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平「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
文章|《中國金融》2022年第13期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離岸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內地企業大量赴港上市,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不斷深化,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未來,隨著“十四五”規劃、“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離岸人民幣業務是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3年,人民銀行授權中銀香港(港股02388)作爲人民幣清算行,爲香港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服務。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啓動。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貿易投資政策框架,不斷消除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障礙,滿足市場主體人民幣跨境需求,有力地促進了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隨著香港人民幣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內地不斷拓寬香港人民幣投資渠道。2011年,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正式啓動,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及證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爲首批試點機構開展RQFII業務。此後,RQFII的試點範圍逐步擴大至境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以及注冊地或主要經營地爲香港的金融機構,RQFII的投資範圍限制和額度限制也不斷放寬。
同時,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內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赴港發行債券,不斷完善香港人民幣收益率曲線,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2007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港股01398)、交通銀行(港股03328)等金融機構以及聯想集團(港股00992)和重慶糧食集團等非金融企業相繼赴港發行債券。從2009年起,財政部已連續14年赴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發行規模逐步擴大,期限結構不斷豐富。從2018年起,人民銀行在港常態化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2021年10月,深圳市政府作爲首個赴港發債的地方政府,在港發行了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
爲優化人民幣市場環境,香港特區政府也大力推動人民幣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早在2007年,香港就建立了人民幣實時全額支付系統(RTGS),便利全球銀行通過香港辦理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斷優化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爲內地市場主體人民幣債券發行和交易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結算和托管服務。
目前,香港已成爲全球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作爲第一批跨境人民幣業務境外試點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在境外國家(地區)中排名始終保持第一,全球70%以上的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結算(據SWIFT統計,2021年香港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爲76.8%,而排名第二的英國僅爲6.6%)。2021年,人民幣RTGS系統成交金額35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6%,連續五年保持增長。香港的人民幣存貸款、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和人民幣外彙交易量均在全球主要離岸市場中位居第一。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香港的人民幣存貸款規模分別爲9067億元和1766億元,同比增長19.1%和11.1%;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外彙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數據顯示(該調查每三年進行一次),香港人民幣外彙日均成交金額爲1076億美元,同期位居第二、第三位的倫敦和新加坡僅爲567億美元和426億美元。截至2021年末,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債券余額達6730億元,同比增長26%。2018年11月至今,人民銀行累計在香港發行央行票據5050億元人民幣。香港還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人民幣ETF、人民幣REITs等多種人民幣産品。2021年,香港交易所(港股00388)可供投資者交易的人民幣ETF産品共40只,成交金額達115億元,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一。
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取得新突破
香港作爲內地連接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梁,一直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投資的重要渠道。2014年以來,內地與香港金融管理部門密切合作,相繼推出“滬深港通”、基金互認、“債券通”“跨境理財通”、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等互聯互通機制。2022年5月,內地與香港合作將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滬深港通”標的。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建設有效鞏固和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擴大了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2022年,“滬深港通”項下北向通和南向通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爲1033億元人民幣和325億元港幣,較2017年分別增長9.7倍和2.3倍,國際投資者持有的A股超過七成通過香港交易。目前,有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約3500名投資者通過香港投資內地債券市場。2022年,“債券通”日均成交額337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6.3倍,國際投資者持有的內地債券約有四分之一通過香港交易結算。截至2021年末,內地與香港分別有38只北向基金和47只南向基金通過內地與香港證券業監管部門審核後獲准在對方市場上銷售,累計淨認購額分別爲143億元人民幣和1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5月末,“跨境理財通”項下的北向通淨流入和南向通淨流出分別爲2.67億元人民幣和1.71億元人民幣。
同時,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也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2年5月末,內地赴港上市企業共1370家,占香港交易所上市企業數的53.4%,總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額分別爲29.4萬億港元和1042億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場的77.6%和87.3%。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香港交易所持續優化上市規則,放寬對生物科技公司等的盈利要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企業上市,大力吸引內地優質企業赴港上市和中概股回歸香港。在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和主板上市要求後,已有21家(截至2022年4月末)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通過二次上市和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市場,其總市值占所有在美上市中概股的70%以上。
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成效顯著
