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今年是市委確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昨日召開的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上提出,成都致力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記者從大會上獲悉,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青白江區、雙流區、市法院、市人才辦、市委外事辦、市口岸物流辦、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務和網絡理政辦11個部門,聚焦時代大勢、關鍵環節、戰略目標和做強主幹作了大會發言,市紀委監委機關、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稅務局6個部門作了書面發言。這17個部門的發言,圍繞市場准入、政務效率、要素配置、市場監管、權益保護五個方面進行表態,並形成了共識: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改革創新將奮力培育國際化的投資生態和經營環境,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的前列,爲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培養戰略競爭優勢和永續發展動力。
成都天府新區:
加快綠道體系和公園體系建設 營造親和便利的人性化發展環境
突出生態價值,塑造秀麗大氣的國際化城市氣場。加快推進綠道體系和公園體系建設,系統實施“森林城市”建設和全域“水環境治理”,有序開展大地景觀塑造和重大生態景觀建設,合理布局重大産業項目和創新創業載體,有機植入新經濟應用場景。統籌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綜合管廊、交通網絡建設,以布局城市候機樓爲抓手,無縫銜接兩大國際機場,以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爲依托,著力打造特色産業載體、構建立體消費空間。
體現精明增長,打造系統集成的高端化要素空間。全面推進天府中心、西部博覽城、成都科學城、天府文創城“一心三城”主體功能區建設,按照打造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的目標加快建設天府中央商務區,以生態示範導入、重大項目引爆的方式啓動天府文創城建設,同步配套各類資源要素,加快構建“要素富集、産城一體”的高質量産業生態圈。堅持在主體功能區建設中推行企業發展全鏈條服務,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數,最大限度優環節、壓時間、降成本,完善領導幹部常態化聯系企業機制,建立重大項目服務專員制度。
貫穿人本邏輯,營造親和便利的人性化發展環境。深入實施“天府英才計劃”,加快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和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推動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港澳地區設立人才和招商工作站,進一步創新開辟柔性引進人才的政策空間。全域開展國際化社區建設,同步配套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商圈,提供科技智慧生活服務,創造綠色生態生活方式,構建“類海外”生活場景,加快完善商務會展、文創旅遊、社交往來等國際化服務功能。
成都高新區:
加快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營造人才、科技創新一流營商環境
以創新創業人才引進爲目標,推動創新人才向創新企業轉化,營造創新人才活力迸發的創新環境。重點引進蓉歸派、學院派、創客派、海歸派“四派”人才來蓉創業,在海外及北上廣深建立“蓉 ”創新創業者聯盟網絡,創設成都新經濟創新創業大賽,搭建前沿醫學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
以創新企業梯度成長爲導向,構建全生命周期産業培育機制,營造創新企業梯度培育的生態環境。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重在發現和輔導;培育瞪羚企業,重在加速成長;培育獨角獸企業,重在提升發展質量;培育行業龍頭企業,重在生態帶動。圍繞細分産業領域構建次級産業生態圈,積極在大數據和網絡安全、5G、人工智能等産業領域探索業界共治新模式。
以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機制爲支撐,推動産業政策從選擇性向功能性轉型,營造創新資源高效轉化的政策環境。釋放科技金融政策紅利。構建債權融資産品鏈,推進“成長貸”“壯大貸”“新創貸”等政策性貸款發放;構建股權融資産品鏈,通過高投系、銀科系兩大政府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金融領域。釋放土地供給政策紅利。推動供地策略從供地爲主轉變爲供房爲主、供地門檻從投資規模的評判轉向企業創新實力的評判、土地效果評價從企業承諾轉向實績評價。鼓勵國有平台公司拿地建設高標准辦公樓宇、標准廠房和人才公寓,更高效快速地配置給創新創業企業。釋放場景培育政策紅利。加強新經濟應用場景供需對接,鼓勵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自身業務領域,打造新經濟示範場景和示範項目。重點對納入梯度培育的企業進行市場化的投融資支持。
青白江區:
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 高標准推進金青新大港區建設
對標同是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縣(市、區)的上海浦東新區和江蘇張家港市,青白江在帶動毗鄰區域聯動發展、服務進出口貿易企業、配套適鐵適歐産業政策等方面還有明顯短板。下一步,將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高能級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杆城區,高標准推進金青新大港區建設。
聚焦統籌聯動,育優制度環境。組建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制定營商環境建設“十條措施”及14個配套文件。樹牢“去行政邊界”意識,與金堂、新都強化規劃對接、産業協同、配套互用,實現平台共建、項目共引、收益共享。
