市淨流出額最大。
韓國、台灣和印度股市表現
台灣股市最爲嚴重,第二季度遭遇170億美元的淨流出,印度股市淨流出150億美元,韓國股市淨流出96億美元。
而東南亞市場的表現相對更好。印尼和泰國股市在第二季出現資金淨流入,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資金流出相對較少。外媒分析稱,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東南亞各國央行采取了更爲鴿派的立場。
科技股抛售潮拖累台股和韓股表現
對于中國台灣和韓國股市來說,之所以流出資金巨大,最主要是受到科技股的拖累。
科技股在台灣基准股指中所占比重超過一半,在韓國基准股指中所占比重約爲三分之一。而今年由于擔心全球增長放緩,以及市場風格不再追捧高估值股票,今年全球各地的科技股都表現疲軟。
Federated Hermes駐俄亥俄州基金經理Calvin Zhang表示,日元走軟也對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和股市造成沖擊,因爲台灣和韓國的出口産品和日本類似,而人們擔心在日元走軟後,中國台灣和韓國可能會失去對外出口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印度股市也面臨壓力。因爲印度作爲能源主要進口國,油價飙升拖累了印度經濟。此外,印度央行一直在大幅加息,試圖將通脹控制在可控範圍內,這也影響了經濟增長。
退出潮還會繼續?
盡管第二季度遭遇慘痛抛售,但有些分析師認爲,對于亞洲新興市場來說,痛苦可能才剛剛開始。
從掉期交易價格來判斷,市場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還將加息150個基點,而美聯儲大幅加息的步伐正在推高美債收益率,預計將繼續吸引資金撤出亞洲市場。
瑞士寶盛銀行駐新加坡的亞太研究主管馬克•馬修斯(Mark Matthews)表示:“外國投資者抛售這些市場股票,並不是因爲這些市場出了什麽問題,而是因爲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正在收緊貨幣政策。”
歐洲資管巨頭abrdn公司亞洲股票高級投資總監Pruksa Iamthongthong說:“我們預計,在當前的背景下,投資者將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和估值較高的市場保持謹慎…由于衰退風險上升,我們預計全球科技行業的前景仍不確定。”
不過,有些分析師仍持樂觀態度。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負責中東歐、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彙率研究的Oliver Harvey表示,“悲觀情緒可能已接近頂峰。我們有理由認爲,新興市場的表現可能會比過去的衰退時期更好,原因包括“海外對當地資産的所有權很低、利率起點相對較高、以及估值更爲便宜”。
資産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基金經理表示,“無論是曆史縱向對比,還是與發達市場同類資産的橫向對比,新興市場資産眼下都很便宜。目前的估值表明,溫和的經濟衰退已經被定價,而嚴重的衰退——盡管不是我們的基本情況,也已離被定價不遠。”
本文源自財聯社 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