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常說,跟著牛市買漲,跟著熊市賣空是最輕松的玩法,關鍵不在于是否抄底或逃頂,而在于時機對:隨著跌勢做空,隨著漲勢做多。做空時,我會一路做空,隨著價格下跌一路買跌;做多時,我會一路買多,隨著價格的上漲一路買漲。 ——傑西·利弗莫爾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稱“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2019年主要工作是推行做空機制”,很快證監會迅速辟謠:
“易會滿主席近日並未召開任何記者招待會,上述消息純屬謠言。希望媒體朋友准確客觀報道,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健康的資本市場輿論環境。”
不得不承認,這則謠言相當有殺傷力,當天市場恐慌情緒立刻蔓延,早盤各大股指突然跳水。
那到底什麽是做空呢?爲什麽市場會如此緊張?
坤鵬論今明兩天就來詳細聊聊做空,其實本來想今天就說完,結果一寫卻發現它是個相當值得研究的事,而且不像我們表面看的那麽簡單,所以就分了個上下集。
做空的曆史相當悠久,早在股市出現前的數百年,做空其實就已經存在,一直以來,大家對于做空沒什麽好評價。
所以,從英國“南海泡沫”、法國“密西西比泡沫”、1929年大蕭條、2008年金融危機,做空者都被視爲罪魁禍首,害群之馬。
其實,世界上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福禍相依,同一件事,有人看到的是積極和陽光,還有人則滿眼消極和陰暗。
而人類就是這樣一種生物,大多數人的本性崇尚好的一面,但也有人只盯著事物的陰暗面——所有那些有可能將人們引向災難的誤判、欺詐和愚蠢行爲。
究其本源,做空的本意就是押注于事物或産品的失敗和崩潰。
一、什麽叫做空
我們購買股票的行爲,被稱爲“做多”,意味著我們期待股價上漲,然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
相反,”做空“就是指期待股價下跌的股票買賣行爲。
那麽期待下跌要如何賺錢呢?
很簡單,借!
做空者會找到機構或個人,從這樣的第三方手中借得股票,以當前的股價賣出。
如果之後股票價格下跌,做空者可以用低價買回並歸還股票,獲取利潤。
如果股票價格上漲,做空者就不得不以高價買回,從而産生虧損。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支付一些租借股票的利息。
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借出方和借入方的對賭。
一般正規的做空市場是有一個第三方券商提供借貨的平台,通俗來說就是類似賒貨交易。
做空的常見作法包括投機、融資和對沖。
投機是指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則賣高買低,獲取差價利潤。
融資是在債券市場上做空,將來歸還,這可以作爲一種借錢的方式。
對沖是指當交易商手裏的資産風險較高時,可以通過做空風險資産,減少其風險暴露。
大部分做空行爲是對沖基金或投資機構做的,爲的是對沖股價下跌風險,或者因爲他們覺得股票價格虛高了。
得益于社交媒體促進了對相關分析和理論的傳播,做空者的隊伍在近幾年日益壯大。
根據Activist Insight Ltd的數據顯示,2017年,做空機構共向全球186家公司開戰,2013年是130家。
做空者的戰場也在蔓延,他們把目光轉向了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和南非。
許多權威人士都不喜歡做空行爲,紐交所前主席說做空“令人作嘔、毫不符合美國作風”。
但是,在大多數股票市場,做空行爲是合法的,但不借股票直接做空的無擔保賣空行爲則視爲非法。
遇上市場不景氣,政府和監管機構可能會爲了遏制下跌而限制賣空行爲,比如:英國、日本、德國都曾限制過做空,美國在大蕭條時期也曾限制過,而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是完全禁止做空。
二、曆史上第一次股票做空
有史可查的人類曆史中第一次股票做空行爲發生在1609年的荷蘭,當時正是咱們的大明萬曆年間。
衆所周知,荷蘭是現代金融的祖師爺,現代股市源于荷蘭,那是1602年3月20日,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發行股票,共有1143人認購,其中還有德國人、比利時人和盧森堡人等不少外國人,該股票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交易,而這個交易所當時有且只有這一只股票。
小知識
荷蘭東印度公司被荷蘭議院授予各種特權,擁有軍事、司法、審判、與外國統治者簽訂條約、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殖民地等權力。
到166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150條商船,40艘戰艦,5萬雇員,15000個分支機構,還養著一支1萬人的軍隊,這一年公司爲股民分紅股息率高達40%,該公司成爲當時人類曆史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
在整個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它在亞洲的壟斷專營中獲得了巨額利潤,連續200年向股東以18%上下的股息率分紅。
它的貿易額占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荷蘭東印度公司甚至成爲海上貿易的代名詞。
而第一個有史料記載的做空者名叫以撒·勒梅爾,他是一名荷蘭商人,是挺個有錢的主兒,曾擔任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據說後來不知什麽原因,被踢出了董事會。
懷恨在心的以撒·勒梅爾准備惡意做空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在建了做空倉位後,開始散布謠言,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快不行啦,船隊在好望角被海妖吃了等等。
馬克·吐溫說過,當真理還正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就能走遍半個世界。
而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爲真理。
當時也沒個電報、電話和手機,而且一船貨來回怎麽也得一兩年時間,這中間基本是音訊皆無,再加上以撒·勒梅爾有錢任性,錢多話語權也大,所以這樣的流言蜚語很容易地把荷蘭股民搞得人心惶惶。
心理導致行動,股價應聲而跌!
