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惠州網
1號公路(南北軸線)與惠河高速、白石路組合式互通立交效果圖。 圖片由市交通運輸局提供
從剛剛結束的市委全會到正在進行的市兩會,最近幾天,全市上下興起一股“交通熱”,“大軸線”“大通道”“大循環”成爲代表委員挂在嘴邊的高頻詞。這股熱潮的源頭,正是我市出台不久的“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去年底,惠州市1號公路(南北軸線)啓動建設,惠州由此刮起“惠州豐”,展現出前所未有之突破力,加快融入大灣區之心,開啓由江向海發展新紀元。
縱觀世界一流灣區,良好的交通條件是灣區城市振興的先行條件。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時代背景下,惠州打造“豐”字交通主框架,不僅將形成涵蓋惠州全域、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絡,實現由“豐”到“滿”的大好交通格局,更將成爲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座豐碑,奠定惠州未來開放發展大格局。
外部聯通
打通快速通道,深度融入廣深核心經濟圈
隨著南沙大橋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廣深港高鐵和穗莞深高鐵的運行,一個珠江兩岸世界級城市群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快速成形。
廣州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居全國前列,深圳在産業創新上占據重要位置,東莞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上成效突出,港澳則在鏈接國際化科技人才、科技金融方面優勢明顯。
毗鄰廣州、深圳的惠州,如何打通與核心城市群的快速通道,深度融入廣深核心經濟圈?“豐”字交通主框架正是惠州關鍵一招。依托交通快速通道帶來的出行和物流便利,將進一步降低惠州與廣深港之間的協同創新成本,促進産業和創新要素充分流通。
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啓動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以第一“橫”對接廣州(知識城),形成輻射粵東北地區的沿江交通軸線;以第二“橫”對接東莞(松山湖)、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形成輻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軸線;以第三“橫”對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及粵東地區的東西交通軸線;以一“豎”連通中心城區與惠州灣,推動陸海呼應、江海聯動,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軸線。
無論從區位還是經濟發展來看,惠州都處在珠三角與粵東片區的連接地帶上。通過構築“三橫一豎”交通軸線,惠州將爲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輻射帶動周邊發展、促進廣深港等核心城市與粵東北地區互聯互通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3次提到深圳,9次提到大灣區,6次提到廣州,4次提到香港,3次提到東莞。這也表明在“雙區驅動”背景下,惠州正圍繞一流目標,立足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需要,把路修向發達的地區,修向資本和人才的源頭。
“《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草案)》站位高,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視角來謀劃惠州的空間發展。”中國中鐵北京規劃公司總規劃師、惠州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何林林認爲,惠州應依托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大灣區東岸戰略腹地和樞紐門戶優勢,主動承擔大灣區區域發展功能。
市人大代表秘海英認爲,“豐”字交通主框架的規劃建設對惠州産業、商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將全面提升惠州城市品質與城市能級。“豐”字交通主框架將影響惠州百年格局,必將助推惠州成爲國內一流城市,惠州的商業格局、商業地位將得到提升,惠州城市品牌將更加響亮。
內部提升
打造網格型快速路,推動由“豐”到“滿”轉變
“在‘豐’字交通主框架帶動的城市空間拓展中,南北軸線(含惠東支線)、東西軸線、H4、H5、Z4、Z5等線路將全面支撐和構建惠州灣的交通骨幹網絡。”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擬結合“豐”字交通主框架交通軸線,在市區“兩環八射”快速進出城體系基礎上,構建全市域“五橫五縱”網格型快速路支撐體系及五條聯絡加密線。
