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內容不代表東亞評論觀點和立場
提到新加坡你會想到什麽?是行走的CD林俊傑?小天後孫燕姿?亞洲四小龍?華僑、星展、大華等外資銀行?還是關于鞭刑的種種傳說?這些都是新加坡的側面,但說到新加坡的國家發展史,始終繞不開一個名字——李光耀。
獨立日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宣布新加坡獨立。
其他國家的獨立之路往往是推翻壓迫,舉國歡騰。而新加坡的獨立,是被馬來西亞踢出去,被迫獨立。
新加坡華人卻很高興,本來也是被歧視,分開就分開。他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放炮舞獅慶祝起來,當地報紙含蓄內斂的寫道“人們也許在預祝中秋節吧”,又神神秘秘的加了一句“反正大家心裏有數”。
1965年的新加坡
兩年前,新加坡剛剛成爲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州府。馬來聯邦由星羅棋布的3萬個島嶼組成,生活著大約1億的馬來和印尼穆斯林百姓,新加坡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華人小島。
既然打不過,選擇加入就成了明智之舉。這不禁讓我想起那個笑話,小個子叫喧著“誰敢惹我?”,走來一個壯漢怼道“我敢惹你!”,小個子定了定神,繼續喊“好吧,那現在誰敢惹咱倆?”
可惜這種不對稱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被嫌棄,兩年光景就被退婚了。馬來西亞宣布將新加坡逐出聯邦,離了婚我再欺負你就不算家暴喽?新加坡被迫獨立。
南洋往事
三國時期,東吳水軍將領康泰就曾到過新加坡,著有《吳時外國傳》,書中稱新加坡爲“蒲羅中”;明朝時,則稱之爲“淡馬錫”;元朝時,忽必烈發兵攻打緬甸時吃過對方象兵的虧,還曾派人到新加坡尋找野生大象,充當戰時坐騎,但由于不懂馴化之道,只能作罷。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開始管轄該地區。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于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67年,新加坡升格爲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丘吉爾稱之爲“東方的直布羅陀”。
1860年,廣東大埔縣的後生仔李沐文,孤身輾轉來到汕頭港口,搭船去了新加坡討生活。1882年,36歲的李沐文賺夠了錢,趁青春作伴好還鄉,回大浦當上了歸國華僑。
位于海路要沖的新加坡(老照片)
他在新加坡娶的妻子雖是華裔,但娘家旅居新加坡多年,早把他鄉認做故鄉,就和兒子李雲龍(不是獨立團那位)留在了新加坡。李沐文回國後如何的買房置地,捐官再娶,不再細表。
單說這李雲龍,在新加坡上到初中,就直奔社會大學,先當配藥師,後當海員,跑最繁忙的英—印航線,那船主正是華裔富翁,爪哇糖王黃仲涵。
一來二去的,和黃老板熟稔起來。這黃老板愛惜李雲龍老成練達,忠實可靠,再過幾年,竟讓李雲龍當了新加坡的業務代理人,搖身一變也成了資産階級,日子越過越好。
好景不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席卷世界,李家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駱駝比瘦死的馬大,日子總比普通百姓強得多。
李雲龍有兒子,兒子又生兒子,李雲龍便有了三個孫子,他認爲給孫子取名非同小可(到底是華人),于是即找了取名先生掐算生辰八字,又要時髦,體現咱老李當年跟英國人談笑風生,于是,三個孫子分別喚作:“哈裏李光耀、丹尼斯李金耀、弗雷迪李天耀”,可謂中西結合。
小光耀童年接觸了足球,但發現足球比賽的對抗性、競爭性太強,他不喜歡這樣的運動,于是興趣寥寥,轉而用功讀書。
畢竟生在大戶人家、書香門第,又有華人血統加持,李光耀學生時期考試基本都是第一,第二名是那所男校裏的唯一的女孩,叫柯玉芝,二人正是學業上的勁敵,這不禁讓李光耀對這個女孩也留心起來。
李光耀與柯玉芝在劍橋
小升初時,李光耀不出意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重點中學萊佛士書院,用劍橋的課本,全英語教學。在最終的劍橋高級文憑考試中,他又考了個全新加坡和馬來亞第一,升入萊佛士學院,時任年級主任坎波斯評價道:”哈裏李光耀可能一生身居高位”。
女同學柯玉芝也一路以優異的成績和李光耀上了同樣的重點初中、高中。所謂班長愛學霸,體委愛班花。這兩人惺惺相惜,暗生情愫,比著勁的學習,唉,學霸的生活往往就是這麽樸實無華且枯燥。
日本來襲
1941年12月8日淩晨,日本對新加坡發動空襲,想要控制馬六甲海峽,進而把勢力伸向整個東南亞。就在前一天,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並大獲成功。新加坡政府對此難以置信,日本竟敢先後挑戰美英兩大豪強?