近年來,隨著全球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內地與香港在綠色金融合作平台建設、標准制定、綠色債券發行等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2020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成立,爲內地與香港深化綠色金融合作搭建了平台。爲了支持香港金融機構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機遇,提升綠色投資能力,2019年4月內地邀請香港交易所、東亞銀行(港股00023)等金融機構參與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機構在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同時,內地與香港還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准,推動綠色融資市場發展。2021年深圳市政府赴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其中39億元爲綠色債券。
在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內地與香港在央行數字貨幣、金融科技監管等多個領域積極開展務實合作。目前,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正在共同探索數字人民幣與香港“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測試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功能。該項目現已完成第一階段測試,實現了在香港本地銀行和指定香港商戶範圍內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充值、轉賬和消費的基本功能。同時,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參與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也進展順利,已初步完成測試平台的搭建,並檢驗了貨幣橋進行跨境支付交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被評爲全球同類研究中最成熟的項目。此外,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人民銀行的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與香港貿易聯動平台已實現第二期跨境合作落地,應用場景覆蓋內地從香港進口和內地向香港出口。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深入推進
2019年和2021年國務院先後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港股00737)規劃綱要》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內地與香港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不斷提速。2021年3月,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在深圳試點。截至2022年5月末,深圳5家試點企業的業務量已達298億美元。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順利啓動,深圳QDLP試點額度上調至100億美元,並在廣東省(不含深圳)啓動QDLP試點(額度爲50億美元)。同時,深圳、珠海、廣州等5個城市先後啓動QFLP試點。截至2021年末,僅深圳市就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設立QFLP管理企業171家,發起QFLP基金53只,基金規模達75.5億美元。
在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代理見證開戶試點業務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落地。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賬戶18萬戶,累計交易金額達60億元人民幣。港澳版“雲閃付”錢包、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和微信(香港)電子錢包在粵港澳大灣區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末,電子錢包累計交易926萬筆,金額15億元人民幣。此外,港澳居民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個人征信報告自助查詢等業務相繼推出,提升了香港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合作日益緊密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金融管理部門跨境監管合作取得積極成效。2010年7月,人民銀行與中銀香港在香港金管局簽署了新修訂的《關于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爲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跨境監管框架。2014年以來,針對“滬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建設,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債券通”項目下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加強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等監管合作協議,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交換與協助執行機制以及“滬深港通”投資者看穿機制,加大力度打擊跨境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爲,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內地與香港于2019年還就內地赴港上市企業審計底稿調取事宜簽署了監管合作備忘錄,有效打擊內地赴港上市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爲,持續提升港股市場投資者保護水平。2021年,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了《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聯網對接,在依法依規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合作。
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前景廣闊
內地與香港持續不斷的金融合作有效地鞏固和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根據英國倫敦Z/Yen集團2022年3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位居第三位,僅次于紐約和倫敦。目前,香港已成爲全球第七大股票市場、亞洲第四大債券市場、全球第四大外彙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場外利率衍生品交易市場、亞洲最大的資産管理中心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
同時,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也擴大了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2018年以來,內地金融管理部門宣布了50余項開放政策,涉及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放寬對外資金融機構資産要求、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等。截至2021年末,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各類機構超過100家;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和股票的規模分別爲4萬億元和3.94萬億元人民幣。
未來,隨著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內地與香港可以圍繞建設和完善離岸人民幣産品生態體系開展更多合作,加強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繼續強化香港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超級聯系人”作用,共同推動更多內地優質企業赴港上市,不斷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香港打造更具深度的國際資本市場;充分支持香港發揮全球風險管理中心作用,爲內地企業和境外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豐富離岸人民幣産品風險對沖工具;持續深化內地與香港在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香港發展成爲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樞紐以及綠色金融中心和可持續金融中心;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合作,完善跨境金融監管政策框架,嚴厲打擊跨境金融違法違規行爲,共同探索金融新業態監管模式,爲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保駕護航。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