但以撒·勒梅爾忘記了一件事,在錢和權面前,權永遠要高于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政府關系那是杠杠的強,人家可是具有國家職能、向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東方貿易的政府第一掘金小能手。
所以,它一看大事不好,趕緊向政府求救,理由是保護公衆利益,宣稱當時大多股東都是孤兒寡婦,于是守信愛民的荷蘭政府直接出台法令禁止賣空,並把以撒·勒梅爾的倉位凍結。
而該法令直至80年後才被取消。
據說,這一筆以撒·勒梅爾虧掉了價值現在一千到兩千萬美元的財富,並被驅逐出阿姆斯特丹。
其實,那時候的荷蘭股市本來就相當混亂,做空、洗盤、對敲、坐莊根本就是家常便飯,坤鵬論甚至相信,以撒·勒梅爾並不是第一個做空者,也不是唯一一個做空者。
網上很多文章說,自這之後以撒·勒梅爾陷入了窮困潦倒,一直到死都沒有翻身。
但在查閱了資料後,坤鵬論認爲這裏面有點以訛傳訛了。
其實,以撒·勒梅爾在做空失敗後,並沒有氣餒,而是選擇了直接和東印度公司對著幹。
他很清楚地知道香料中的暴利,准備單幹,但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香料貿易航線,所以要想發財,必須要尋找到通往香料群島的不同通道。
這哥們兒爲此成立了澳大利亞公司(Australische Compagnie,也稱爲南方公司),目標是尋找未知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以及從荷蘭經太平洋到達香料群島的新航道。
1615年,以撒·勒梅爾贊助荷蘭航海家威廉·柯那利·斯豪滕爲他尋找新航線,並叫自己的兒子賈各·勒梅爾直接跟著上船一起參與這次環球航行。
1616年,船隊穿過一條後來以副指揮雅各布·勒梅爾名字命名的水道,成功繞過合恩角。
合恩角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岬角,而是一個小島。但當時繞行此處進入太平洋時,氣候不佳,大家都沒有看清楚它其實是個小島,誤以爲是一個與大陸相連的岬角,故以斯豪滕的家鄉荷恩命名爲合恩角。
自此,一條繞過合恩角駛進太平洋的新航道被發現了,也打破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香料貿易航線的壟斷。
雖然,新航線有了,但是,這直接動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奶酪,該公司指控斯豪滕侵犯了自己在香料群島的獨占貿易權,動用自己的武裝力量在爪哇島逮捕了他,並沒收其船隊。
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還釋放了斯豪滕,並委托其帶領船隊回到荷蘭。
1625年,斯豪滕在馬達加斯加島沿岸去世。
最後船隊由賈各·勒梅爾繼續帶領,回到了荷蘭。
這前前後後10多年過去了,最終以撒·勒梅爾空有新航線卻鬥不過荷蘭東印度公司,錢財散盡。
他的墓志銘這樣寫道:
“以撒·勒梅爾……從商三十年,賺了很多錢,但也全部都失去了,除了他的尊嚴。”
這是曆史記載的第一位做空者,也是第一位做空而被人唾棄的人,還是第一個做空虧掉褲衩的人。
三、拿破侖說,做空者根本就是賣國賊
前不久,羅輯思維的羅胖在其跨年演講PPT上,鮮明地打出了一句“巴菲特名言”:“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成功。”
結果,有好事者在詳查了巴菲特過往的名言後,表示巴老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
坤鵬論早就說過,曆史上許許多多所謂的名人名言,要不是編的,要不就是改編的,沒必要太較真,只要道理沒錯,對自己有啓迪,就挺好。
不過,在曆史上真有位大名人表達過類似觀點,那就是拿破侖一世,他曾直斥,一切做空者根本就是賣國賊。
