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29日),新加坡正式取消口罩令,市民在戶外可以不戴口罩了(在室內還是要帶口罩)。
(圖片來源:香港01)
不只是口罩,新加坡還大幅放寬了社交措施,餐廳同桌吃飯人數放寬到10人、恢複街頭表演、允許大型聚會。
而且這周五(4月1日)起,其他國家入境新加坡的人,只要打了疫苗,不需要隔離、不需要病毒檢測,入境後就可以自由行!
好巧不巧,這兩天香港也在討論不戴口罩這事。
香港專家認爲,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了,到了6、7月,市民在戶外也可以摘口罩!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說起來,新加坡和香港真的有很多相似點!
兩個都是港口城市,産業結構相似,同屬外向型經濟,對外依賴度高,所以像長期隔離、禁飛這種政策,對兩地影響都很大。
兩個城市人口密度也都很大,因此抗疫壓力都不小。像新加坡有728平方公裏,570萬人口,人口密度7804/平方公裏。
新加坡
(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總面積2755平方公裏(土地面積是1106平方公裏),750萬人口,人口密度6777/平方公裏。
這麽算下來,新加坡人口密度比香港還更高一點。
香港
(圖片來源:網絡)
再加上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四小龍,國際地位接近,所以經常被拿來比較,抗疫問題上也不例外!
兩地疫情怎樣了?
香港vs新加坡
先來比較一下兩地的疫情情況。
2020年以來,新加坡累計確診人數約109萬,死亡人數是1258。
(圖片來源:網絡)
而香港累計確診人數約113.8萬,和新加坡差不多,但死亡人數7571,是新加坡的6倍。
不過在周一的記者會上,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真實的確診數據可能比官方數據高,她猜測香港已經有1/4的人確診,也就是180萬。
(圖片來源:晴報)
而抗疫兩年來,香港共爆發五波疫情,在第四波和第五波之間有近8個月時間疫情穩定受控,一度實現了本地清零,最長清零紀錄大概50多天。
而這兩年新加坡幾乎沒有一天實現過清零。
(圖片來源:香港01)
我們再從圖片來看下新加坡近半年的疫情走勢: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9月新加坡疫情突然小爆發,最高單日新增5000多,直到12月才回落。
可沒好幾天,新加坡迎來了omicron大爆發,確診人數激增,2月單日新增上萬,3月最高接近4萬,現在確診人數已經降到每日4000多。
接著看香港這半年: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9月新加坡爆發疫情時,香港正忙著通關,這種平穩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月。
幾乎同一時間,香港也迎來了omicron大爆發,最高單日確診7萬多!將近新加坡最高數據的2倍。
而現在,香港確診人數每天7000左右,今天確診6981人。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很顯然,前期香港疫情保持得比新加坡好,但在omicron的來襲後,香港疫情更嚴重(新加坡周期長,香港周期短但確診和死亡數更高)。
現在兩地疫情相差不大,不過抗疫政策和方向就大不相同了。
清零vs與病毒共存
香港vs新加坡
2020年新加坡剛爆疫時,采取的也是清零政策,嚴格控制社交距離,對病毒圍追堵截。
直到2021年5月,新加坡發現,只要打了疫苗的人症狀都很輕微,或者幹脆是無症狀感染者。
于是6月,新加坡果斷且正式宣布“與病毒共存”。
(圖片來源:網絡)
緊接著,新加坡公布了放寬四階段路線圖(准備階段、第一過渡階段、第二過渡階段、最終共存),逐步放寬防疫政策。
在宣布同時,新加坡預測到了放寬初期疫情會反彈,但他們沒有動搖,堅持要把“共存”進行到底。
後來omicron大爆發,新加坡也確實按照自己規劃的路子在走,只是延遲了開放入境的時間,沒有撤回政策。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邊,香港大方向自始至終是“清零政策”、“動態清零”,從來沒有說過“與病毒共存”,所以一直在控制社交距離。
只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香港並沒有做到“清零”所需要的那種果斷和快速,在個別政策上顯得有些猶豫,甚至有種“朝令夕改”感覺。
這也導致了香港難以快速達到“清零”的目的。
例如香港既不敢嚴格執行14天隔離政策,又不敢全部放開,于是制定了豁免政策,而這些豁免人群也形成了第五波疫情的源頭和最大漏洞
(圖片來源:雅虎)
而在打疫苗這件事上,兩地的政策也略有不同。
香港去年2月開始接種疫苗,一共有兩款疫苗可選。
由于民間對疫苗的質疑聲音很多,港府有呼籲接種,但沒有更積極的介入和引導,更強調的是接種的自願性,所以疫苗接種一直不理想。
(圖片來源:網絡)
好在後來各個商家配合政府放出一系列疫苗抽獎活動,疫苗接種率逐漸上升,去年9月接種率50%。
香港疫苗接種率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第五波大爆發,香港在近期出台了“疫苗通行證”這種強制政策,沒打疫苗的人不能去餐廳、商場、街市。
目前香港第一針接種率約爲92%,第二針84%,第三針約41%。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而新加坡在打疫苗上十分賣力。
新加坡一直認爲疫苗是抗疫成敗關鍵,疫苗一問世,就不惜一切搶購,2020年12月開始接種,是全世界最早全民疫苗接種的地區之一。
官方提供三款疫苗,私家機構還提供其他選擇。
政府出動了宣傳車用福建話、潮州話、廣東話等多種方言呼籲市民打針,還有流動疫苗隊上門給老人打針。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10月,新加坡就出台了強制措施,先是不打針不能去餐廳、商場,最後幹脆宣布不打針得了新冠要自費治療!(這時香港還在忙著疫苗抽獎)
去年9月香港接種率才50%時,新加坡疫苗接種率已經80%了,全球第一。
現在新加坡打齊三針的人,已經有70%。
(圖片來源:香港01)
抗疫帶來的影響?