幾天後,英國在新加坡駐防的戰艦被日本轟炸機紛紛幹沉,前線的地面部隊也被突破,日軍的空襲接踵而至,人民傷亡慘重,新加坡大街上開始到處都是日本兵。英軍沒有像劉備那樣帶著滿城老百姓逃跑,只顧著自己撤退逃命。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就像《泰坦尼克號》裏那樣,英軍在潰逃情況下依然保持著紳士風度,他們命令兩位蘇格蘭裔士兵用風笛吹著曲子《高原少年》,是在優美笛聲中列隊撤出新柔長堤的。
70天內,新加坡的英國部隊就宣布投降,11萬日本兵占領了整個馬來聯邦,俘虜了合計13萬的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士兵。事後丘吉爾憤怒地總結道:“這是英國曆史上最可恥的失敗”。
新加坡1941
像所有戰爭一樣,新加坡立刻出現了物資短缺,通貨膨脹,社會秩序崩壞,人民東躲西藏的場景。日本在整個越南、緬甸、泰國、爪哇等地抓了27萬勞工修築泰緬鐵路,過程中累死、病死15萬人,戰時統治必然是嚴苛殘酷的,人們不禁幻想著英軍很快就會反攻回來。
李光耀學是沒法繼續上了,轉做起了刀口舔血的黑市生意,倒賣些香煙、首飾、白蘭地之類的硬通貨,賺的錢除了正常開銷,還給柯玉芝買些小禮物,兩人感情逐漸升溫。
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有閑心買了一張台球桌放在家中供好友聚會時切磋,李光耀的媽媽甚至還自編了一本中華菜譜在街頭巷尾流傳,介紹如何用最簡單的食物燒制可口的飯菜。
新加坡是南洋華僑的抗日運動中心,這裏的華裔大多熱愛著中國。日本侵略中國後,陳嘉庚領導的“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發動東南亞八百萬華僑,爲中國籌集了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巨額外彙。進入馬來亞森林同日本人作戰的也正是他們,其中多數人後來成了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遊擊隊員。
隨著二戰局勢的逆轉,1945年5月,德國投降。8月6日,原子彈投在了廣島和長崎,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12日這天,李光耀跟著歡呼的人潮跑到市政廳門口,目睹了英國東南亞指揮部總司令蒙巴頓與日本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舉行的受降儀式,新加坡恢複了英國殖民統治。
劍橋歲月
戰後的新加坡百廢待興,李光耀和柯玉芝的關系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李光耀思考很久,決定去英國深造讀法律系。
出國深造,事關重大,但將這件事告訴媽媽後,她卻只擔心一件事,就是兒子會在異國他鄉忍不住寂寞,娶一個洋媳婦回來,這會讓整個家族在華人區受到嘲笑。
李光耀看時機成熟,將和柯玉芝的事情和盤托出,母親知道後很快就接受了這個女孩。于是,23歲的李光耀通過關系混上了一艘開往倫敦的大型運兵船,與家人、女友揮手告別。
在倫敦經濟學院上了幾個月課後,李光耀受不了了,在這兒當留學生太辛苦,住得遠,擠地鐵,物價貴,菜難吃。
以前在新加坡,李家雖然是落魄貴族,那也是富三代,生活起居都有傭人照顧,于是他轉學去了坐落于小鎮的劍橋大學,後來福萊士學院的一些富二代同學們還有女友柯玉芝也來到了劍橋留學,生活很是惬意,他還迷上了打高爾夫球。
一對璧人
李光耀在英國時期接觸了各種思想意識形態的團體活動,到下議院聽演講,參加模擬法庭辯論會,在收音機裏聽羅素的《權威與個人》講座,在一些小型馬來人聚會時發表反殖民演說。這些大大開闊了他的視野。
後來李光耀回新加坡開啓政治生涯時,發現自己的政治報告裏,被寫成“極端左翼。曾出席蘇共組織的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召開的世界青年大會”。