所以,法國在拿破侖的統治時期,就出現過把做空者判刑入獄的極端法律。
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被涉及國家的政府官員,也紛紛發表斥責言論,特別是馬來西亞總理哈第爾,更公開發起一項反對做空區域型貨幣交易員的活動,將矛頭直指索羅斯,就像當年索羅斯和其他做空者打賭英鎊將脫離歐洲貨幣機制,而被英國政客視爲眼中釘一樣。
現在,就讓我們看一個做空國家的案例,這是發生在咱們建國初期的真事。
1949年5月28日,也就是上海解放的10多天後,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幣爲統一流通的合法貨幣,禁止以金銀計價、流通使用和私相買賣。
但是,當時上海的投機商人卻很囂張,揚言:解放軍進得了上海,人民幣進不了上海,並大肆進行金銀投機,惡意做空國家。
在向上海市場抛出10萬枚銀元意圖打壓銀元價格未果後,中共中央發出明確指令,要求采取政治手段,堅決打擊銀元投機活動,這被後人總結爲“不陪你下棋,我直接掀翻桌子。”
6月10日,上海市軍管會派出軍警力量實施“掀翻桌子”行動。
行動開始,參與戰鬥的幾百名士兵多數事前不知情,行動前每人收到一只布袋,要求到時掏空兜內的所有東西,將寫有名字的字條投入後,上繳部隊。
在前往資本家的大本營——上海證券大樓途中,行動者被告知具體目的地,同時一條嚴厲的指令被傳達:遭遇現場頑強抵抗的,可就地正法。
上午10時,上海證券大樓被查封,整個行動一直持續到午夜,主要時間都用來清點收繳之財物,計有:黃金3642兩、銀元39747枚,美元62769元,港元1304元,人民幣1545多萬元和囤積的呢絨、布匹、顔料、肥皂等商品以及手槍2支。
在一名資深證券經紀人處,軍方起獲了黃金17斤。
參與戰鬥者每人獲得一元錢以及一斤肉票的獎勵,此外,所有參與者還獲得了一項特別獎勵:允許打開收繳財物的箱子,一飽眼福。
事後徹底搜查證券大樓,還能發現不少桌子的墊腳物是白花花的銀洋,在一些房間的隔層中搜出了大量美鈔。
後來,證券大樓被政府分給部隊居住後,有戰士更在地板內起獲了數量超過百根的金條。
1949年6月13日的 《解放日報》報道《銀元投機嫌疑犯,昨已解地方法院 238名均將受審》。
史料記載,事件中被扣的投機倒把者,首惡分子都被判處有期徒刑,但出于經濟懲誡的目的,他們被允許以金錢抵扣刑期。
其實,建國初期除了銀元投機外,投機商通過囤積人民必需的糧食、棉紗、煤炭等物資,哄擡物價,擾亂市場,同樣屬于惡意做空行爲,有興趣的老鐵可以看坤鵬論之前寫的《貨幣的本質是信心 建國初期咱們的金融戰力老外跪了》。
有人這樣評價道,新中國當年的金融戰能力之霸氣讓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跪了!
四、一定要看的做空經典電影——《大空頭》
想要地更輕松地看懂做空,坤鵬論推薦看看電影《大空頭》,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那就再去看一下《大空頭》這本原著。
在這部電影中,幾位做空者被描述爲正面人物,這在媒體宣傳中相當少見,也正是從次貸危機之後,人們對做空的偏見開始慢慢松動。
首先普及一下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CDO,不懂它,你就對這次危機難以全面理解。
CDO是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縮寫,中文意思是擔保債務憑證。
簡單說,CDO就是貸款機構把房貸打包,組成債券賣給投資人,如果貸款機構有1000塊,貸給了10個人,每人100塊,加上利息後,幾十年後就可以收回2000,但是貸款機構不想等幾十年那麽久,于是他們,或者說投資銀行把房貸做成債券投向市場,能一下子要回1200,之後的風險就由買了這些債券的投資者來承擔。
關鍵的問題在于這些房貸的質量,如果房貸能及時收回,投資者自然不會有什麽損失,但是如果貸款人一再逾期,貸款要不回來,那樣投資者就會有損失!
