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到最爲艱苦的相持階段,日軍開始接連不斷地在大後方實施更加毒辣的“大掃蕩”作戰,八路軍所開辟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急劇縮水三分之一,再加上各種天災橫行,水災、旱災、蟲災接連不斷,莊稼顆粒無收,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無數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成爲了流浪的難民。
圖|國民黨人迎接陳嘉庚
然而,同樣是這一年的3月,在重慶機場卻是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表演”,數千名軍官每一個人都穿著嶄新的軍裝與呢子大衣,腳踩著锃光瓦亮的皮靴子,迎接南洋華僑代表團的到來。
作爲代表團的團長陳嘉庚,更是受到了國民黨衆軍官的“熱情款待”,看著眼前的一幕幕,陳嘉庚包括每一位代表團成員的心中都忍不住浮現出了一個疑問:不是說祖國現在很困難嗎?
陳公何許人也?
1874年,陳嘉庚出生在福建集美的一個華僑世家之中,父親陳杞柏常年在新加坡經商很少回國,只是常常彙錢回來補貼家用,陳嘉庚從小就是跟著母親長大的,一直到17歲的時候,陳嘉庚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之後,才見到自己這位少有謀面的父親。
圖|陳嘉庚少年時期
初到新加坡的陳嘉庚在父親的米店裏做起了學徒,很快,陳嘉庚的經商天賦就大大震驚了父親,短短三年的時間裏,父親經營了十幾年的米店,就在陳嘉庚的打理之下成功稱霸了當地的市場,整體利潤翻了好幾番。
1898年,母親孫氏因病逝世,陳嘉庚毅然放下一切回到國內安葬自己的母親,爲自己的母親守孝三年。等陳嘉庚再一次回到新加坡的時候,他的父親早已破産負債,陳嘉庚一力承擔下了父親的全部債務。
此時的陳嘉庚看准了橡膠的發展前景,全力搶占種植橡膠的先機,建造起橡膠制品廠,制造出來的橡膠制品遠銷海外,陳嘉庚甚至將它們賣到了美國,開創了華僑不通過洋行,直接與外商進行貿易的先河,成功打破了英國人對僑商的壟斷,成爲了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聞名遐迩的“橡膠大王”。
圖|陳嘉庚
事業成功之後,陳嘉庚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與祖國,在意識到家鄉與國外教育的巨大差距之後,陳嘉庚決心要用自己賺到的錢爲家鄉興辦學校。
1913年春天,在陳嘉庚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國第一所近現代化的集美小學,在福建東南海濱建立了起來,後來,陳嘉庚又增辦了師範、中學、水産等等多方面的學校,統稱爲“集美學校”。
1919年,陳嘉庚更是將家中積存的400萬元全部拿了出來,用以興建廈門大學,直至今日,廈門大學仍然是整個福建省內唯一的一所985大學,是福建省的一個文化代表。
中國的救星在哪裏?
如果說教育是我國的百年大計,那麽國仇家難就是當時中華民族需要直面解決的頭等大事,爲了支持國內如火如荼的革命事業,陳嘉庚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爲革命事業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幫助,據不完全統計,由陳嘉庚捐款和發起的支持國內抗戰的資金高達30多億元。
圖|陳嘉庚(二排右八)在集美學校運動會上
尤其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陳嘉庚更是時時刻刻地關注著國內的局勢。爲了能夠爲抗戰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陳嘉庚先後擔任“新加坡籌赈會”以及“南僑總會”的主席,領導30多萬華人、華僑爲國內革命活動進行捐款,僅1939年一年的時間裏,陳嘉庚向國內彙款3.6億元,這對當時國內的情況來說是莫大的幫助!
陳嘉庚不止一次地說道:“如果我們成天只知道發財,卻不知道救國,就算是發了財,但是做了亡國奴,又能有什麽用?”