其中,南北交通軸線起于博羅縣羅陽街道規劃湯泉互通,近期終于大亞灣石化大道(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惠州段),遠期延至稔平半島。路線由北向南經北環大道、荔枝城工業區、水口,馬安、永湖、良井、白花,從廈深鐵路向南銜接至霞湧黃金海岸,遠期預留跨海通道連接稔平半島。
在構建全市域“五橫五縱”網格型快速路支撐體系中,H4線路將途經新圩、惠陽、白花新材料産業園、廣汕惠東南站;H5線路途經大亞灣西區、石化區北側、範和灣,接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東大道;Z4線路將連接龍門縣城,利用金龍大道經惠城中心區,至惠陽、大亞灣;Z5線路串聯東江科技園、空港經濟區、白花新材料産業園。
惠州啓動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不僅是爲了完善交通路網,更是爲了帶動沿線産業發展。據了解,“豐”字交通主框架廊道控制寬度在300米或500米範圍內,除了道路、綠道外,主要布置高端要素資源産業用地、公服設施用地等,並將嚴格把控,集約發展、聚集發展。
通過東西交通軸線,惠州可以承接前海、橫琴、珠西先進裝備制造區等地産業,有效優化惠陽區臨深産業結構,並構建空港經濟區的集聚優勢;通過中部交通軸線,可以承接廣州南沙、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的金融、物流、高端電子信息及高端制造業等産業,可與仲恺高新區産生聯動效應;通過沿江交通軸線,可以承接廣州科學城和中新知識城的研發制造、生物技術、教育培訓等産業,可有效加強廣惠合作,帶動廣惠合作産業區快速發展。
市委黨校科研部副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認爲,交通的“豐”將帶來要素、項目、産業、發展的“滿”,通過不斷完善骨幹交通設施建設,構建與國土空間相協調的交通體系,充分釋放用地潛力,創造豐富的發展空間,加快促成外部産業轉移,使惠州發展速度更快、發展質量更高,大步邁向國內一流城市。
◎專家聲音
以交通發展帶動突破“條塊、孤島”規劃模式
“很多城市交通網絡是以我爲中心、‘閉環式’的發展模式,而開放式的‘豐’字交通主框架打破了這種思維,能更好地把惠州作爲大灣區帶動粵東北發展樞紐門戶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出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爲,此舉將加快惠州在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更好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林江認爲,“豐”字交通主框架促進惠州與深圳、廣州等城市在交通對接、産業聯動和優質生活圈方面開展對接,有利于惠州承接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優質産業和資本、人力等資源溢出效應。事實上,惠州此輪加快規劃建設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交通快速通道,通過搭建深莞惠“半小時交通圈”,共建優質生活圈,也有利于促進産業和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加速流動。
結合紐約、東京、深圳、廣州等國內外一流城市的大交通建設經驗,林江建議惠州以交通帶動構建“交通、産業、空間”三要素高度協同的新型綜合體系,突破交通、産業、空間“各不相幹”、樞紐與産業布局相互孤立等“條塊、孤島”式的規劃模式,著力提升空間發展質量與層級。
◎他山之石
新加坡路網執行嚴格分層分級功能體系
新加坡的道路網執行嚴格的分層分級功能體系,由高快速道路、主幹道、次幹道(集散道路)和支路系統等組成,不同等級的道路功能層次非常清晰。高快速路和主幹道突出交通功能,有各種形式的中央隔離。一般來說,高快速道路只能和主幹道銜接形成立交,不能直接聯系次幹道和支路系統,主幹道也只和次幹道銜接,不能直接聯系支路系統。
爲進一步完善高快速路網系統,新加坡正在計劃新建多條地下快速路系統,如全長12公裏的加冷巴耶利岜高速公路,是東南亞最長的一條地下快速路系統。
深圳打造圈層對外輻射路網
深圳幹線路網經曆了2輪調整。2003年的第一輪調整規劃提出了“七橫十三縱”幹線道路網總體規劃布局方案及“一橫八縱”的近期建設計劃,在規劃的指導下,深圳幹線道路建設快速推進,高快速路網總體格局初步形成。
第二輪調整了部分幹線道路功能定位、建設標准,形成了“十橫十九縱”的高快速路網格局。這一輪幹線路網規劃結合深圳發展情況,打破行政界限,形成圈層對外輻射概念,並加密了部分幹線路網。
◎延伸報道
我市“短平快”治理擁堵亂象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實施治堵攻堅方案,多措並舉治堵保暢。在全面完成22處堵點整治的基礎上,市、縣(區)排查建立堵點清單,因地施策,逐一整治銷號。