聚焦引領帶動,育優開放環境。提質增效運行國際班列,確保開行時間縮短10%、綜合重載率達90%以上。做強開放口岸平台,力爭經開區、綜保區盡快獲批。深化差異化定價模式,給予注冊大港區的大直客、産能轉移客戶更多優惠。全面取消口岸收費項目,探索“先通關後繳稅”,力爭通關時間再壓減1/3以上。完善以知識産權保護、貿易糾紛調解爲重點的法律服務體系。
聚焦精准可及,育優産業環境。緊扣大港區主導産業要素敏感點供給政策,多方式保障項目用地,推行“供應鏈金融 便利服務”,實施高層次國際化人力資源建設計劃,實現高端生産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
聚焦高效便捷,育優政務環境。推行“多證合一、證照聯辦、照後減證”,實現企業開辦“當日辦結、五日營業”。實行“多規合一、區域評估、多評合一”,推行施工許可“容缺承諾”,深化項目承諾制改革,進一步壓縮項目建設周期。
雙流區:
資源協同、部門聯動、服務集成 聚焦聚力航空經濟之都建設
對照世界銀行、國家發改委等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對標上海長甯、新加坡樟宜等空港城市,雙流政務服務信息共享互通程度還不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還存在“港産城”融合不夠、高品質生活場景欠缺等不足。
下一步,雙流區將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聚力航空經濟之都建設,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優商重商親商的標杆城區,爲成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貢獻力量。
以更大決心重塑營商環境。制定實施《雙流建設國際營商環境提升高端要素吸聚能力行動方案》,推進制度國際化、貿易便利化和市場法治化,努力以觀念之變、作風之變,讓企業和群衆辦事更高效更便捷,擦亮營商環境空港雙流名片。
以更大力度補齊短板弱項。踐行“三到”精神,開展項目服務和企業服務“效能競進賽”,治痛點、疏堵點、破難點,著力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暢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裏”,提升企業獲取生産要素的便利度。
以更實舉措強化精准服務。圍繞航空經濟發展、航空樞紐建設、航空商圈打造等重點工作,強化資源協同、部門聯動、服務集成,爲企業營造更加舒心舒適的發展空間、宜業宜居的生活場景,切實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法院:
建成成都司法智庫大數據中心 構建全面公正高效權威司法體系
堅持對標找差距,完善全面全程司法保護網絡。對不適應國際規則的制度全部修改,對空白的全部新訂,對影響效率的全部整改。聚焦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便利化,完善訴源治理、訴前分流、線上審理、隨案指導、主動履行、審執一體6個分段解紛機制,健全“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知識産權類案快審兩個機制。建成成都司法智庫大數據中心。
堅持依法平等,構建公正權威司法保護制度。完善商事審判國際化體系,法律風險防線機制,破産程序啓動與識別機制,保護企業、企業家和創業者合法權益機制,涉産權冤錯案件糾正機制與涉外案件外國法查明機制六項舉措。嚴格區分合法財産與違法所得,正確甄別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慎用強制措施,嚴禁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加快建立“司法供應鏈”管理新模式。織密知識産權保護網。構建技術調查、技術查明、技術(專家)陪審、技術鑒定“四位一體”知識産權審判機制,加大懲罰性賠償適用,建立知識産權失信人名單並納入信用聯合懲戒。
堅持改革創新,建設快速高效司法保護平台。提檔三個“一站式”平台,辦事、解紛、執行效率均提升20%。深化繁簡分流、快慢分道、隨案執行。商事和知識産權簡易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再縮短10天、效率提升10%。構建“衍生案件”治理體系。完善線上線下融合交互、同步異步智慧審理模式。破解當事人異地解紛難,第一步實現涉網案件全程線上審理。第二步實現所有案件審理線上線下可切換、可異步、可融合。
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
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環境 促進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構建全方位推介體系,提升“蓉漂”國際影響力。持續開展“蓉漂人才荟”招才引智系列活動。統籌“菁蓉彙”海外行、成都海外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開發具有成都代表性元素、適合國際化推廣、貼近國際人才需求的“蓉漂”産品;通過合作模式,植入國際行業組織全球論壇、知名專家個人社交網站等平台;通過共享模式,植入海外華人華僑社團組織舉辦的各種活動。
構建全要素支撐體系,增強市場轉化活力度。打造規模化離岸孵化基地,加快推進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支持更多本土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國際衆創空間。建立精准化人産對接機制,推動“大數據全球人才搜索系統”與“招商雲網”數據共享、資源共用。提供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加快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一園三區”。
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類海外”人才發展環境。優化政務服務,繼續向上爭取實施更爲便利的人才出入境、停居留政策,深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一窗式”辦理服務工作。完善創業服務,依托“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打造“創業天府”雲孵化體系,推廣“高新技術服務超市”運營模式。全面實施國際化社區建設計劃,完成13個示範性國際化社區的規劃設計,加快引進高水平國際學校和專業性國際醫院,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爲外籍人才提供醫保服務,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打造15分鍾公共服務圈,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環境。
