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時候,一段《這裏是緬甸北部》的時候在網上爆火,席卷網絡的“緬北熱”,使得東南亞成爲部分人心目中“財富愛情雙豐收”的天堂。
還真有人信
網絡世界的包裝,讓多少天真的少男少女們蠢蠢欲動。
可是緬北真的有那麽好嗎?
地方武裝
水牢
緬北上世紀就是軍閥割據,各地軍閥爲了獲取軍費,制毒販毒成爲這個地方的代名詞。進入新世紀之後,各地開始禁毒,電信詐騙又開始了。
罂粟
在這裏只是想提醒國人,真去了緬北,你會知道什麽叫毒品泛濫,什麽叫軍閥割據。
已故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曾經在對緬甸的局勢評論中這樣說道,“我這輩子已經徹底放棄緬甸和緬甸的將領了,他們都是一些愚鈍之輩,看不清自己應該做些什麽。”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二戰之前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在緬甸施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在緬族居住的地區實行直接統治並先後啓動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的改革。在少數民族地區則基本保留了各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和經濟體制、土司制度,利用當地民族上層實行間接統治。
二戰的時候,被譽爲“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試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使緬甸獲得獨立。但是親近英國人的克欽人,和克倫人和印度人選擇忠于英國。
在之後克倫族與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的沖突則造成1800名克倫人的死亡。
之後昂山在日本扶持的緬甸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
1944年8月見日本敗局已定的昂山秘密成立反法西斯聯盟,1945年3月昂山率緬甸國防軍倒戈進攻日軍。
1947年2月12日,撣族、克欽族等緬北少數民族,與代表緬族的昂山將軍(有緬甸聯邦之父美稱),在撣邦北部彬龍鎮簽訂了《彬龍協議》,協議規定了緬甸人民在向英國殖民者爭取獨立後,緬北各民族可以自由選擇是脫離緬甸還是留在緬聯邦之內。
緬甸國父昂山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獨立,但緬北各武裝沒有加入獨立後的聯邦政府。
但是緬甸當局委派忠于政府的民族人士擔任地方官員,同時在邊區人民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緬服與其他文化形態。1949年1月克倫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號,建立起緬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1962年緬甸軍政府政變上台後宣布廢除聯邦憲法,試圖廢除維系緬甸民族統一的聯邦制,推行大緬族主義,這就進一步引發了少數民族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對立。
之後整個緬甸變陷入戰亂之中,盛極一時的緬共,圍攻仰光的克倫軍,建國的坤沙,佤邦的鮑有祥,果敢的彭家聲,還有緬甸的軍政府,他們在爲各種利益爭鬥,也成就了緬北的戰亂之名。現在我們來盤點現在緬甸的民族武裝。
佤邦
佤邦聯合軍(UnitedWaStateArmy)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總兵力3萬多人,有3個正規師和1個軍區(或說5個師級部隊),另外有民兵約6萬人。在轄區內,佤聯軍實行自管自營,高度自治,未經佤聯軍允許,政府軍不得擅自進入佤聯軍轄區。