香港vs新加坡
在香港和新加坡這樣精准定位“金融中心”的城市,經濟是十分重要的。
不可否認,放寬確實有利于新加坡的經濟複蘇。
2020年新加坡GDP下滑 5.4%,放寬防疫後經濟確實有增長,扭轉了2021年上半年的下滑,全年達到約7%的增長。目前,2022年的展望是3%到5%左右的增長。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在2020年GDP下跌6.1%,2021年疫情穩定全年增長6.4%,2022年的預計增長只有2%-3.5%。
從宏觀上來看,兩地相差其實並不大。
(圖片來源:網絡)
但香港嚴格控制海外入境政策,影響了一些跨國企業。許多外資金融機構的高層紛紛跑去了新加坡,一些專業人士都在擔憂,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會不會被動搖?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抛開經濟,再看看大家的生活層面,新加坡人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面對病毒比較淡定。
“人們不再將新冠疫情看得如此嚴重,大多數人還是會戴口罩消毒,但已經接受了很多人會被感染的現實。如果感染了就在家休息,一兩個禮拜後又回來工作。”
但香港因死亡人數比較多,大家對病毒還存在一定的恐懼。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新加坡現在的日常生活已經恢複到和疫情前差不多了,周末時百貨商場人潮湧動,大家已經紛紛開始外出度假旅遊。
而海外旅遊對于香港來說還十分遙遠……
香港機場
(圖片來源:網絡)
和深港跨境打工人一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有很多經常往返兩地、跨境生活的人。但去年年底,被困新加坡兩年多的馬來西亞人,已經可以免隔離回家了。
而分隔深圳、香港兩地的跨境家庭,還在等待通關,但似乎遙遙無期……
(圖片來源:網絡)
疫情還沒結束,很難說新加坡的放寬會不會引來更大的反彈,長遠下去會導致多少人死亡。
但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與病毒共存”並不是“躺平”,他們清醒地意識到“新加坡不可能永久性地關閉邊境,因爲新加坡人依靠貿易維生,如果人員和貨物無法流動,該國(的經濟)就死了。”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他們放棄了長期清零計劃。
但在接受共存之前,新加坡大力推廣疫苗,率先實現了8成接種,並且在確定疫苗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情況下,才開始放寬防疫、保經濟。
“因爲新冠病毒在變化,科學在變化,形勢也在發生變化,當形勢發生變化,你必須隨它做相應改變。當然,這真的很難。”
可以說,新加坡走出了自己的模式。
而香港也有它做得不錯的地方,在omicron爆發之前,大家都認爲香港比新加坡做得好,大半年時間只有零星確診,沒有大爆發,同時也實現了經濟的恢複和GDP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
兩會期間,中央也肯定了香港2021年抗疫和發展經濟上的成績。
至于疫苗接種率不高的問題,港府也及時出手,推出“疫苗通行證”政策,如今香港第一針接種率已經超過了90%,雖然完成三針的人不多,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香港不需要照搬別人的模式,但需要積極求變,針對疫情快速做出反應,找到屬于自己的抗疫模式,在保生命和保生活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現在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香港在喘口氣的同時,也該提早規劃好未來的路了。
最後來問問大家,你覺得新加坡抗疫做得怎樣?香港未來的抗疫又該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