按照李光耀的說法,青年大會他確實去了,那是因爲蘇聯爲了造勢擴大影響,邀請了很多在英國的各國留學生,還包機票和吃住,他和朋友只是想趁機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他們剛下飛機,一夥馬來共産黨人就發給了他們寫著“馬來西亞自由”的條幅,裹挾著他參加了遊行,這讓他頗有微詞。
看來,不光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免費的旅遊。
回新加坡
李光耀順利考下劍橋的律師資格,和女友畢業回國完婚。
回國後的李光耀,有了劍橋法律系文憑的加持,他很快找到了一份律師的工作,事務所的老板是一位英國移民,叫黎覺,同時他還是在新加坡頗有影響力的進步黨的發起人,這個黨的發起人幾乎都是接受過英國議會制思想的醫生和律師們。
彼時的新加坡,總督府是最高權力機構,下設立法議會,25個議員當中只有6個是當地選出的。其余不是由英國官方委派,就是由政府官員擔任,民選議員只有9人,從上到下都知道他們只是擺設。
就在李光耀對這樣的政治生態感到失望時,馬來亞民主同盟黨副主席和共産黨的高層都來偷偷會他。這些地下組織正在招兵買馬,有留學經曆的高級知識分子正是主要的拉攏對象。老板黎覺認爲,李光耀是自己的雇員,還幫助自己競選立法會成員,一定會加入進步黨。
“哈裏李光耀”談笑風生
此時李光耀做了件頗有暗示意味的事情——改名字。
他出生時被爺爺起名叫“哈裏李光耀”,成年後的他討厭英國的殖民,不喜歡Harry這個英國稱呼,就將證件上的名字改成了“Lee Kuan Yew”(李光耀),但家人和舊友們改不過來口。
“以後請叫我李光耀。”
“好的,harry。”
一戰成名
如果統計一下各國政要所學的專業,你會發現法律系占比頗高。
奧巴馬是哈佛的法學博士,希拉裏是耶魯的法學博士,布萊爾牛津法律系畢業,薩科齊是法學碩士,普京是列甯格勒大學國際法專業出身,梅德韋傑夫從政前是法學院高級講師,盧武铉從政前是律師。
或許是因爲首腦們需要制定規則,解決國家和人民的矛盾,律師這個職業的實質,是當有人犯規後進行調解。首腦和律師,在不同層面上幹著類似的事情,而兩者又都有邏輯思維和口若懸河的本事。
1952年的一天,劍橋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新加坡某律師事務的執業律師,29歲的李光耀,迎來了聲名鵲起的機會。
當時的新加坡郵差正在發起罷工遊行,抗議薪資過低,工作太累,而政府的英國官差們卻輕輕松松就能收入不菲。
工會代表和郵差代表找到了李光耀所在的事務所,希望找一位公訴律師提供法律援助,但支付不起太高的酬勞,李光耀沒有計較,欣然接受了這份差事。
新加坡老照片
李光耀作爲代表在遊行人群中演講,鼓舞士氣,跟殖民政府對話,據理力爭,這些還屬于常規操作。
李光耀私下又利用在劍橋和福萊士學院的同學關系,搞定了幾家頗有影響的報業高層,每天在報紙上連篇累牍的控訴殖民政府對郵差的壓迫,報社的編輯們很多也早就對政府不滿,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制造出了空前的輿論壓力。
李光耀手握民心所向這個人和,又有輿論造勢的天時,同時利用專業知識旁征博引,與政府對話底氣十足,聲稱不滿足條件,罷工絕不結束。
最後兩邊僵持到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細節上,政府說郵差停止罷工就漲工資,郵差說先漲了工資才停止罷工。
這時李光耀居中調停,勸說郵差們先停止罷工,給政府三天時間提高郵差待遇,三天後不解決問題,繼續罷工。這樣表面上給了政府一個台階,英國人知道大勢不可逆轉,也就順坡下驢,答應了全部要求,社會秩序恢複如常。
李光耀一戰成名,在這次沖突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沒有流血事件,和平解決問題,在新加坡聲望陡增,成爲了口口相傳的“人民代理人”。通過這次事件,他學到了發動群衆的威力,也下定了從政的決心。
當選議員