隨著區域化、城市化、機動化進程加快,特別是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我市早晚高峰時段熱點片區、路段和主要節點的交通擁堵狀況日趨嚴重,交通運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便利受到影響。市區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爲群衆廣泛關注、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之一。
“隨著城市發展,汽車占有量不斷上升,城市的擁擠程度不斷加劇,公共汽車的公共交通作用越來越重要。”市政協委員張承權建議,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公交線路,比如同一路線公交班線可交叉設置停靠點,提高通行效率。在兩個重要區域之間、乘客往返頻密的區域之間,安排快捷運輸專車。
去年,我市開展堵點攻堅工作,針對交通突出問題和短板,主要通過“短平快”綜合交通措施,改善市區主要擁堵點交通條件,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據了解,本輪交通擁堵綜合治理主要遵循面向實施,兼顧中遠期交通發展的原則;面向綜合,側重道路節點效能提升和慢行系統優化原則;面向銜接,兼顧上下層次規劃設計要求的三大原則。具體措施主要有渠化改造、斷面優化、慢行提質、定向增供。從攻堅效果來看,目前已完成改造的堵點交通情況得到很大改善,通行效率也大爲提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效果更爲明顯。
我市致力于通過“短平快”綜合交通措施,治理交通擁堵及提升通行安全性。以市區東江大橋北橋頭周邊道路爲例,公安交警部門在惠州大道拆除了2個道路側分帶,新建右轉菊花二路專用道,並將南側的公交站遷移至北側,消除了大橋北橋頭入口公交車進出站與直行車的交織,降低安全隱患、提升通行效率;文昌一路通過拆除側分帶,新建右轉東江大橋專用道;打通東江二路和菊花二路兩條道路,消除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合流,控制車輛行駛軌迹,因隨意變道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大幅降低。
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根據交通大數據及流量,對市區三環南路、河南岸汽車站、口岸路等市區主要堵點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實行“短平快”交通微改造、微調整,進一步提升市區主要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對交通信號燈進行智能優化,合理規範車輛和行人通過路口的秩序,營造安全有序順暢的交通環境。
公安交警部門將重點查糾非機動車在設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占用機動車道行駛,在無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不靠最右側車道行駛,以及在路口闖紅燈、越線停車、在行人二次過街設施停車等待逆向行駛、超員等交通違法行爲。同時,采取抄寫保證書及現場學習的方式,加強對違法電動車車主的宣教,讓他們熟記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範行車秩序,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李向英 楊熠 劉豪偉 張斐
力評
“豐”字大交通改善民生激發動力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就是民生要義和經濟命脈所系,一流城市就必須有一流交通。
過去一年,惠州加快對外聯通、對內治堵,著力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前不久,“豐”字交通主框架開工建設,開啓惠州由江向海發展新紀元,奠定城市未來開放發展大格局,對于這一在惠州交通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手筆,從各界到坊間都備感振奮,給予高度評價和廣泛關注。這充分說明“豐”字大交通乃人心所向,也再次昭示我們,修路通行,不僅是實實在在地改善民生,更是真真切切地激發發展動力。
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曆史機遇,惠州立足長遠發展,全面吹響十年之內建成國內一流城市的進軍號角。在邁向一流的新征程中,我們該如何凝心聚力沖鋒突圍?交通無疑是最關鍵的突破口,也是重要的抓手。
豐,盛也。“豐”字代表“豐滿”。從“豐”到“滿”,造就的必是一個不同以往、不同尋常的新惠州。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豐”字“三橫一豎”交通軸線全面落地,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進一步完善,惠州逐鹿世界、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腳步必將更加堅定有力。(白璐)