當陳嘉庚得知以汪精衛爲代表的一撥人主張投降的時候,他無比憤慨,當即向重慶國民政府發去提案:“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
後來,陳嘉庚的這一句話被濃縮成“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它就像是一枚核彈一般,引起國內外的劇烈反響,著名的政治家鄒韬奮先生贊譽道:“這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圖|陳嘉庚的提案
1940年3月25日,因爲沒有能夠對國內戰況以及民衆疾苦詳細了解而深感“義有未盡”的陳嘉庚老人決定,親自乘坐飛機回到重慶,看一看國內的真實情況,同時慰勞一下忠勇抗戰的將士們以及遭受苦難的百姓。
然而,走出飛機後的種種景象直接震驚了這位一心救國救民的老人,陳嘉庚的心中忍不住冒出種種疑問:
“不是說祖國現在很困難嗎?不是說在日軍的槍炮下同胞們很難生存嗎?爲啥這些國民黨軍官還穿得如此體面?我們在新加坡募集的資金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他們真的用得上嗎?”
原來,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的目的更加簡單,那就是要討好陳嘉庚,進而徹底“拿下”這一顆,就連蔣介石都垂涎不已的“搖錢樹”。爲了能夠討好陳嘉庚,蔣介石特批了8萬元作爲招待的餐費,而且這還僅僅只是吃飯的錢,要知道當時一架飛機也才5萬元而已,我軍一個師的師長月薪也才只有5塊錢。
圖|蔣介石
在重慶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陳嘉庚的吃穿住行都被國民黨官員們“盡善盡美”地安排著,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頂級劇團、豪華套房,甚至有人找來了漂亮的女軍官作陪,但是陳嘉庚卻自始至終都悶悶不樂,愁眉不展,更有數次陳嘉庚老人直接氣得罷宴離席。
無奈之下,陳嘉庚老人不得不在報紙上連續三天發出罷宴的聲明:“在此抗戰艱難困苦時期,望政府及民衆實踐節約,切勿消耗物力。”
看著眼前的極度奢侈、揮金如土的國民黨官員,陳嘉庚老人無比地失望,陳赓家感歎的說道:
“那些國民黨中央委員都是身居國家要職,但都假公濟私,貪汙舞弊,生活奢華,那些人都是四五十歲的年紀,既不能做好事,又不會早死,他們至少還會屍位二三十年,中國的救星不知道在哪裏?”
中國的救星在延安
就在陳嘉庚感到困惑和失望的時候,當時正在重慶辦公的中國共産黨參政員葉劍英、林伯渠、董必武以及鄧穎超一同來到陳嘉庚的住所進行拜訪,並且在中共駐渝辦事處舉辦了歡迎陳嘉庚的歡迎茶會。
在茶話會上,陳嘉庚詳細地介紹了南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的具體情形,呼籲國共兩黨能夠精誠合作,一致對外,葉劍英深表贊同。
圖|1940年,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與葉劍英、張沖(左三)等人在重慶
這一次的茶會,讓陳嘉庚對中國共産黨的印象大大改觀,茶會後,陳嘉庚向葉劍英詢問道:“若我前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行程如何啊?”葉劍英一一做了詳細的回答,並且向陳嘉庚說道,到了西安之後可以與當地的八路軍辦事處取得聯系,一切都非常方便。毛主席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當即向陳嘉庚發來電報,邀請他前往延安會晤。
半個月之後,南洋慰勞團的各路成員彙聚重慶,陳嘉庚將慰勞團的全體成員分成了三個團前往祖國的各地進行考察與慰勞。
陳嘉庚一行人抵達成都的時候,正巧蔣介石也正在成都,于是蔣介石決定親自設宴款待一下陳嘉庚。宴席上,蔣介石向陳嘉庚問道:“陳先生到成都之後,是否還要前往他處?”
陳嘉庚道:“還要前往蘭州與西安去看一看。”
蔣介石再一次問道:“還有別的地方要去嗎?”
圖|蔣介石(中)
陳嘉庚聽完這話之後,一下子就明白了蔣介石的意思,隨即說道:“如果延安的交通方便,我也要去!”
