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2017年三季度QFII以增持爲主,新進十大股東和繼續增持的個股數量較上個季度均有明顯增加。
李立峰/文
2002年,QFII制度開始在中國實施,15年以來,對QFII的限制不斷放寬。截至2017年10月,311家QFII獲批944.94億美元的投資額度。
作爲長期價值投資者,QFII“抱團持股”現象較爲明顯。2014年以來,兩家以上QFII持股公司數量占所有持股公司數量比重平均爲22.13%。2017年三季度,QFII共持有273家公司,其中有64家公司同時被兩家以上QFII持有,占比達23.44%。由于統計數據來自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十大股東信息,所以該比例同樣存在低估的情形。此外,2016年以來,貴州茅台、水井坊、蘇泊爾、上海機場等個股連續七個季度被三家以上QFII持有。
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十大(流通)股東數據,截至2017年三季度,以9月30日價格計算,QFII持股市值達1342.7億元(二季度爲1144.7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30%(二季度爲0.28%)。作爲重要的海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日益增加。此外,2018年6月,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隨著A股納入MSCI,外資進入A股的渠道陸續開拓,資金規模日益壯大,QFII投資風格將成爲影響A股市場風格的重要因子之一。
從QFII的類型來看,銀行類QFII持股市值最大,2017年三季度共持有632.1億元市值(二季度爲572.4億元),占比爲47.1%(二季度爲50%),其中,荷蘭安智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新加坡華僑銀行分別是北京銀行、南京銀行、甯波銀行的原始股東,三季度持股市值合計達394.9億元。第二梯隊中,投資公司類(包括證券、資管、基金公司等)三季度持股市值爲412.6億元(二季度爲320.3億元),占比爲30.7%(二季度爲28%)。政府機構投資機構類(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央行等)三季度持股市值爲243.9億元(二季度爲204.3億元),占比爲18.2%(二季度爲17.8%)。
持股市值前十大的QFII分別是:荷蘭安智銀行(185.7億元)、瑞士聯合銀行集團(145.1億元)、法國巴黎銀行(109.3億元)、新加坡華僑銀行(108.9億元)、易方達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75.6億元)、挪威中央銀行(70.7億元)、高瓴資本(69.4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66.5億元)、奧本海默基金公司(55.1億元)、德意志銀行(51.3億元)。
QFII持股集中在大消費(食品飲料、家電、消費電子、醫藥和汽車等),2017年三季度持有大消費行業市值占比高達65.86%(二季度爲67.71%)。剔除荷蘭安智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分別對北京銀行、南京銀行、甯波銀行的持股數據後,QFII持股行業集中在消費類行業。這行業是中國具有本土優勢的行業,同時白酒等細分行業還具有一定的全球稀缺性,配置消費類行業契合QFII的全球資産配置策略。
截至2017年三季度,QFII持有食品飲料、家電、電子、醫藥和汽車行業市值分別爲251.16、157.29億元、74.22億元、91.82億元、49.77億元,占比分別爲26.50%、16.60%、7.83%、9.69%、5.25%。個股方面,QFII持股規模較大(持股市值均超過20億元)的消費類個股有:貴州茅台、美的集團、五糧液、洋河股份、海康威視、格力電器、恒瑞藥業、上汽集團等行業龍頭公司。
2017年三季度QFII新進十大股東的公司有143家(二季度爲50家)、繼續增持的公司有64家(二季度爲45家)、繼續減持的公司有26家(二季度43家)、退出十大股東的公司有52家(二季度85家)。
行業分布方面,三季度QFII增持的行業分布較爲分散,減持行業主要有銀行和有色。
此外,三季度QFII對重倉的消費類行業龍頭公司進行了明顯的增持,這是近幾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大規模增持。
QFII曆來重倉配置大消費類行業,主要聚焦“稀缺、績優、具備超級品牌價值”的公司。隨著QFII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日益增加,A股國際化加速,建議繼續聚焦“超級品牌”價值股。
作者爲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