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象征,牽動著千千萬萬海外華人的心,呼喚他們疲憊之時返本歸根。每年春節前夕,海外華人都在心中計算著回家的距離,因爲心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家,就是中國。
但新冠疫情之下,回家的路變得尤其漫長。今年春節,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讓回國不僅是“一顆歸鄉的心”加“一張昂貴的機票”那麽簡單,部分海外華人的回國路無法成行,只能身處異鄉度過這個特殊的春節。
牛年新春之際,《法人》記者對4位身處亞洲、歐美等地的海外華人進行了電話采訪,無論心有多高,不管走了多遠,思鄉的血液依舊翻湧上他們心頭……
在新加坡的天津人常笛:
“我把年貨寄回家,讓爸媽替我吃”
從2013年起,常笛便在新加坡一家全球500強科技互聯網公司工作。新冠疫情之前,因爲工作性質她幾乎每個月都出差到中國,“不管是去北京、上海還是深圳,媽媽都會來不同的城市和我相聚。” 新冠疫情之後,出國變得十分困難,常笛有近兩年的時間沒回過家。
2020年7月,新加坡新冠疫情得到緩解之後,公司開始允許亞太區同事回家辦公,甚至可以回到自己祖國遠程辦公。“結果很多同事便決定留在家鄉不再返回新加坡了,”常笛思索片刻後表示,“也許是新冠疫情加重了人們心中對親情的依賴。”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國家,大部分華人都保留了過傳統農曆新年的習慣。在華人聚集地牛車水唐人街,到處挂滿了和牛有關的各種燈飾,而新加坡也延伸出了屬于新馬地區獨有的新年習俗,例如有趣的“撈魚生”。“撈魚生時,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常笛還介紹,盆菜也是當地華人喜慶團圓的餐桌美味,代表著十全十美、盆滿缽滿。
新加坡有很多別出心裁的過年習俗:去親戚朋友家拜年要隨身帶著兩個橘子,主人收到客人贈送的兩個橘子後,也要回贈兩個橘子,寓意“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新加坡的長輩們發的紅包一般面額較小,4到8塊不等。常笛笑言,“在咱們中國人看來,這紅包給的也太窮酸小氣了,但在當地人眼裏,發紅包主要是討個吉利。”
“其實,春節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越南、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很多國家都有過農曆春節的習俗。所以在新加坡,我們都把春節叫做農曆新年。”春節前公司開大會,常笛應同事之邀,教大家用標准的普通話說“新年快樂、牛年大吉”,她還在群裏發了一些視頻,教大家包餃子、貼春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明顯增強,很多人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些中文,”常笛說,“也許是中國對新冠疫情的控制讓他們心生敬佩,現在我們海外華人的腰杆特別硬。”她還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些新加坡的服裝品牌推出了中國紅色的衣服,春節期間很受歡迎。
常笛表示,以前在中國過年,初一總是睡不好覺,因爲早上會被親戚們輪番的拜年電話吵醒,“這兩年,雖然初一早上能睡懶覺,但醒來後看著冷冷清清的屋子便感覺十分孤獨,非常想家,想吃上一口老家天津的麻醬燒餅。”過年前一個人在家時,她經常半夜翻翻微信朋友圈,看看中國的親戚朋友們發的圖片,感受鋪天蓋地的過年氛圍。
大年初一的聚會上,常笛教外國朋友們包餃子。
正月初一的下午,常笛邀請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來小屋裏包餃子,要求每人自帶一樣菜,“有人帶了麻辣香鍋,有人帶了酸菜火鍋,有人帶了小蔥豆腐,我爲大家做了口水雞。”這裏面不乏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歐美朋友,有位西班牙朋友以爲中國餃子的褶兒是用指甲掐出來的,于是一個勁兒用指甲掐餃子,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常笛便耐心地教他們如何給餃子捏褶。
“今年過年雖然回不了家,但我把自己愛吃的年貨都從網上買好,寄回了老家。”她透露出一絲無奈,“我吃不到的,就讓爸媽替我吃。”
致力于中意文化交流的解東昇:
想念家鄉過年時的大紅燈籠