讓陳嘉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作爲一黨領袖的蔣介石竟然在聽到陳嘉庚要前往延安之後,開始大罵起共産黨來。
陳嘉庚眼看著蔣介石的神色越來越嚴厲之後,便說道:“我是受全體華僑的委托,回國進行慰勞考察的,只要交通方便,我不能不親自前往延安看一看,以盡到自己的職責,等回到南洋之後,我才能如實的向華僑進行報告。”
蔣介石明顯對陳嘉庚的回答非常不滿意,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只能陰陽怪氣地說道:“要去也可以,但是切勿受騙啊!”
宴席之後,蔣介石還專門派了手下名爲保護慰勞團的安全,實則是爲了監視陳嘉庚前往延安的一舉一動。不僅如此,這位“手下”一路上時不時地就會向陳嘉庚說一下共産黨的“壞話”,期望陳嘉庚能夠打消去延安的念頭,現在看來,蔣介石和他的這位“手下”明顯是打錯了主意。
圖|1940年,陳嘉庚與友人合影
1940年5月31日,陳嘉庚一行人冒著日軍的烽火,在我軍戰士的掩護之下安全抵達延安,剛剛到達延安之後,陳嘉庚就再一次被歡迎儀式給嚇到了,超過5000多名軍民來到延安南門外,歡迎慰勞團的到來,有了國民黨的前車之鑒,陳嘉庚老人看著眼前的陣仗並不開心。
然而,睿智的陳嘉庚很快就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來歡迎的人們雖然每個人都是粗布大衣,甚至打著好幾塊補丁,但是卻都是幹淨整潔,人群中戴著草帽的農民兄弟與戴著軍帽的士兵,大家簇擁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煥發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陳嘉庚不知道的是,在歡迎的人群當中還有不少我軍的高級將領,只是大家都穿得差不多,他區分不出來罷了。
圖|延安民衆歡迎陳嘉庚
到達延安之後,陳嘉庚顧不得休息,立馬就開始了考察,在延安城內四處轉悠了起來,作爲一名成功且睿智的商人,陳嘉庚不需要別人多說什麽,只要四處看一看、轉一轉,就能對人、對事有一些非常客觀的見解。隨著自己看到的越多,陳嘉庚心中的疑問就越多,他想要立馬見到毛澤東,想要當面問一問他。
第二天下午4點,毛主席在自己的窯洞中會見了陳嘉庚,當接人的軍車一直往山麓間開去的時候,陳嘉庚還在一直思索著毛澤東究竟住在什麽樣的地方,當車子停在一間破窯洞的時候,陳嘉庚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早早就來到窯洞前迎接的毛主席,一下子就認出了陳嘉庚,上前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歡迎他們的到來。
多年之後,陳嘉庚回憶起當時的會見,他這樣說道:“毛君住居與辦事所都在窯洞之中,大小與我的居所相同,屋子裏有十余個木椅,大小高低各不相同,寫字、辦公的桌子只比學生桌較大一些,完全是舊式鄉村民家中私用,簡單至極。”
圖|毛澤東
進屋坐定之後的陳嘉庚率先開始了發問,在來之前他就聽說毛主席因爲窯洞裏比較冷,患上了風寒,就關心的問道:“爲何不另外建一間住所,敵機來了之後再進窯洞也不遲啊?”