市委外事辦:
強化國際資源聚集轉化 推進對外交往中心建設
強化國際資源聚集、轉化,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主動對接承辦國家層級外交事務,邀請更多的外國政要、高官及駐華大使來訪。推動成都與潛在設領國家開展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力爭在“一帶一路”沿線以及“14 48 30”航空大通道、“四向”鐵路大通道沿線新增4個以上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力爭吸引更多的國家在蓉設立簽證中心,以及更多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在蓉落戶。建立健全領事機構定期協商機制,舉辦“話友誼·謀合作”聯誼座談;以國別園區爲重點,開展領事官員“區縣行”“産業行”活動,重點實施國際友城發展、升級、拓展三大計劃,完善“成都友城産業地圖”,舉辦“2019成都國際友城市長創新論壇”,籌建“成都哈密爾頓幼兒園和小學”等友城合作項目,持續開展“國際友城雕塑展”活動,與駐蓉外國地方機構和在蓉外國商會定期組織座談交流,共享經貿信息,尋求合作機會。
強化外交品牌效益,全力打造開放城市新形象。爭取中歐峰會等高級別高層次會議落戶,認真籌備“泛美開發銀行第60屆理事會年會”“2019中國—拉美市長論壇”“2019世界警察運動會”等重大國際活動,舉辦“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成都歐洲文化季”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充分用活“歡樂春節”等國家對外營銷平台,持續打造“PANDA成都走世界”等成都特色品牌;積極整合涉外部門資源,形成對外宣傳合力,創新外宣方式、渠道和品牌,向世界推廣天府文化,推介“成都制造”“成都服務”“成都消費”,力爭走進10個以上國際戰略大通道重要節點城市以及潛在設領國主要城市。持續實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推進國際化社區建設,推動更多國際教育、醫療合作項目在蓉落地;打造“留學成都”品牌,實施“國際人脈工程”,支持外國學生來蓉留學,爲外企在蓉投資興業提供人才儲備,營造良好的對外交往軟環境。
市口岸物流辦:
以成都爲網絡中心 加快布局“48 24 30”國際航空大通道
以企業需求爲導向構建一流口岸環境。主要是完善口岸布局功能、推動口岸提效降費、推行便利通關服務。推動成都高新西園綜合保稅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陸運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和雙流空運進境肉類指定口岸驗收投運,申報設立青白江綜合保稅區,協調推動天府國際機場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申報設立。全面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應用服務功能完善和信息數據開放共享,清理規範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降低企業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壓縮整體通關時間。全面實行航空口岸“7×24小時”通關服務,全天候保障國際航班、國際旅客和進出口貨物通關。加快推動自貿試驗區通關便利化改革創新。
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建設。加快布局以成都爲網絡中心的“48 14 30”國際航空大通道,加快打造以成都爲戰略支點的“7 5”國際鐵路大通道。重點支持川航籌建本地貨運基地航空公司,加快跨境電商高端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中國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樞紐門戶、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物轉運中心。
以供應鏈思維謀劃國際物流體系建設。依托全球物流體系、立體口岸和自貿試驗區等重大載體,加快國際鐵路港和國際航空港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整合,推動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建設,構建滿足全球采購、全球配送的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推動設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供應鏈産業發展基金和供應鏈行業管理組織;引育優質供應鏈管理企業,支持全球制造、貿易、物流企業以及供應鏈采購分銷企業在成都設立總部基地或分撥中心,建設供應鏈總部基地。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網絡,打造服務全球制造型企業配送樞紐和面向泛亞的全球區域分銷型企業配送樞紐,構建服務“一帶一路”的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加大沿線主要節點城市服務網點建設。
市商務局:
著力深化自貿區改革試驗 精心規劃大商圈
針對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問題深化自貿區改革試驗,著力以制度創新推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著力提高改革試驗系統性集成性,持續深化“首證通”行政審批、産業項目“多規合一、多評合一、多測合一”並聯審批等改革試驗;聚焦具有成都特色的改革試驗項目,積極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法定機構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等特色試驗,力爭今年探索形成10項可在全國複制推廣的成都獨有改革創新案例;協同有關市級部門深度對接國家部委,努力爭取更多具有開創性、能有力支撐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國家試點。
