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走向
金融標准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突出數據安全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金融標准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強化金融網絡安全標准防護,健全金融業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立健全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標准體系,支持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同時,規劃提出加強金融網絡安全能力評估、風險排查、安全防禦、漏洞管理等標准建設,助力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發現、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攻擊溯源能力。推動金融信息科技外包服務評價、金融機構安全運營中心建設、金融數據分級、生命周期安全與評估、商用密碼應用等標准供給與實施。(移動支付網)
多地銀保監局圈定2022年工作重點
近日,多地銀保監局召開會議圈定2022年工作重點。2022年地方銀保監局將重點支持民營小微企業、地區重大項目及重要産業,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助力區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與此同時,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高風險機構處置、防範資本無序擴張,以及房地産金融監管將是2022年地方防風險的重點。此外,圍繞省聯社、中小銀行等重點領域,金融改革開放也將持續深化。(經濟參考報)
産業動態
地方兩會聚焦科技創新
地方兩會進行中,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提到科技創新。北京、安徽、湖北等23個省(區、市)將科技創新放在重點工作的前3位。同時,各地還謀劃産業轉型升級,其中,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成爲重點。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頻頻出現在各地兩會文件中。內蒙古、遼甯、江西、廣西、雲南、陝西等地明確提出,推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推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産品下鄉。(新華網)
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耗優化指南發布
日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對17個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提出工作方向和目標。強調要加強技術攻關,利用科技創新資源推動節能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推動能效已經達到或接近標杆水平的骨幹企業,采用先進前沿技術裝備謀劃建設示範項目,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能源網)
七部門發文促進綠色消費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七部門正式印發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在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消費方面,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輛購買限制,推動落實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車船用LNG發展。大力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等新能源汽車應用占比。(工業網)
重慶發布金融“十四五”規劃,大量跨境機遇來襲
近日,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多條涉及跨境金融。包括:拓展非現金支付應用領域,便利經常項下交易跨境支付,探索開展金融集成電路(IC)卡及移動金融技術和業務創新;構建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健全本外幣跨境資金池管理政策;探索更加便利資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體系,創新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實施路徑;探索自由貿易賬戶、境外賬戶、境內賬戶互通機制,創新資本項下本幣跨境支付模式,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分賬核算試點,推進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渠道整合,積極探索資本賬戶的雙向開放。(中國經濟新聞網)
畢馬威: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2100億美元
畢馬威近日發布的《金融科技脈搏》(Pulse of Fintech)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行業累計融資2100億美元,覆蓋區塊鏈、財富科技、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主要趨勢包括:加密與區塊鏈産業發展迅速,全球投資增至300億美元;核心銀行業務優化越來越受重視;數據連接和數據分析成爲新的市場熱點;“先買後付”行業出現多個跨區域大額交易;金融科技行業的私募股權投資是此前高點的兩倍多。(KPMG)
國際視野
國際清算銀行:CBDC、DeFi將成爲2022年工作重點
近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創新中心宣布在新的一年將推出多個項目,覆蓋央行數字貨幣(CBDC)、下一代支付系統、去中心化金融(DeFi)、綠色金融、監管科技、網絡安全項目等多個領域。其中,央行數字貨幣(CBDC)仍然是創新中心試驗性探索的重點方向。在創新中心已經開展的17個項目中,有13個與CBDC相關。(未央網)
新加坡金管部門出新政,強化數字銀行業務安全性
鑒于最近針對銀行客戶的大量短信釣魚詐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新加坡銀行業協會(ABS)近日宣布推出一系列額外措施,強化數字銀行服務安全性。包括:刪除發送給零售客戶的電子郵件或短信中的可點擊鏈接;默認情況下,向客戶發送資金轉賬交易通知的阈值設置爲100美元或更低;在移動設備上激活新軟件令牌之前至少延遲12小時;每當有更改客戶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的請求時,向銀行注冊的現有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發送通知;額外的保障措施,例如在實施客戶關鍵聯系信息等關鍵賬戶變更請求之前的冷靜期;專門且資源充足的客戶援助團隊優先處理潛在欺詐案件的反饋;更頻繁的詐騙教育警報。(未央網)
專家觀點
在近日召開的“2022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提到,數據作爲繼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的第五生産要素,已成爲信息化時代最具特征的生産要素。數據是生産力,要上升到生産關系的高度解決數據確權問題,須從制度化、法制化的角度爲數據要素生産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在區分數據與信息上深入研究,探索和實踐個人信息可攜帶權路徑,搭建數據行權平台與應用;二要按照分級分類的數據安全管理要求,加強網絡安全標准體系建設;三要統籌做好數據産權保護和利用,激發數據生産要素價值;四要加大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發,高度重視數據標准、數據質量、數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五要加強數據真實性的監管,嚴厲查處數據造假,加大對大數據殺熟、濫用人臉識別技術、過度索取權限等亂象的監管,嚴格查處數據壟斷現象,杜絕數據處理透明度低、平台數據高收益低成本,算法合謀等事件發生,切實保護數據相關方的利益。(晨財經)
在“2022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指出,目前我們正在離開信息時代,進入智能時代。信息時代的特點是應用先行,而智能時代的特點是數據先行。數據具有很多優勢,但同時存在很強的外部依賴性、時效性以及應用的場景性等問題,涉及隱私、合規、安全等多方面風險。因此,數據作爲資産會帶來一系列挑戰。數據資産化是下一個顛覆世界、推動時代發展最爲重要的裏程碑。推動數據的資産化,對中國科技創新、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全面推進數據的資産化,將助力中國經濟走向高速度發展,改變中國經濟的曆史軌迹。(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