1954年10月,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爲了擴大影響力,他拉攏了工人領袖,馬來裔領袖,以及方水雙、林清祥兩位比較有影響力的華人。
這些成員均爲明顯的反殖民左翼,爲了得到政府的承認,又疏通關系,邀請到兩位右翼議員出席了成立大會並發表了祝賀講話。
政黨成立後,包括李光耀在內的5位聯合創始人,分別競選新加坡5個地區的議會成員。後來的競選中,李光耀發現華人們只支持5人中的方水雙、林清祥這兩個華人領袖,而對他這個不會說華語的政黨秘書長支持甚少,這讓他耿耿于懷。
李光耀沒有坐以待斃,趕緊找了老師積極學習華語,奔走在各個社區宣傳自己,憑借之前幾樁公訴案建立起的良好人緣拉攏選票。
最終李光耀和方水雙、林清祥三人競選成功,李光耀暗自得意,立法會官方語言是英語,他倆卻不會英語,以後還不是只能依靠我。
二戰後,冷戰思維塵囂甚上,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愈演愈烈,蘇聯老大哥領導的共産國際不斷在東南亞,南美,東歐等多地輸出革命,一時間各國革命聲四起,還誕生了諸如卡斯特羅、格瓦拉這種革命偶像,這使得新加坡的英殖民政府視爲洪水猛獸,生怕被暴力推翻,勢力被徹底驅逐。
時代風潮
李光耀在多次對外發聲時表明態度,自己的施政理念是非暴力憲制改革,要求英政府歸還權利,如果滿足了條件,他允諾也會和馬來亞共産黨人劃清關系。他很明白,此時共産黨的力量,正是他需要的對英政府施壓的籌碼。
在獲選後的一次演說中,李光耀如是說道:
所有華人都爲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感到萬分自豪。一個政府能在五年內革除貪汙腐敗,使它頂得住美國人在朝鮮的武裝力量,這樣的政府是值得大力稱頌的。
但我相信,一代土生土長的華人正在馬來亞出現,他們接受華文和華族的傳統教育,卻持有馬來亞人的觀點。他們認爲馬來亞是他們的唯一家園。他們爲中國感到自豪,正如魁北克的法國人爲法國感到自豪那樣。自然還有人認爲,建立馬來亞國是不值得做的事,他們是那些返回中國,重新納入中國主流的年輕學生。留下來的是馬來亞人,他們的馬來亞意識將會與日俱增。
從曾祖父李沐文乘小船到新加坡打拼,李光耀是其李氏家族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的第四代人,已經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卻對中國非常陌生。
他以新馬來亞人自居,對華人身份的認同感已經非常稀疏了。
獨立之路
東古,蘇丹吉打王室的王子,馬來亞聯邦巫統(執政黨名稱)領袖,英國留學9年,李光耀的劍橋法學師兄,同樣在英國考取了律師資格,典型的親英反共分子,他在馬來亞賣力鎮壓共産黨人,博得了英國人的好感。
東古的想法是,馬來亞聯邦要獨立,但新加坡這個華人地區不要合並進來,影響馬來亞的民族純粹,新加坡要繼續當英國的殖民地,不能成爲和馬來亞平起平坐的鄰國,他把這一想法向英國議會進行提案。
當時新加坡的實際領袖馬紹爾聽說後坐不住了,馬上也向英議會提交了自己的提案,核心是新加坡完全獨立,不受馬來亞和英政府管轄,這等于癡人說夢,被當庭否決,馬紹爾引咎辭職。
接替他的華人林有福,懂得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道理,帶領著包括李光耀在內的代表們,重新向英議會遞交了另一份折中版的提案。核心是新加坡成爲英國的自治邦,國防和外交仍由英國管轄,其他事務由新加坡議會自行決定。
英國人細品了一下這份提案,認爲可行,表面獨立嘛,實際生殺大權還在自己手中,于是有條件的答應了,條件是曾參與過反對英殖民政府的民主人士,尤其是共産黨人不得參選新政府議員。
老照片
大選即將到來,在李光耀的指揮下,人民行動黨精英盡出,派出競選議員的幹部中包括34個華人,10個馬來人,6個印度人。會華語的、英語的、馬來語的競選者們針對不同選民展開精准的宣傳攻勢,同時利用老招數,在報紙,電台上批評異已,配合宣傳。