1989年4月17日(一說22日),佤邦宣布脫離緬共,組建了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和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被緬甸政府命名爲撣邦東部第二特區,鮑有祥成爲第二特區主席兼佤邦聯合軍總司令,脫離緬共後的趙尼來、鮑有祥等人立即與緬甸軍政府談判。5月18日,佤邦按照果敢模式和軍人政府達成口頭協定,停止戰爭,接受軍人政府的領導,並將其治理轄區稱爲“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合軍一般自稱爲“緬甸第二特區(佤邦),自認爲佤邦與撣邦是同級政府)。10月,鮑有祥以起義部隊和自願留下來的緬共人民軍爲基礎,收編了布盟、岩小石、紮跌、麻哈三、鮑來吳、昆俄等十幾家“自衛隊”,將“民族民主聯合軍”改爲佤邦聯合軍,由鮑有祥擔任總司令。
鮑有祥
1993年12月,坤沙武裝宣布獨立,建立“撣邦國”。蒙泰軍的擴張引來了緬甸政府軍的大規模武力清剿。佤聯軍配合政府軍行動,最後促使坤沙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作爲交換條件,緬甸政府允許佤聯軍控制緬泰邊境地區原屬于坤沙的地區。
坤沙
現在佤邦控制地區分爲北佤和南佤,總人口約60萬。總部在邦康。
邦康
佤邦
克欽獨立軍
克欽獨立軍軍旗
克欽獨立軍,擁有2萬人,編有1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和22個戰鬥營。他們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早在上世紀緬甸獨立前,克欽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一位美國幫忙編制的,並把第一本用克欽文翻譯成的《聖經》交給克欽民族,在二戰反擊日本時,幫助美軍做了一些事,克欽族與國內景頗族同爲一族。
與緬甸大多數信仰佛教不同,現在克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信仰的是基督教。
軍隊氣質也是藍色白底的十字旗,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克欽族是之前僅有的兩個沒有與政府停火協議獨立武裝,
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克欽族依據彬龍協議和47年緬甸聯邦憲法,1958年後可以自決脫離緬甸聯邦。
1958年,緬甸聯邦政府宣布凍結憲法中的民族獨立條款,並有一系列轉向中央集權的政治動作。
1961年2月5日,緬軍中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爲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解放軍”(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O)和“克欽政黨”(KIC)。
克欽獨立軍的總部設在拉咱
拉咱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克欽獨立軍分別與緬甸政府軍爆發了多次局部戰爭。尤其是在沖突最爲嚴重的2012年左右,有一萬多名難民因戰火而躲入雲南省避難。
克欽獨立軍總司令是恩板臘
北撣邦軍
1989年緬共人民軍解體,所屬撣族部隊再一分爲二,一部成爲北撣邦軍,另一部爲撣邦民族軍(後爲撣邦軍中央)。兩部先後均與緬軍談判實現停火。班發(攀發)上校(後升少將)擔任撣邦和平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撣邦民族軍1旅旅長
北撣邦軍是一支生存能力超強的軍隊,旗下5個旅,正規軍有8000多人。北撣邦軍編制有1旅、27旅、36旅、72旅、74旅,每旅均設立3個營,北撣邦5特區中唯一與緬共完全無關的,其境內多爲撣族(中國稱傣族),爲撣族地方武裝撣邦進步黨(SSPP)和北撣邦軍(SSA-N)控制區,總部位于撣邦克西鄉萬海鎮
北撣邦軍
目前北撣邦軍尚未簽署《全國停火協議》(NCA),屬于由佤邦發起的聯邦政治談判協商委員會(FPNCC)成員。另外北撣邦軍雖然沒有加入緬北聯合陣線(果敢、若開、德昂),但在對南撣邦軍的軍事行動方面一直與緬北聯合陣線合作作戰。
北撣邦軍司令攀發中將
南撣邦軍
南撣邦軍旗
1996年初,原莫亨的余部團長召耀世(約瑟)率2000余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總兵力約5000余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2003年在南撣邦的老泰亮山正式成立南撣邦軍。
2005年,撣邦民族軍與南撣邦軍合並,仍稱爲南撣邦軍,並宣布“成立撣族聯邦政府”。不過,隨著緬甸和平進程的發展,2013年11月,撣邦憲法起草委員會修改憲法,宣告放棄“完全獨立”接受“撣聯邦自治”
