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未央網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在積極努力成爲高科技金融中心,不想現在卻遭遇了人才短缺問題。
許多國家的科技創業公司都在盡全力爭取軟件工程師這樣的技術人才。而新加坡作爲一個城邦國家,人口只有560萬,人才缺乏尤其嚴重。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表示,本國大學和理工類院校科技相關專業每年有約400個畢業生,遠達不到政府每年增加1000個金融科技行業崗位的目標。
作爲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新加坡依靠引進外來人才滿足本國技術需求。不過,近些年愈發嚴格的移民政策讓勞動力市場感受到了壓力。2017年新加坡發放的就業准證數量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持有此證的外國雇員薪金門檻爲每月3600新幣(約爲2679美元)。
人才危機
去年,新加坡就業准證持有者數量經過4年連續增長後出現首次下降。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新加坡金融科技服務需要26200個崗位,創曆史新高。SFA的調查結果也證實了新加坡技術人才短缺這一觀點,47%的成員認爲該國人才不足。其中短缺最爲嚴重的崗位是數據科學家、區塊鏈開發人員和計算機程序員。
新加坡政府表示,他們正在尋找解決方案,希望既能保護本地人的就業機會,又能給人才短缺最嚴重的行業一定的雇傭彈性。
SFA主席Chia Hock Lai說:”爲緩解行業人才緊缺,政府提出了能力轉移計劃等措施,該計劃可爲引進外國專家的公司提供補貼。除此以外,我們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出改變。”
最大的挑戰
Lai說:”我希望政府能爲那些受行業協會審查的技術人才提供1年期的就業准證,這類試驗性措施有助于解決目前的人才短缺問題。新加坡可借此抓住全球新興的金融科技及區塊鏈行業機遇,同時本地人的就業也得到了保障,最後一點顯得尤其重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局長Ravi Menon領銜全國金融科技工作,他表示,人才不足是全球性問題,也是本國新興産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央銀行現在嘗試通過一些項目提升行業能力,但這還不遠遠不夠。
Menon在5月的一次金融科技峰會上表示:”必須承認,我們的人才和技術還有所欠缺,因此對于外國人才我們必須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
外國人才的引進
2011年大選後,新加坡收緊了移民政策,因爲當時人們認爲,之前十年裏湧入的外來員工破壞了本國服務業的有序發展,激化了房地産業市場競爭,並進而威脅到本土員工的就業。
人口迅速老齡化,生産力發展緩慢。經濟學家表示,僅靠政府發展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是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的。
美國美林銀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Mohamed Faiz Naguth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要想實現新加坡未來十年實際GDP 2%-3%的增長目標,保持經濟活力,政府必須實行更開放的移民政策。”
Kuldeep Singh對人才問題了解頗深。Singh是新加坡一家醫療科技創企Biofourmis的CEO,該企業專門開發一類協助醫護人員遠程監測病患的可穿戴設備。他希望,在2018年年底前公司員工數量能從22人增加到40-45人,以達到投資者的發展期望。
“吹毛求疵”
雖然Singh很感謝政府和學校對醫療科技領域發展的幫助,但是他很反對”必須招聘本土員工”這一要求。
他說:”在新加坡本土招員工一直比較艱難。如果對員工能力的要求’吹毛求疵’一些,招聘就難上加難。雖然最近雇傭的員工大多是外國人,但是Biofourmis一直將外國和本土人員的數量比維持在一個合適的度上。”
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高科技行業人才不足,企業抱怨紛紛。財政部長Heng Swee Keat上個月做出回應,他表示,雖然未來可能會變化,但目前外國員工的雇用限制仍然不會消失。
新加坡總理Lee Hsien Loong于5月16日向國會表示:”移民是新加坡曆史和身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穩定的移民來填補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