他們的一個競選策略是看人說話,面對普通百姓,就用直白的語言,比如“母雞生了1個蛋,叫的全村都知道;海龜生了100個,卻沒有聲音。”來比喻自己做的很多,說的很少,不會像其他黨派只會誇誇其談。面對高知就高談闊論自己的施政綱領完全是爲了保護新加坡人的利益。這讓人民行動黨人氣爆棚。
最終51個議員席位中,人民行動黨大獲全勝,拿到43席。李光耀作爲人民行動黨領袖,順利成爲新加坡新政府總理,時年35歲。
新馬合並
李光耀上任後,立刻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修建社區娛樂中心、廢除黃賭毒、婦女平權、降低高級官員工資、發展旅遊業等等。這些措施獲得了普通民衆的好感,抵禦住了反對派們的攻擊。
但李光耀還有一大心病,就是與馬來亞合並的問題。
新加坡畢竟是彈丸島國,飲用水都需要從馬來亞運輸,又剛剛獨立,經濟的發展需要廣大的腹地作爲支撐。
可馬來亞的領袖東古擔心讓新加坡合並後,湧入的華人中隱藏革命者,從而影響自己的政權穩固,所以一直強烈反對,李光耀多次與東古面談無果,可他不會死心,仍然幻想著大馬來亞聯邦欣欣向榮的局面。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馬來西亞
關鍵人物出現了,時任英國聯邦關系部大臣桑迪斯,說話分量舉足輕重,他另一個身份是丘吉爾的女婿,所以你懂的。
李光耀找到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雙方立場達成了一致。有了桑迪斯從中斡旋,英國議會逐步支持了李光耀的想法,對東古施加壓力,成功逼他就範。
外部問題搞定了,還要解決的就是人民行動黨的黨內分歧,兩位說華語的親共幹部林清祥、方水雙一直反對和馬來亞合並,已經和李光耀面貌合心不合。
李光耀又對林清祥、方水雙苦口婆心的擺事實,講道理,新加坡如果沒有馬來亞的淡水和貿易腹地,很難進一步發展雲雲。
雙方各執一詞,甚至各派代表進行了電視辯論。李光耀的代表都是留學高知,辯論技巧當然更勝一籌。李光耀爲了爭取持觀望態度的華人支持,不讓百姓認爲他只是個說著英語的英國代理人,還讓兒子李顯龍上了華文學校,接受了華語教育,堵住政見不合者們的嘴。
李光耀畢竟是總理,可利用的政治資源更多,民意醞釀發酵,李光耀笑到了最後,新馬合並已是無法阻擋。
內憂外患都解決了,下一步就是要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爲此,李光耀去遊說了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並且獲得了支持。
之所以如此順利,是因爲此三人聯合推行了“不結盟運動”,本質是反對蘇聯老大哥的意識形態暴力輸出,幹涉內政。鐵托還因此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新馬終于合並了,東古出任新聯邦領袖。
新馬分家
新馬合並後的生活並不幸福,沖突真的像林清祥、方水雙預料的那樣發生了。
馬來人貧窮但人多勢衆,華人是少數族群卻如此富有,這讓馬來人眼紅。馬來亞新政府開始對新加坡的華商征重稅,同時還限制他們往馬來亞地區銷售商品。
李光耀的如意算盤本來是打算利用合並的機會大力發展新加坡的經濟,結果新政府和馬來人如此敵視新加坡,處處設限,這讓他氣憤難平。此時的他依然對新、馬人都是馬來亞人的思想抱有執念。
新馬兩地都發現合並後,生活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更不安定了,民間“法辦李光耀,新加坡二次獨立”的呼聲此起彼伏。馬來亞政府裏的反對派借此對李光耀展開了猛烈地攻勢。事已至此,他決定再做最後一搏。
李光耀在聯合政府的議會中用流利馬來語舌戰群儒,發表了和平演講,但這一行爲並未收效,還讓東古更爲介懷。
後來東古對官員說:他的馬來語比我還要好,就是暗示我這個蘇丹裔比他還沒有資格領導馬來亞聯邦喽。
英政府也對這個局面感到失望,再加上東古不停的向英政府敲邊鼓。這次李光耀縱然是再口若懸河、苦口婆心,終究是回天乏術了。