畢業于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的解東昇,被朋友們稱爲“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這幾年她一直往返于中國和意大利之間,在意大利米蘭開了一家藝術空間展示館,向意大利推廣中國民間優秀的藝術作品。
“去年8月,見國內新冠疫情有所緩和,我便樂觀地預估了新冠疫情的發展態勢,執意回到米蘭恢複被新冠疫情重創的藝術品推廣工作。”如今,解東昇對當初的這個決定有些後悔,“爲了工作回到米蘭,卻發現根本無法開展任何工作,因爲意大利與中國的相關業務幾乎停滯。”
剛回到意大利沒多久,新冠疫情再次爆發,她眼睜睜地看著每天的新增感染人數從幾千人增長到幾萬人,最高時候達到4萬人。更可怕的是,米蘭所在的意大利經濟重鎮倫巴第地區在新冠疫情中淪爲了重災區,從新冠疫情地圖上看是一片深紅。解東昇感慨,“到了今年春節前夕,想回中國也回不去了。”
按照新冠疫情風險由高到低,意大利將各大城市劃分爲紅區、橙區和黃區。“中國春節期間,米蘭正好變成了黃區,大家便可以正常工作,店鋪正常營業。雖然米蘭街道上的店鋪消失了20%,但意大利人對生活的熱情仍未改變,大家在街邊喝著咖啡,在陽台上唱著歌。走在街上,你甚至會感覺這個國家又重新活了過來。”讓解東昇暖心的是,今年2月,中國駐意大利使館給所有旅意留學生、困難僑胞發放了“春節包”,“裏面有口罩、醫用手套、消毒啫喱、消毒紙巾、維生素泡騰片,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收到了。”
米蘭的街道上,很難看到鋪天蓋地的大紅燈籠。解東昇笑言,“小時候覺得老家山東臨沂的大紅燈籠太俗氣,現在身處異鄉卻異常想念。”在米蘭,她一個人租住在一室一廳的屋子裏,沒有室友,每到節日尤其感到孤獨。“只有偶爾來我家打掃衛生的中國阿姨能陪我說會中國話。直到除夕那天,我邀請朋友一起來家裏包餃子、吃火鍋,才感受到了一點年味兒。”
除夕之夜,解東昇與朋友們相聚在米蘭包餃子。
讓解東昇百感交集的是,幾位除夕相聚的朋友在2020年春節時都窩在老家的被窩裏互相祝福,而今年的春節,大家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新冠疫情嚴重的米蘭過春節。雖然其中有兩位南方朋友平時並沒有吃餃子的習慣,但此時她們心中卻有著執念:過大年無論如何都要吃頓餃子。“我們看著春晚,包著餃子,直到看到電視上的中國小朋友嘴裏咬著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蘆時,鼻子才突然一酸:這才叫真正的過年啊。”
在美國哥倫比亞求學的Kimberly Niu:一聽抒情歌曲就趕緊切歌
2019年12月初,對未來工作感到迷茫的Kimberly Niu決定用學習充實自己,她只身前往美國哥倫比亞。讀書的同時她也遠程辦公,在一家中德合資展會公司兼職,主要負責國際建築科技峰會和展會的策劃。“原計劃在2020年10月底返回國內負責峰會的現場工作,但由于美國新冠疫情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回國短期內很難再繼續學業,我只能被迫留在這裏原地不動。”
對于新冠疫情防控,Kimberly Niu所在的大學非常謹慎,早早就把課程轉爲了線上。“我是典型的‘宅女’,平時很少參加派對,最大的活動就是去健身房鍛煉。但新冠疫情以來,我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才100步出頭,再看國內的朋友們每天幾萬的運動步數,讓我很是羨慕。”她說,日子實在有些無聊,便在2020年“黑五”期間買了一台電子鋼琴,“因爲新冠疫情,竟然撿起了小時候死活都不肯學的鋼琴,爸媽應該會很高興。”
越是春節臨近,Kimberly Niu就越是想念家鄉西安的美食,“回不了老家,吃不到家裏的美食,我便關注了很多吃播賬號,靠看別人吃來解饞。”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她連著吃了兩天的火鍋,以此來提醒自己還在過節。“中美時差相差甚遠,晚上國內的家人都在看春晚,我在白天卻不敢落下功課,只能看書學習。”盡管如此,課業繁忙的她仍上好鬧鈴,在春節零點之時准時給中國的家人朋友送去牛年的祝福。“爸媽從不給我壓力,視頻電話裏也沒有過多的詢問,估計是害怕勾起我對家的思念。”
今年冬天,密蘇裏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雪景。
今年冬天,哥倫比亞市的雪很大,Kimberly Niu難免想起了老家西安的雪景,她很想像往常的春節一樣,在雪地上撒歡放炮。在國外,她會克制自己不去想家,刻意回避歌單裏那些讓自己陷入思鄉情愫的抒情歌曲。“快過年那幾天,《時間都去哪了》的前奏剛一響起,我就立刻切歌,”她有些哽咽,“想家卻不能回的感覺太難受,大過年的還是讓自己輕松快樂一點吧。”
如候鳥般穿梭于中美的巫建峰:
“太平洋究竟有多寬?”
