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參觀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王 初攝(影像中國)
9月29日,阿爾及利亞與中國合作生産新冠疫苗項目在阿爾及利亞東部城市君士坦丁正式投産。圖爲工作人員查看生産的新冠疫苗。 新華社發
11月22日,X9216/5次“杭叉號”中歐班列從浙江金華南站啓程,經霍爾果斯出境,駛向哈薩克斯坦的梅傑烏。 胡肖飛攝(影像中國)
2019年2月15日,中國超大型集裝箱貨輪抵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新華社發
古絲綢之路綿亘萬裏,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爲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産。
——摘自習近平主席2017年5月14日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指引下, “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45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10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300億美元。
8年來,中國統籌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爲重要方向,把規則標准“軟聯通”作爲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爲重要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和平合作
2020年3月,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國醫療專家組攜帶醫療物資乘坐中國包機抵達,與當地醫務工作者攜手抗擊疫情。中國絲路基金則向意大利捐贈口罩、檢測試劑等物資。意大利媒體評價:這是對絲路精神的最好诠釋。
2019年3月,在中國、意大利兩國領導人見證下,意大利成爲首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成員國。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感慨,絲綢之路“又回來了”。
絲路漫漫,駝鈴聲聲,曾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瑞典探險家赫定在其《絲綢之路》一書中寫道,這條交通幹線,是聯結地球上存在過的各民族各大陸最重要的紐帶。
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甯的環境。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問題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爲國際合作搭建了恰逢其時的合作平台,爲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難題提供了共同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系倡議、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多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以共建“一帶一路”爲平台,中國積極推進一大批關系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帶一路”已經成爲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是中國爲人類文明貢獻的真正的、原創的、開拓的方案。”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說,“它將成爲21世紀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開放包容
今年11月10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圓滿落下帷幕,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07.2億美元。
克林尼面包幹、別廖夫軟果幹、白桦樹伏特加……這是俄羅斯企業連續第四次參加進博會。在俄羅斯出口中心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巴爾蘇納耶夫看來,進博會對于俄羅斯商品在中國的推廣大有助益。盡管受疫情因素影響,中俄雙邊貿易額仍連續3年突破千億美元。
展廳內,多家俄羅斯參展企業都張貼了二維碼,以推介品牌的電商銷售渠道。近年來,中俄跨境電商發展迅速,2020年中俄電商訂單量占俄羅斯跨境電商訂單總量的70%。
買全球,惠全球。進博會交流創意和理念,聯通中國和世界,成爲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本屆進博會共有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00多家企業參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了大量訂單,合作進一步深化。
“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今年11月4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強調。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入世以來,中國貨物領域關稅總水平降至7.4%,已大大低于9.8%的入世承諾,服務領域開放了近120個部門,超過加入時的承諾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正式施行,離島免稅政策進一步調整完善;
推動雙邊、多邊、區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國繼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和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之後,又相繼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
中國不斷推進合作共贏開放體系建設,以中國的新發展爲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如今,中國已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在世界上獨具一格的長遠戰略眼光,再次證明中國是開放和多邊主義的強有力支柱。
互學互鑒
今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泉州,古稱刺桐,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被公認爲“東方第一大港”。馬可波羅途經泉州時,曾在遊記中寫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于此,貨物堆積如山。
漲海聲中萬國商。帆影點點中,海上絲路傳遞的不僅有絲綢、瓷器、香料、藥材等貨物,還有各國的知識、藝術、技術、文明。
紅海之濱,阿拉伯半島西南角,曾被譽爲紅海“三大港”之一的塞林港遺址。在中國和沙特阿拉伯兩國考古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座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貿易港口的昔日榮光漸漸再現于世。“聯合考古成果證實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間源遠流長的文化和經貿交流曆史。”聯合考古隊沙方負責人麥迪·卡爾尼感慨。
哈薩克斯坦古城阿拉木圖,冼星海大道上車來車往。1942年,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這裏,創作了《民族解放》等著名音樂作品。70多年後,“絲路雲端”中文歌曲大賽在哈薩克斯坦舉行。以歌會友,以聲傳情,世代友好的感情在歌聲中延續。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古往今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
今年5月,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揭曉——“互”。互聯互通、互學互鑒,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弘揚絲路精神,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從西安到威尼斯,經過撒馬爾罕和巴格達,絲綢之路講述了一個個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進步的故事。絲綢之路也提醒著我們,孤立的文化無法興旺發達,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滋養,越包容越強大。”
互利共贏
今年12月3日,鳴笛聲中,“複興號”從中國昆明站、“瀾滄號”從老撾萬象站同時發車——中老鐵路正式通車。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80%國土面積是山地和高原。新建成的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裏,北起中國雲南昆明,南至老撾首都萬象,承載著老撾由“陸鎖國”變爲“陸聯國”的夢想。中老鐵路通車後,不僅將極大地帶動老撾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爲中國西南地區經濟和瀾湄流域國家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表示:感謝中國大力支持,老撾終于告別了沒有火車的時代,擁有了現代化鐵路。
希臘首都雅典西南,比雷埃夫斯港,滿載貨物的巨輪正緩緩入港。比雷埃夫斯,希臘語意爲“扼守通道之地”。如今,這裏是中歐陸海快線的起點,也是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比雷埃夫斯港一度經營狀況欠佳。中遠海運的投資助力比港快速發展,集裝箱吞吐量從2010年世界排名第九十三位,大幅提升到2020年的第二十六位。該項目累計爲當地帶來直接社會貢獻逾14億歐元。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感慨,希臘從中深刻體會到“朋友”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巴基斯坦,作爲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和先行先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8年多來爲當地帶來254億美元直接投資;在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僅在物流領域就創造了超過6000個就業崗位;在埃塞俄比亞,由中國援助埃塞俄比亞的衛星在軌運行一年多,爲該國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供數據和科技支撐……
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英國社科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表示,“一帶一路”顯然與經濟全球化息息相關,擴大共同利益,密切彼此聯系,是中國助推世界經濟發展的良好途徑。
在今年11月19日召開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
偉大成就提振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征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新的偉大征程上,中國將繼續弘揚絲路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侯露露 白紫微)
本版統籌:劉仲華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7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