充分利用國家促進消費升級發展機遇,精心規劃大商圈。全力引進大項目,精准招引國際首店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切實增強國內外企業對成都發展的預期和信心,並使之成爲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亮麗品牌。圍繞城市發展戰略,結合天府錦城、高新金融城、雙流航空港、天府空港新城、蓉歐鐵路港和城市TOD建設,加快策劃一批引領性支撐性商業項目,全力引進高端商業項目,全面排查並全力盤活商業資源,加快打造商業載體,大力招引世界各地國際時尚消費品牌企業100個以上在成都落戶開設首店。
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入推進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蓉歐鐵路港國家級經開區。紮實開展重點企業走訪全覆蓋,建立重點外貿企業服務體系,隨時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及時有效解決具體困難問題。統籌抓好跨境電商綜合試點、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機遇,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積極推動全市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積極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國際經貿促進活動,構建成都企業立足成都經營全球新格局。
市市場監管局:
由追求優惠政策的“窪地” 轉向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高地”
對標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前列的國內外先進城市和地區,聚焦難點,回應需求,以監管改革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面推行以“雙隨機、一公開”爲基礎、以智慧監管爲手段、以信用監管爲取向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度,優化市場監管效率和質量,降低企業營商成本,逐步建立我市大市場、大監管的市場監管新格局,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樹立包容審慎監管新理念。將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監管理念廣泛運用于市場監管工作中。創新推出企業注冊登記“容缺後補”制度,減少申請人往返次數,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對新興生産力探索實行容錯期制度,通過行政提示、行政約談等柔性監管方式,賦予企業自我糾錯的機會;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三張清單”制度,依法編制從輕處罰事項清單、減輕處罰事項清單和不予處罰事項清單,完善行政裁量。
優化公平競爭制度新環境。堅持競爭中立原則,把公平公正理念貫穿到市場監管全鏈條。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無論市場主體的規模、性質、形式,一律平等對待,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防止隨意執法、選擇性執法;打破區域行政性壟斷,爲企業優勝劣汰和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新成果,積極推進智慧監管平台建設,實現從職能部門“單打獨鬥”轉變爲綜合監管、“智慧監管”;統籌信用監管和“黑名單”作用,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措施。
市政務和網絡理政辦:
以企業和市民感受爲導向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以企業和市民感受爲導向,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和市民辦事堵點、痛點、難點,對症下藥、標本兼治,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具體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規範形成全市行政權力事項目錄清單。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推動區(市)縣集中80%以上的行政許可權。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爲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爲補充、以信用監管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進“互聯網 行政執法”,推行柔性執法,對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三張清單”制度。加快“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市場主體“一照一碼走天下”。
以企業和市民體驗爲導向,加快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聚焦企業和市民辦事慢、辦事難、辦事繁問題,著力打造“蓉e辦”政務服務品牌,努力建設全國政務服務效率最高城市。推動市、區(市)縣兩級審批服務事項認領及通過率100%。全面推行“一窗式”服務和“全域通辦”模式。大力推行高頻事項和重點領域事項“快速辦理”。以高頻事項和重點領域事項爲重點,再減材料、再減環節、再減時限,優化辦事系統,提升辦事效率。
以企業和市民需求爲導向,大力推動網絡理政。加快完善“11637”網絡理政框架體系,將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政府決策、執行、監督和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推動市、區(市)縣、鄉鎮(街道)三級政府幹部帶頭“網上訪民情、網下解民憂”,構建網上網下解決問題閉環機制。以智慧治理中心爲龍頭打造“城市大腦”,精准支撐營商環境建設。建立“一數一源、動態更新”的政務數據資源采集體系,依托全市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破除業務協同的“數據壁壘”。