南撣邦軍控制撣邦約40%地區,包括中部、東部和南部,以及北部小部分地區。目前南撣邦軍有正規軍約1.5萬人,分爲756旅、757旅、758旅和759旅共4個旅,此外還有數萬民兵。此外,有5個固定的據點位于撣邦南部泰緬交界地區。
南撣邦軍
該武裝力量與緬軍、北撣邦軍,佤聯軍經常發生武裝沖突!近期,南,北撣邦軍就搞得劍拔弩張,雙方接連激戰。從媒體的報道來看,近期,北撣邦軍在交戰中接連取得勝利,而南撣邦軍節節敗退,包括1名旅長在內的多名軍官被俘虜,不少士兵倒戈北撣邦軍的同時,武器也被北撣邦軍繳獲了不少。
南撣邦軍總部在泰亮山
泰亮山
總司令是召耀世(約瑟)
果敢同盟軍(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20世紀80年代末,受蘇東劇變等因素影響,彭家聲等人率軍脫離緬共並與緬甸政府達成和解。果敢合法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地方法律,獲得了高度自治的權力。
同盟軍在成立511以前有16個營的番號,估計作戰兵力4000多,加上後勤接近6000。
爲了發展軍事力量以維系生存,彭家聲走上了羅星漢的老路,在果敢大搞毒品種植。到90年代末期,果敢年産鴉片達到200噸。
2003年果敢停止了罂粟種植,改種甘蔗、橡膠等經濟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和平發展四個字卻似乎注定與果敢無緣。
2009年,緬甸政府要求果敢將軍隊改編爲緬甸邊防部隊,這種變相篡奪軍權的行爲被彭家聲拒絕。兩方的軍隊最終爆發戰爭,實力占優的政府軍將彭家聲逐出果敢,大批果敢難民湧入雲南。
2015年彭家聲率領2000余人反攻果敢。反攻沒有成功,但連綿的戰火讓果敢的外資悉數撤出,經濟發展陷入困頓。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司令員彭德仁
克倫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軍旗
克倫民族解放軍(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簡稱KNLA。是其克倫民族聯盟下屬軍事團體,爲緬甸主要地方民族武裝之一。在金三角它是曆史最悠久,也是最頑強的一支武裝。
1948年1月緬甸獨立後,克倫族聯盟就拿起武器,向緬甸政府爭取民族自治和平等權。克倫民族聯盟最強盛的時候擁兵6萬,1949年1月,克倫民族聯盟主席蘇巴吳基,率領克倫軍以及其他少數族軍隊,一度包圍了仰光,使緬甸政府陷入嚴重危機。
克倫民族解放軍
1963年頭人冉爲帶著一部分克倫武裝,投降緬甸政府,1994年,佛教克倫又分裂出去,跟緬甸政府和談,目前克倫民族聯盟正式編制只有5個軍,總兵力已經不到1萬人。控制地區爲克倫邦和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區,克倫族聯盟總部所在地馬納普洛。
緬甸克倫民族解放軍總司令約翰尼
德昂軍
德昂軍
生活居住于緬甸聯邦境內撣邦北部高原一帶的德昂族,于1963年爲維護民族自決權,在族人共同努力下,,1976年將名稱改爲布朗邦解放軍。德昂族又名崩龍族,崩龍與布朗音接近,故通常使用布朗作爲稱呼。主要活動于撣邦北部第七特區,即德昂族的一個自治區域。因地緣關系,德昂軍的主要盟軍爲克欽獨立軍、北撣邦軍及果敢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現有兵力約1300人左右,分爲七個團。
德昂軍領導人達艾蓬
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勐拉軍)
勐拉軍軍旗
緬甸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勐拉軍,是緬甸撣邦第四特區所屬武裝力量。由緬共815軍區的部隊演化而來。撣東同盟軍的規模已經擴展到4個作戰旅、約6000多人。
勐拉軍
小勐拉地區的領導人林明賢也是“緬北群雄”之一,過去素有“勐拉王”的稱號,同時還是彭家聲的女婿。在上世紀60年代末,身爲廣東文昌人、插隊知青林明賢逃出雲南省,在緬北的山區地帶加入緬甸共産黨的隊伍,後來又娶了彭家聲的女兒,成爲彭家聲的女婿。
林明賢
在2009年的“果緬”戰爭中,控制果敢地區的果敢同盟軍被緬軍擊潰,領導人彭家聲被迫離開果敢。彭家聲當時的第一去處不是佤邦也不是克欽,而是去投奔了小勐拉。
勐拉軍司令(軍委主席)一職已由林明賢(吳再林)主席長子林道德(吳騰林)接任。
林道德
以上只是緬甸幾個比較大的民族武裝,其他幾百人,千百人的民族武裝不計其數。
緬北有多亂?已經亂到央視發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