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經濟保持繁榮穩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增強。
2022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紐約和倫敦。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第五大股票市場和外彙交易中心、亞洲第三大債券市場以及亞洲最大的基金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月8日發布關于香港的第四條款評估報告,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爲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肯定了香港金融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表現,贊賞香港穩健強韌的金融體系、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健全的監管框架。
香港金融的亮眼表現來自于其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競爭優勢,又得益于內地經濟的強大支撐。香港背靠內地,連接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仍存在資本管制的全球第一大銀行業、第二大債券市場、第二大股票市場以及亞洲第一大財富管理市場。同時,香港與倫敦、紐約、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在金融基礎設施、市場體系、法律制度等方面“無縫銜接”,這種雙重定位是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所不具備的。
與此同時,香港已經連續26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除了洗錢、反恐等相關限制外,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在信息自由流動及信息交互上全球無出其右者。這種自由度使得香港成爲區域和全球資金停留地和中轉站,連接著不同國家和地區廣泛的經濟金融利益,而香港的自由港及低稅率政策更極大加強了這一優勢。
還值得指出的是,香港采用普通法系,這成爲其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競爭優勢。亞洲其他地區投資者願意將香港作爲與英美等普通法系地區進行金融往來的跳板。
香港是內地企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平台。香港服務業發達,擁有一批了解內地企業發展狀況且掌握國際經濟資訊和通行規則的專業人才和機構,可爲內地企業深度參與國際經濟活動提供包括金融、咨詢、法律等在內的各類專業化服務,並依托其資金安全港的地位,爲內地在外的資金提供中繼和管理服務。
作爲全球風險投資的重要平台,香港金融市場以其開放性、多元化、監管適度、交易活躍等特點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資金。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的國際融資平台開展在大灣區及內地的股權投資和資産管理業務,有利于內地企業在傳統的銀行融資渠道之外吸納海外資金。香港提供了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通道,對于吸引全球資金積極參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香港還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決心的重要窗口。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高度尊重香港特區依法享有的自治權,支持香港的經濟發展,鼓勵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不僅爲香港的持續繁榮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展現了我國堅持改革開放毫不動搖的堅定決心。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未來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給予香港一貫的政策支持,穩定並優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首先,進一步強化香港連接內地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紐帶作用,順暢香港內外金融交互渠道,優化雙循環金融鏈接機制。尤其是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爲依托,推動區域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香港在金融業務上的領先優勢,在帶動區域金融協同發展的同時,爲香港金融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其次,支持香港加快全球人民幣業務離岸樞紐建設。以香港作爲支撐,加快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爲大宗商品等經濟資源的跨境交易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強化人民幣作爲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的功能。加快推進香港人民幣無風險資産市場建設,提高人民幣國債在全球債券市場中的地位。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優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安排,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效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在岸市場與香港離岸市場之間的資金流通。
最後,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引導內地金融科技産業在香港設立機構,進行産品創新,打造金融科技試驗田,提升香港金融科技全球競爭力。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的數據合作與共享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協同。在做好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更大發揮數據價值,支持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胡 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