市紀委監委機關:
向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爲亮劍 確保營商環境建設政策落實
強化監督檢查,確保營商環境建設政策落實。建立涉全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違紀違法問題信訪綠色通道,優化升級政府服務企業作風舉報專區,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快查快結。深化陽光問責問廉,邀請有代表性的企業參與“成都面對面·監督問責第一線”全媒體直播監督問責節目,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
嚴格查處問責,向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爲亮劍。結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對在落實全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各項工作部署中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問題,對服務不優、效率不高、失職渎職、“新官不理舊賬”等行爲,堅決從嚴追責問責。對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爲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破壞營商環境的,堅決深挖細查、決不姑息。
把握政策策略,依規依紀依法保護企業權益。堅持依規依紀依法,審慎使用調查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家合法人身權益。對企業人員涉嫌違紀違法的問題,嚴格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原則,綜合考慮政策、法紀和社會效果,確保既體現力度又展現溫度。
著眼政企互動,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著眼“親”而有度,明確政商交往“負面清單”,嚴格要求全體公職人員處理好公與私、儉與奢、廉與腐的關系。著眼“清”而有爲,旗幟鮮明鼓勵黨員幹部主動服務企業,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對工作中出于公心、不涉私利,因在建設良好營商環境中擔當盡責、先行先試出現失誤或錯誤的,經認定可按相關規定免除相關責任或作從輕、減輕處理,對打擊報複、誣告陷害的從嚴從重懲處。
市經信局:
制定用電用氣接入便利化行動計劃 全面提升用能接入營商環境
對標國際國內標杆,全面提升用能接入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用能評估等國際標准,以及國內北京、上海等標杆城市,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查找電力、燃氣接入環節存在的短板,從“簡化申請資料、優化辦理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壓減用能成本、高效政務服務”五個方面,高標准制定用電用氣接入便利化行動計劃,進一步提高全市電力和燃氣經營企業服務效率和企業用能獲取便利化水平。
在企業用電用氣接入方面,實施革命性流程再造。盡快補齊補好現有的短板,精簡申請資料,爲企業“省力”,申報資料數據聯網共享;壓減辦理時間,爲企業“省時”,全面取消低壓用戶設計審查、竣工驗收等環節,將全市城鎮燃氣經營企業服務工作流程優化爲“現場踏勘”和“燃氣報裝”兩個環節;降低接入成本,爲企業“省錢”,全面推行低電壓的小微企業零成本接電;健全“互聯網 ”服務機制,形成供電企業、城鎮燃氣企業與政府部門間高效聯絡、信息無縫連接的工作機制。
全力把提升企業用電用氣便利化行動計劃作爲民生大事抓緊抓實。按照行動計劃各項要求,建立完善目標明確、標准嚴格的服務新機制。根據企業(項目)引進計劃,組織供電企業、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編制電力、燃氣專項規劃並納入城市規劃控制,協調電力、燃氣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加快項目建設。
市人社局:
保障企業人力資源需求 減輕企業勞動用工負擔
保障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營造精准協同的人才要素環境。建立招商簽約項目落地用工聯動機制,對新簽約落地項目實施常態化跟蹤服務;建立用工調劑機制,在行業內企業間開展用工調劑,多渠道滿足企業臨時性、季節性用工需求;搭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鼓勵企業與院校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支持企業引育技術技能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各類引才、育才補貼;以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一園三區多點”爲平台,及時爲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招聘、培訓、測評、外包、管理咨詢等全周期全業態服務。
減輕企業勞動用工負擔,營造利企降本的經營發展環境。落實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政策,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穩妥處理企業社保曆史欠費問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對生産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緩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費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減費方式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
