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正在減弱。針對此事,受訪學者表示,要培養下一代的華語能力,華人家長應從自身做起,不論華語水平高低都應在家中盡量與孩子以華語溝通。
當地時間10月2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上致辭時指出,大多本地年輕人都聽得懂華語,也會講華語,但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正在相對減弱,而國人須加倍努力把華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針對此事,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受訪時,呼籲新加坡華人慎重看待這個趨勢,還表示尤其是自身華語水平欠佳的家長應關注孩子的華語教育。
他說:“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華語程度不夠好,加上英語是本地教育制度的主要語言,因此甯可用不是很流利或標准的英語與孩子溝通,也不願用可能較熟悉的華語。這其實是個普遍迷思,因爲家長表現的態度遠比他們的華語程度更重要。”
陳志銳強調,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刻不容緩,盡管本地社會大環境下華語相對弱勢,但家長可從家庭小環境著手,培養孩子講華語。
南洋初級學院前院長馮煥好也指出,孩子的學校課程大多都是以英語教課,若家中也不講華語,孩子便沒有太多機會使用華語。
她鼓勵家長從自己做起,在家中和其他各種場合與孩子講華語,重點是培養孩子對華語的認同及信心。她說,“如果父母不谙華語,也不要對著孩子說華文難學,或說華文不重要,讓孩子産生排斥心理,家長可以從旁鼓勵和輔助。”
歌曲創作人梁文福也說:“在家庭環境裏,從小孩出世到長大,長輩都貫徹並堅持只以華語溝通,小孩一定會習慣成自然。在我父母家和嶽父母家的孫輩,從幼兒至長大當兵念大學都如此成功做到了。”
育有一名五歲女兒及一對三歲雙胞胎兒子的黃翠燕(38歲,公務員)留意到,多數與她孩子接觸的三歲至六歲孩童都不太會說華語,而她女兒一開始也對華語相當抗拒。
她也因此在各種場合都堅持用華語與女兒溝通,以及讓她聽華語歌曲等,花了約兩年才培養起女兒對華文的興趣。“我本身比較喜歡華文文化,也希望讓孩子保留華族的根源,而孩子懂得多一種語言對日後會有幫助,也讓他們能以不同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兒子目前在念小學二年級的劉國輝(45歲,風險管理職員)指出,現在多數家長是雙收入家庭,因此孩子從小就送到托兒所和托管中心,長時間接觸的是英文。
他說:“我們原本怕孩子上小一時會聽不懂老師的話,所以從小和他講英語,結果導致他覺得華文字比較難認、難學。我們現在開始逐漸買較容易讀的中國經典故事繪本如三國演義,並鼓勵他用華語與我們對話。”
根據新加坡當地華文媒體的一項調查,截止10月23日晚9時共有922人參與投票,有81%認爲新加坡人正失去雙語優勢。參與另一項調查的551人中,有多達44%認爲新設的華語資料庫可以幫助到他們,尤其是能和外國友人分享本地華語的特色。(原標題:新加坡學者:華人家長應盡量以華語與孩子溝通)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中國僑網
【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蘋果手機:►「鏈接」
華爲手機:►「鏈接」
小米手機:►華輿-小米應用商店
vivo手機:►【華輿】 – vivo應用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