而諷刺的是,因爲這種投機取巧的金融手段,大大刺激了金融行業和房地産行業,讓貸款機構陷入了貸出款越多,就越能賺錢的賺快錢怪圈,于是,這些貸款機構根本不管貸款人的資質就敢把錢貸給他們,因爲只要把錢貸出去,他們就能把這些貸款打包組成債券賣給投資銀行獲利。
而美國又是個移民國家,很多人移民過去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買房子安居樂業,于是他們也不管貸款的風險就聽信貸款公司的鬼話跑去貸款。
更可怕的還不是移民,還有更多的是炒房客和低收入者,他們都因爲寬松的房貸政策而不斷貸款買房。
而他們每帶一筆款,都會被信用機構評估,被會計師計算,接著被銀行打包成債券投向市場,這就是CDO!
電影《大空頭》講的是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人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通過一款天才般的工具——CDS,做空次級抵押貸款而大幅獲益,成爲少數在金融災難中獲得巨利的枭雄。
坤鵬論再來大致解釋一下什麽是CDS,它是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英文縮寫。
用一個簡單的類似更利于大家理解:假設A銀行給某個相對落後的省放了100億房貸,但A銀行比較擔心該省的居民會還不起房貸,于是就在B保險公司買了一份保險,該保險的內容就是假設某省的居民不還房貸了,B保險公司就要賠給A銀行,而這份保險就叫做CDS。
《大空頭》電影濃縮地講述了這幾位投資人從假設、考察、論證、籌資、下注、收割,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做空操作的全過程。
電影中有四路投資團隊:
一是基金經理邁克爾·伯利,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是Scion Capital的同名對沖基金經理,他是從醫師轉行金融的。
伯利是當之無愧的CDS價值發現者,他用最笨但最有效的辦法,分析了無數份抵押貸款數據,現實中該基金規模6億,在2007年爲投資者賺取了7.5億美元。
二是投資銀行家賈瑞德·韋內特,人物原型爲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雷格·李普曼。
他是做空工具CDS的頭員鼓吹手,李普曼的賺錢方式是向投資者推薦CDS,以此賺取傭金,2007年他領取了4700萬美元的獎金。
三是小型私募掌門人馬克·鮑姆,人物原型是對沖基金FrontPoint Partners LLC的史蒂夫·艾斯曼。
艾斯曼實際賺了多少並沒有具體披露,他的基金最大規模有15億美元,收益應該和一號伯利差不多。
電影中鮑姆直接帶隊去樓市調研,甚至親臨親臨夜店,發現連一個脫衣舞娘都花5%首付買了五套房子,終于相信樓市存在巨大泡沫。
四是草根投資機構Cornwall Capital的加米·麥、查理·萊德利和本·霍克特。
他們實際獲利8000萬美元,考慮到他們只有3000萬本金,回報可謂相當可觀。
四個團隊一共賺了不到20億美元,很厲害吧?
但是,和現實中另一位真正的大空頭相比,他們還是小巫見大巫。
這個大巫就是私募基金公司Paulson&Co.的老板約翰·保爾森,他在2007年通過做空CDO,賺了120億美元,該基金在這一年共計盈利150億美元,高過玻利維亞、洪都拉斯、巴拉圭這三個加起來人口超過1200萬的南美國家的GDP之和。
他的個人收入將近40億美元,日賺超過1000萬美元。
2008年保爾森又通過做空銀行,賺了超過80億美元,共計200億!
這是史上最大的做空!牛到了讓人感覺那麽的不真實,近乎夢幻。
自此寂寂無名的保爾森登上了對沖基金之王的寶座,與華爾街交易神殿中的巴菲特、索羅斯、伯納德·巴魯克和傑西·利弗莫爾齊名。
保爾森的事迹還被寫入了《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一書。
坤鵬論建議你看一下這本書,因爲裏面詳細地記載著假設、考察、論證、籌資、下注、收割整套過程,這是做空的經典運作流程。
而保爾森恰恰是一位保守的投資者,在華爾街被視爲老古董,他謹慎小心,而且堅持長期、深入地研究,甚至要眼見爲實,這在流行用高性能電腦模型來決定行動的華爾街,顯得是那麽格格不入。
保爾森向我們充分證明了一個人生大道理,做什麽都別投機取巧,只要認真做事,一絲不苟地幹,肯定會有更大回報。
(未完待續)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台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