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營造法治有序的勞動用工環境。推進特殊工時制管理改革,及時發布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開展送法到企業活動,舉辦用工管理實務培訓;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對守法誠信企業減少檢查或免于檢查。堅持剛性執法與柔性妥處結合、處罰與教育結合方式,督促企業改正。
增強企業獲得感滿意度,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持續深化人社領域涉企服務“僅跑一次”改革,構建“三級管理、四級服務”15分鍾人社公共服務圈和“互聯網 人社”線上服務平台,全面推行錯時、延時、預約、上門等服務。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
堅持服務導向 提供資源要素保障
堅持服務導向,著力營造公開、高效、便民、廉潔的營商環境。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資源要素保障,堅持市場化配置資源,在民營企業用地規劃、計劃、征地、供地上繼續予以大力支持,堅持“保開工、保落地、保當期”的原則,凡是符合産業政策和用地政策的民營企業項目,盡力給予建設用地保障。結合“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在該局牽頭的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階段,通過減少(合並)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轉變管理方式、調整審批時序等,精簡審批環節。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提升方便企業辦理不動産登記的具體成效。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方便企業辦理不動産登記行動計劃》,通過一窗受理、多點布局、信息共享、互聯網 等措施,著力持續提升不動産登記服務質量,切實爲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推進“多點辦證,全城通辦”,推進“互聯網+不動産登記”,加強信息共享,減少群衆跑路,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
堅持目標導向,著力形成保障計劃落實的強大合力和長效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和宣傳引導,建立和完善監督管控機制,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不動産統一登記聯席會議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住建、稅務等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我市不動産登記便民利企工作。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實施“交子之星”上市企業倍增行動計劃 打造百億産業發展基金群
聚焦産業功能區,構建金企發展共同體。創新服務方式,建立産業功能區金融機構主辦牽頭行制度,全面梳理産業功能區的園區建設需求和企業融資需求。服務下沉,對接前移,大力開展金融機構進園區等産融對接活動,消除金企信息不對稱,精准高效提供金融服務,促進金企共同發展。
實施“交子之星”上市企業倍增行動計劃,打造百億産業發展基金群。依托推進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重點企業專項服務機制,組建專業金融服務團一對一服務重點擬上市企業,力爭年底我市上市企業突破百家。強化金融科技引領,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新興金融,豐富企業融資模式。構建新金融産業生態圈,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消費金融、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圍繞産業鏈布局資金鏈,以金融生態圈推動産業生態圈。
打造金融監管沙箱,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現代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加快推進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管沙箱建設,推動構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監管新模式,提升跨地域、跨行業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穿透性、有效性,有效加強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生態環境。
市稅務局:
進一步優化納稅環節 降低納稅成本
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吸納國內先進經驗,進一步優化納稅環節,節約納稅時間,降低納稅成本。結合稅收管理權限等差異,市稅務局在吸收借鑒經驗的同時,側重結合成都實際開展相關工作。工作理念上,將包容管理、審慎執法、自主遵從的理念貫穿于《成都市提升優化納稅服務行動計劃》始終,體現信任管理;目標制定上,對總體目標、納稅時間、納稅次數、企業開辦時間、網上辦稅比例等關鍵事項都提出了量化的指標和標准,便于工作成效的對標和評估;具體操作上,建立全市統一的發票寄遞中心,同時將區塊鏈技術有效植入傳統稅控電子發票,打造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輻射面的發票創新管理模式;技術創新上,通過“成都稅務號”推行全流程涉稅風險提示,實現了新媒體技術、“大數據”理念與稅務工作的有機融合。
市稅務局將持續推進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到2020年,納稅人全年納稅時間壓縮至130個小時,促進全市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要強化頂層設計,減少納稅次數,打造集約化營商環境;要實施精准服務,壓縮納稅時間,打造便捷化營商環境;要加快稅制改革,減輕稅費負擔,打造低成本的營商環境;要創新管理手段,優化稅後流程,打造高效能的營商環境;要加強事後監管,規範稅收執法,打造公平化的營商環境。
吳怡霏 曹凘源 本報記者 李霞 王雪钰 趙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