自從2016年,太太與兩個孩子從上海搬到了美國洛杉矶以後,巫建峰就如候鳥一般,來來回回穿梭于中美兩國。2019年11月,他前往美國洛杉矶陪太太和孩子們過聖誕節,誰知沒幾個月,新冠疫情大面積爆發,他便一直滯留在美國,如今已經過去了15個月。
洛杉矶是全世界醫療資源最爲充足的城市之一,但仍不可避免成爲這一波新冠疫情的風暴中心,醫療系統險些崩潰。“記得今年1月的新冠疫情高峰期,救護車的應答時間從10分鍾延長至8小時以上,但隨著天氣的轉暖和新冠疫苗接種的覆蓋,新冠疫情控制有所好轉,人們甚至開始暢想新冠疫情結束後的生活。”
新冠疫情前,巫建峰的生活幾乎都圍繞著孩子們的課內外活動展開。爲了兩個孩子的冰球訓練和比賽,他的太太每周輾轉于不同的冰場之間。“因爲新冠疫情,冰球運動基本停止了,因爲缺乏運動,孩子們的大腿與臀部肌肉萎縮了一些,很多之前不能穿的褲子又可以穿回來了。”盡管是一個有趣的變化,卻讓他感到心酸。
“超市、郵局、銀行以及與居家相關的行業,一直在堅守,保持著正常運轉。”他補充到,“這裏的零售業快速進行了業態轉換。剛來美國時,覺得電商與電子支付極不發達,很不習慣,而過去新冠疫情肆虐的11個月,美國補上了幾年的課,電商與物流業得到較快發展,這讓春節期間的網上購物也變得輕松起來。”
巫建峰一家喜歡熱鬧,喜歡聚會,熱衷于張羅大大小小的派對。“新冠疫情前,我們家舉辦過冰球隊六十幾人的聚會,應對起二十幾人的學校老師和同學聚會駕輕就熟。”他感慨,“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是很遙遠的事情。”
鄰居們在巫建峰家聚會
以往過節,鄰裏間會互贈25至50美金的星巴克卡以表情誼。但這一回,巫建峰太太將禮物改成了煎得酥脆微黃的生煎包和熱氣騰騰的小籠包,鄰居們都用“藝術品般的傑作”來形容這些中國美食,但他們卻拿不出對等的禮物,因爲除了披薩、三明治,就是漢堡包。“此時,不得不爲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都說‘心安之處即是家,在哪裏過年都一樣’,但其實不然,”巫建峰歎了一口氣,“滿城的煙火,安放不下一抹平常。”今年大年三十,與國內的家人視頻,隔空幹杯,祝福打趣,發發紅包,熱熱鬧鬧圖個喜慶,但他卻覺得有種無可奈何的悲涼,心裏滿是內疚與自責,“太太辛苦忙碌一年,卻讓她與孩子們在異鄉冷冷清清過年,而我還要裝作雲淡風輕,”他說他害怕過這樣的年,“過年全家人本應該在一起,在同一個屋檐下,父母年過古稀,還有多少個除夕能有我陪伴?”
因爲新冠疫情,這兩年的春節什麽都變了,唯一不變的是滿屋大掃除、滿桌的除夕宴、熱騰騰的水餃、紅彤彤的紅包、一件新添置的衣裳。“這是我小時候的年味,我想堅持下去,是對家鄉的思念,是對家風的堅守。”巫建峰計劃著,等新冠疫情過後回中國,一定要把錯過的生日聚會、錯過的春節、錯過的元宵節和中秋節統統補上,要把祖國的大好河山看夠,把美食佳肴吃夠。
巫建峰(右一)與中國朋友倒酒慶賀新春佳節。
今年的除夕夜,巫建峰一家與另一戶無法回國的中國朋友一起過年。“我拿出珍藏了13年的普洱茶,配著15年的老橙皮和洋參,茶水色澤純淨飽滿,味道甘醇濃郁。”他說,“孩子們肆無忌憚地大快朵頤,但大人們談得更多的還是遠在家鄉的親人。”
突然,不知誰問了一句:太平洋究竟有多寬?“沒有人應答,大家只是默默地坐著,呷了一口茶,心裏都像裝著心事。我暗暗發誓:下一個春節,三代人一定要在一起,無論哪裏。”巫建峰說。
來源:《法人》雜志(記者:李遼)
編輯:韓玉婷 張博 朱婵婵
◆◆往期推薦 ◆ ◆
◆“流氓罪”重現江湖?羅翔老師有話說!
◆網絡暗語“品茶”指的是啥
◆“人人影視字幕組”爲啥會涼?將面臨什麽處罰?聽律師說法
◆財政局門口請財神,拜錯了“神仙”,走錯了“廟”!
◆員工不是“賣身奴”,病毒不跟你“論兄弟”!|辣評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