東古代表馬來亞發表了分家宣言,同時李光耀代表新加坡第二次發表了獨立宣言,只是這一次,他沒有第一次那麽躊躇滿志,反而被攝像機拍到了痛哭流涕的畫面。
剛獨立的新加坡
後記
新加坡本是彈丸之國,卻扼守馬六甲海峽要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從李光耀開始的幾任新加坡領導人深知這一點。建國後的新加坡一直斡旋在大國角力中至今,誰也得罪不起,但這麽多年也從中漁利,吃盡了大國角力的紅利。
從被英國人殖民,到被馬來人抵制,到如履薄冰的走到今天。這個除中國外,世界上唯一華人主導的國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條路好不好走,新加坡人冷暖自知;通向何方,或許新加坡人自己也不知道。
文章的最後,再補充幾點關鍵信息:
1.新馬分家後,英國承認了新加坡的合法地位,在新加坡的基地要關閉,李光耀懇請保留基地和駐軍,繼續保衛新加坡。英軍于是又多駐紮了三年。
2.鞭刑是英殖民時期的酷刑,但新加坡政府至今保留,認爲這是一種有力的懲戒方式,屁股上有鞭痕的公民是不能成爲政府官員的,類似一種肉體征信系統。
鞭刑
3.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雨量巨大。但因爲國土面積太小,沒有大的江河湖泊,無法蓄水,只能眼看著雨水流入海洋,人均水資源全球倒數第二。
直到今天,雖然新加坡斥巨資發展海水淡化技術,但依然每年要向馬來西亞進口大量淡水,好在1962年與馬來西亞簽訂的淡水購買合同,合約期是99年。馬來西亞後來也多次要求隨行就市,進行漲價。
4.英國國力逐漸衰落後,基本撤出在東南亞的勢力,被美國取而代之。獨立初期的制造業發展,後來的港口業和金融業的興盛,乃至于成爲亞洲四小龍,主要得益于美國的投資,美國也樂于扶持這個扼守馬六甲海峽要道的小弟,雙方一拍即合。現在的新加坡與美國簽訂了安保協議,美軍在新加坡擁有軍事基地。
5.得益于李光耀和鄧小平的互相信任,新加坡成爲發達國家後,對中國實行過不少幫扶政策。如中國的住房公積金政策是學習的新加坡;1994中新兩國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中國電影金雞獎將蘇州工業園中的金雞湖設爲永久頒獎基地;我國中組部定期選派幹部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進行學習。
鄧小平和李光耀
6.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李光耀長子)得益于新加坡的高薪養廉政策,年薪161萬美元,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首腦中排名第一。第二是中國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64萬美元。
7.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馬六甲海峽占世界海運四分之一份額,而中國是馬六甲海峽第一大使用國。近年來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開發馬六甲海峽皇京港,建成後規模將超越新加坡,成爲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
部分參考書目:
1.李光耀 著,《風雨獨立路》
2.李克,郭江妮 著,《一生家國:李光耀傳奇》,台海出版社
3.李光耀,《李光耀談治國》,上海譯文出版社
4.淩翔 著,《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迹》
在未來的365天,東亞君將與各位朋友一起去分享110本曾在全球知識界産生過廣泛影響、同時也曾給予我諸多刺激的名作。
希望能以此爲各位讀者帶去新的沖擊與啓示。期待各位加入東評學社,我們不見不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