毛主席說道:“也有這樣的打算,但是我辦公時間多是在夜裏,雞打鳴之後開始睡覺,所以每天下午才會起床,另建房屋多有不便。”
陳嘉庚奇怪地問道:“爲什麽不改到白天進行工作呢?或許身體會更加健康呢。”毛主席笑著搖了搖頭:“十幾年了,早已成了習慣。”
寒暄之後,陳嘉庚話鋒一轉,提到了國共兩黨之間的摩擦,毛主席坦誠地說道:
“國共兩黨,二者失去了任何一方,統一戰線都不能設想。我們總的方針是團結,但是只有在進步的基礎之上才能真正的達到團結,如果以團結求團結,不但團結搞不起來,進步勢力也會遭到摧殘,統一戰線也必將破裂,全國必將重新陷入到內亂當中,甚至會亡黨亡國。”
圖|毛主席與周恩來、任弼時在延安
陳嘉庚一行人在延安一共待了9天的時間,9天的時間裏,陳嘉庚與延安社會各界人士都進行了深切的交談,延安女子大學、抗大分校、安塞鐵工廠、印刷廠、甚至是延安的新市場中都留下了陳嘉庚的足迹,隨著了解的愈發深入,陳嘉庚越看越興奮,越看越欣喜。
在延安的幾天時間裏,陳嘉庚接觸到最多的人就是毛主席,他對于毛主席的日常生活非常關心,作爲一個商人,陳嘉庚明白,認識一個人不但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一天,毛主席請陳嘉庚一起吃晚飯,飯菜極其的簡單,只有白菜、鹹蘿蔔幹和辣椒,另外還有一大碗的雞湯。毛主席指了指雞湯後,笑著說道:“我沒有錢買雞,這一只雞是鄰居大娘知道我有遠方來的客人,特意送來的,老母雞正在下蛋,他兒子生病的時候都沒有舍得殺呀!”極其簡樸的一頓飯,陳嘉庚卻是吃得津津有味。
圖|毛主席
延安的考察結束了,在離開延安的路上,陳嘉庚將自己在延安與國統區的所見所聞進行比較,他越來越覺得延安才是中國的希望,他感慨的說道:
“我沒有到延安之前,對中國的前途甚爲悲觀,我以爲中國的救星尚且還沒有出世,或者還在學校中讀書,到了延安之後,我才知道,其實這個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已經做出了很多大事,這個人就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中國有了救星,勝利有了保障,大家要更加努力才行!”
回到重慶之後的陳嘉庚,立馬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他直截了當地向民衆說道:延安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這是我中華民族之幸事。
從這之後,陳嘉庚就與國民黨分道揚镳。陳嘉庚回到南洋不久之後,很快第一批從南洋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物資就到達了延安,各種醫療用品、軍需物資源源不斷的向著延安運送而來,爲了保證國際運輸線的運轉,陳嘉庚更是組織了3000多名熟練機工回到國內,爲保證運輸線的暢通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陳嘉庚與毛主席
而陳嘉庚的所作所爲自然瞞不過日本人,日本人對陳嘉庚恨之入骨,認定他就是“南洋抗日的巨頭”。
1942年1月,馬來西亞全境陷落,新加坡危急,陳嘉庚當機立斷,將手中的800多萬款項悉數彙到了國內,繼續支持著抗日救國的大業,陳嘉庚本人則是在友人的一再催促之下,逃到了爪哇群島避難,後又改名換姓到了瑪琅躲避。面對日夜嚴密搜捕的日軍,陳嘉庚的身上一直藏著一小包的氰化鉀,以防萬一。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陳嘉庚才得以重新返回新加坡,爲了慶祝他安全脫險,數10個民間團體在重慶爲陳嘉庚脫險舉辦慶祝大會,500多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到會參加,毛主席也送來了祝賀的橫幅,上書:“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49年1月,在即將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前夕,毛主席親自向陳嘉庚發來電報:
“陳嘉庚先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日益接近勝利,需要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先生南僑盛望,衆望所歸,謹請命駕北來,參加會議,肅電歡迎,並祈賜複。”
圖|陳嘉庚參加政協會議
陳嘉庚接到電報之後,高興異常,當即回複電報並于同年6月到達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並當選爲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以及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1950年,陳嘉庚回到國內定居,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畢生的財産全部捐獻了出來,用以建設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村。
結語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7歲,周恩來總理親自爲老先生主持國葬。公祭儀式完成之後,周恩來總理與朱德總司令親自爲老先生執绋到北京火車站,由火車運送至故鄉集美,安葬于集美鳌園墓地之中。
圖|陳嘉庚公祭會
世上富甲一方的商人千千萬,堪稱傳奇的商人同樣不少,但是能夠無償奉獻,甚至于改變新中國曆史進程的人,僅陳嘉庚老先生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